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发布日期
  • 2021-09-14
  • 主题分类
  • 医疗服务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医卫事业:护佑健康著华章
发布日期:2021-09-14 浏览次数: 浏览

(记者 王民峰)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由75.7岁提高到78.21岁。

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5.4张提高到6.58张。

居民健康素养由8.73%提高到24.49%

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

亮眼的数字,是我市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全民健康素养,构建起布局均衡、服务高效、技术先进、保障有力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康保障网络越织越密,群众健康获得感不断提升。

抗疫大考:勇斗艰险护生命

2020年至今,注定被历史铭记。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回望不平凡的抗疫历程,每个时刻都值得载入史册:一个个难忘的场景惊心动魄,一曲曲英雄的赞歌荡气回肠……

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迅速打响艰苦卓绝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22天实现新增确诊病例归零,36天实现在院确诊和疑似病例双清零、所有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经济社会发展急刹车后实现快速重启,谱写了勇斗艰险、勇克难关、勇担重任、勇夺胜利的华彩乐章。

市卫健委统筹医疗资源,集中技术力量,确定8家定点医院,成立救治专家组每日会诊,推动最好专家、最佳救治方案进病房、到一线,探索出分类管理、一人一案、中西医协同等救治管理模式。我市采取的前移检测关口、四位一体流调方式、集中隔离、居家健康管理等10项创新性举措,受到国务院指导组充分肯定。

面对未知与危险,我市广大医务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员舍小家、为大家,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夜以继日、连续作战,用医者仁心担起战士使命,用血肉身躯筑就生命长城,其中83人奔赴武汉抗疫一线并出色完成任务,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

2021年全国新一轮疫情暴发以来特别是730日之后,我省郑州疫情波及商丘、开封等地,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立即启动应急机制,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紧张有序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卫健系统作为主力军,紧急动员,全力投入疫情防控一线,37名流调和院感专家下沉基层,36名医护人员奔赴郑州支援,再次展示了白衣天使的壮丽风采。

抗疫斗争的伟大实践证明,我市的卫生健康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市卫健委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疫情防控先进集体、人民满意的优秀公务员集体等荣誉称号。

项目建设:完善体系强服务

97日,市一院新院区(含市儿童医院)项目内部装修正在加紧推进,安装及装饰工程整体完成90%。该项目建筑面积21.98万平方米,布局有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设置床位1500张,预计今年10月底竣工。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大力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增加医疗资源总量。市、县两级建成、在建卫健项目66个,投资总额达109亿元,全部建成投用后新增床位近万张。

——推动老院扩容升级。我市谋划实施市一院老院区门急诊医技楼建设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实施市二院病房楼项目,已于20195月投入使用;市传染病医院新建病房综合楼,扩征土地67.7亩,传染病防治功能进一步完善;推动市二院门急诊楼建设及老病房楼改造项目、市妇幼保健院门诊病房改造提升项目、市直机关医院改造提升项目。

——优化资源均衡布局。我市推进实施市中医医院新城区分院项目,预计年底投入使用;推进实施市中心血站整体搬迁建设项目,目前基础建设已完工;完成市疾控中心、市精神病医院、市职业病防治所、市卫生计生监督局新址建设、搬迁。

——筑牢医疗服务体系。围绕县级医院建设和标准化卫生室项目,我市建成、在建汝州市一院新院区、舞钢市中医医院综合楼、宝丰县中医医院、郏县人民医院新院区、鲁山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叶县中医医院病房综合楼等县级医疗卫生项目及29所乡镇卫生院中医项目、386个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项目,累计投资75.2亿元。

随着医疗卫生重点项目的加快推进,我市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截至2020年底,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58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54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2.9人,分别较2016年的5.4张、2.1人和2.16人增长21.9%20.9%34.2%

夯实基层:筑牢健康保障线

市九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围绕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持续攻坚,统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耗材集中采购、互联网+医疗健康和健康扶贫等工作,大力推动医共体向健共体迈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配置,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持续增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市率先在全省实行贫困人口医疗补充救助保险,建立五道医疗保障线,减轻贫困群众就医负担;率先在全省开展贫困人口健康状况精准筛查,并启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率先实现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标准化中医馆全覆盖。经过不懈奋斗,我市组织实施的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强化健康服务专项工作”“三个100%和两个90%”目标顺利实现,4.7万因病致贫人口全部清零。市卫健委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当前,医改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健康共同体建设,是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牛鼻子,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2019年,我市准确把握国家医改政策导向,结合发展实际,创新改革理念,提出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健康共同体的改革思路,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随着一系列政策的落实,三升一降改革成效显现。今年7月,市委书记张雷明在全省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同时,全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

此外,我市把互联网+医疗健康作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的有力抓手,建立了远程问诊、远程心电系统,打造家庭医生智能服务平台,在全国首创云巡诊车,真正实现了村头接诊、云端看病,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医院的医疗服务。

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是群众健康水平的持续攀升。截至2020年,全市居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由2016年的75.7岁提高到现在的78.21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61‰3.62‰14.38/10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7年的8.73%提高到现在的24.49%,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综合监管:依法执业树诚信

不论大医院还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群众就医都可以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查询医疗机构基本信息、医护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和信用级别,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提出意见。

2017年,我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全国率先建立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信用评价体系,构建评价、自律、监管、执法、监督五力齐发的医疗综合监管新模式,为全国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得到国家卫健委的充分肯定,被誉为医疗综合监管的平顶山样板

根据信用评价结果,我市对信用优秀的单位给予相应政策鼓励,在行政审批中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实施信易批;对信用差的单位采取重点监督、限期整改、暂缓校验、依法注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监管措施,强化惩戒,形成威慑,让医疗机构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营造依法执业、诚信行医的良好环境。

经过多年的创新探索和推进实施,我市医疗综合监管取得明显成效。以医疗机构违法案件数量为例,2020年比2018年同比下降23%。由于成效显著,我市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全国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试点地区”,并在2019年全国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上发言,被省卫健委确定为全省信用+综合监管试点地区

五年奋进路,砥砺再前行。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卫健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树牢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加快推进健康鹰城建设,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建设全国转型发展示范市、争当中原更加出彩样板区提供坚实健康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