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将至 政策扶持,为残疾人点亮希望
来源:平顶山 发布日期:2023-05-18 浏览次数: 浏览

(记者 李科学)阳光下,与其他孩子一同健康成长,心怀梦想并为之努力;少依赖家人,让生活能轻松一些;干一份工作自食其力,改善生活……虽身有残疾,但他们和其他人一样,努力地生活着。

5月21日是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从市残联获悉,我市现有近15.5万持证残疾人。多年来,我市在残疾人康复、生活、工作等方面实施全方位政策扶持,扶残、助残、惠残,为残疾人点亮希望之光。

康复 —— 小小“社牛” 备战省残运会

今年11岁的赵鹏聚是新华区联盟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还是残疾人游泳队队员,正备战将于今年8月在洛阳举行的河南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参加自由泳、仰泳等项目的比赛。每天下午放学后,他前往市五环游泳俱乐部,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两个小时的训练,周末加大训练强度。

别看年纪小,赵鹏聚可是一名“金牌”选手:2018年,在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上,作为年龄最小的选手,他和队友共同夺得了4×100米自由泳接力赛金牌。

赵鹏聚可是“社牛”附身,乐观开朗,活泼好动,走路不时地蹦蹦跳跳。和所有同龄男孩一样,他喜欢运动,爱打篮球。5月15日上午,在学校操场上,打起篮球的他意气风发。虽然右腿安装了大腿假肢,不好打弯,但他身手依然灵活,运球、跳起、投球……身形矫健。

赵鹏聚先天腿部发育不良,4岁多开始穿戴右大腿假肢。“以前没走过路,穿上一下就能走了,适应得很快。”赵鹏聚的妈妈很欣慰。

随着身高、体重的增长,赵鹏聚的假肢每年一换,一直由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技师李亚南为他取型、定制。“个头儿是不是又高了?”在操场上,李亚南为身高已有1.6米的赵鹏聚检查了假肢。假肢长度可以调节,以适应孩子的身高需要。

“孩子挺知足的。”赵鹏聚的妈妈说,赵鹏聚小时候比较内向,后来去了游泳队,看到其他失去双腿或胳膊的队员,觉得自己“幸运多了”,渐渐变得乐观外向,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他希望将来成为一名老师。

“真的很感谢市残联的帮助。”赵鹏聚的妈妈希望孩子能在体育的道路上坚持下去,同时文化课学习也要抓紧,将来能多些选择。

“针对残疾人康复,市残联主要开展残疾预防、精准康复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市残联康复部负责人王红杰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为0—14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手术、辅助器具适配及康复训练;精准康复是为14岁以上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和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去年,我市共为23819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100%;为13028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适配率100%;1887名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自“十四五”以来,截至今年5月,我市已为5363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

生活 —— 改造过后 生活有爱无“碍”

“没改造前,出门下台阶,不知道摔了多少回。”对于肢体二级残疾人郑会芳来说,家庭无障碍改造给她带来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如今,她出门下台阶无需父母帮忙。

34岁的郑会芳是宝丰县赵庄镇官衙村人,幼时罹患小儿麻痹症。农村房屋虽是平房,但出门有四层台阶,给其出行带来不便。另外,由于家里经济条件较差,厨房没有灶台,厨具等散乱在桌上或地上。

去年,宝丰县残联根据郑会芳的情况为其量身定制了改造方案:把门口的台阶改为缓坡,并加装了扶手;在厨房搭建了灶台。

“现在做饭可方便,东西也有地方搁了,屋里宽敞多了。”郑会芳的父亲高兴地说,门口实施无障碍改造后,女儿再也没摔倒过。

“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工程自‘十三五’开始,进入‘十四五’后,为配合乡村振兴,又继续推进该项目工程。”市残联维权部负责人李捍卫说,改造着眼于困难重度残疾人最基本、最迫切、最可行的需求,改善居家无障碍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还能适度解放家庭生产力。

“十三五”期间,我市完成10529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现了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动态全覆盖。进入“十四五”,为配合乡村振兴,经再次摸排,有改造需求的残疾人家庭4369户,截至去年底完成改造1456户。今年我市计划对1475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目前正在有序进行。

就业 —— 一技傍身 就能自立自强

按摩、点穴……5月13日下午,在卫东区明珠世纪城小区易康盲人按摩中心,盲人技师张亚伟正在为腰肌劳损的薛先生按摩。

44岁的张亚伟十几年前因事故全盲,视力一级残疾。如今,他能靠劳动获取报酬,养家糊口,“终于又找到了存在的价值”。

张亚伟原本在郏县务农,全盲后家里主要靠父母和妻子种地度日。那段时间,他十分消沉,觉得自己成了“没用的人”。2020年,残联部门通知他到市残联免费参加盲人按摩培训班,“不光培训免费,吃住费用也全免。”毕业后,市残联又推荐他到按摩店就业。“店里管吃管住,自己也不咋花钱,一个月挣两三千元都给家里了。”张亚伟笑了。为了提高技术,他又参加了市残联举办的提高班,并坦言“有机会还要参加高级培训班”。

易康盲人按摩中心负责人、50多岁的崔光汉视力二级残疾,在市区开有两家按摩店,共有4名盲人技师,其中张亚伟和姚国永都是市残联免费按摩培训班的学员。崔光汉愿意提供就业机会,教他们实际操作,“我们残疾人属于弱势群体,有困难互相拉一把,也是应该的。”崔光汉说。

由于技术过硬,店里生意很好。如今,崔光汉的两个儿子都已在外地成家,他还帮孩子买了房。

在市残联的组织下,崔光汉经常带领员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市民免费按摩。崔光汉说:“有机会做公益,回馈社会蛮好的。”

据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杨朝锋介绍,去年,市残联开展多种线上招聘活动,提供岗位111个,帮助残疾人就业;应届残疾人大学毕业生“一生一策”就业服务率达100%;帮助1270名援助对象实现就业。今年就业援助活动期间,已登记失业残疾人253人,帮助112人实现就业。

为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市残联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残疾人就业创业提升工程,去年共培训城乡残疾人2385人,新增残疾人技能人才478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59人;城镇新增就业299人,农村新增就业1240人。今年,我市将培训残疾人不少于1713人,帮助残疾人就业不少于1425人,让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美好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