•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5452065/2013-00003
  • 发布日期
  • 2013-03-22
  • 主题分类
  • 政府预决算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2013年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发布日期:2013-03-22 浏览次数: 浏览

(一)2013年财政收支形势和财政工作指导思想

2013年,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不断积累,有政策机遇可用、有产业转移机遇可抓、有自身发展潜力可挖。但我市经济结构不合理、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传统优势产业税收贡献仍将受到制约,高成长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贡献尚待提高,加上进一步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税收收入增长将会比较低。财政支出方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需求较大,再加上偿还到期政府债务等,增支项目多、刚性大、政策性强,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13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一个总目标”,坚持“转中求进”总要求,继续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财政科学管理,提高收支绩效。

(二)2013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计划

按照积极稳妥、留有余地的原则,根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3年经济发展预期指标,考虑财税政策调整的增减收因素,2013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按增长10%以上安排。各县(市、区)应根据当地实际,妥善安排本级收入预算。

(三)2013年财政预算安排

1、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33252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1%。按现行财政体制算账,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380835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6.8%。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政策性人员工资福利性增支、各项法定支出、民生和重点项目支出需要,其他项目支出只能大体维持上年水平,有些项目还有一定整合和压缩,支出安排很满,执行中将从紧把握。(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支科目安排详见附表三)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12700万元,增长1.1%。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12700万元,增长3.6%。(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科目安排详见附表四)

2、高新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700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0%;高新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6092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高新区公共财政预算收支科目安排详见附表五)

3、新城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2416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新城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25037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45%。(新城区公共财政预算收支科目安排详见附表六)

新城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6321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57%;新城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6321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2%。(新城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科目安排详见附表七)

三、2013年重点工作

(一)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落实财政支持企业政策,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落实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奖励政策,支持开展专业化集群式招商,推进合作项目实施。整合资金,支持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落实财税调控政策,支持壮大金融产业规模。支持物流园区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支持打造一批旅游度假区和精品线路。改革县域经济指标考核体系,加重税收收入考核权重,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支持推进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四级城镇体系建设,拉动内需,承载发展。支持新区规划项目建设和老城区道路维修改造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城中村、旧城连片开发改造和市内农贸市场改造。支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

(三)推进新型工业化。统筹各类专项资金,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项目。强化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和重大关键技术开发。落实财税优惠政策,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及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支持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林业生态建设。

(四)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支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等。支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循环畜牧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建设。支持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电网改造和解决安全饮水问题等。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落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完善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政策,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规模。落实粮油生产大县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完善财政综合扶贫政策体系。加大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力度。支持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

(五)支持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创新。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支持学前教育、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推进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推进市四十一中移址重建和启动市委党校新址建设。支持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公益性岗位安置计划,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巩固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成果。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及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完善孤儿、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体系和临时救助制度,支持办好爱心超市工作。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和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发展文博事业,实施舞台艺术送农民和农村(校园)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支持市体育村提档升级改造。支持争创“省级文明城市”。支持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巩固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成果。支持加强安全生产,推进平安鹰城、法治鹰城建设。

(六)强化财政管理与改革。完善预算公开机制,规范预决算公开内容和程序。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开展重大项目预算评审,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强化政府性基金支出项目库建设,提高基金预算年初到位率。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落实偿债准备金制度,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深化公务卡制度改革。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控制行政经费、“三公”经费、修建楼堂馆所和节会庆典活动,厉行节约,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强财政监督,积极推进财政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方面监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