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法治政府金字招牌

作者: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2-08-29  点击次数:

打造法治政府金字招牌
——我市全力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综述


2017年以来,平顶山市政府已连续5年荣获全省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考核优秀,连续两次被评为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9月,我市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2021年10月,我市被推荐参加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示范地区评选。2022年3月,我市成功入围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示范地区候选城市。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标对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和《河南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持续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全省立得住、叫得响的法治金字招牌。

“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为抓手,力争在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平顶山经验’。”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发出动员令,掀起示范创建热潮。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激发内生动力

法治兴,则国家兴。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是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力抓手,也是检验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和成效的重要途径。

紧抓“关键少数”。我市把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市委巡察、领导干部述职等重要内容,创新构建“1+3”巡察模式、细化评价标准、灵活方式方法、加强“四方协调”、强化问题整改,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筑牢依法决策“防火墙”。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我市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等规定,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严格落实“1543”立法机制。2017年以来,先后出台《平顶山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平顶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平顶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9个地方性法规和3个市政府规章。

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让政府法律顾问在政府制定或出台重大行政决策中把关守门,避免出现违法或不当事宜。

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制度,落实府院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

加强政府督查工作。2021年市政府督查机构对121项重点工作进行跟踪督办,平顶山市河长制湖长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两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据统计,全市7个县(市、区)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35个单位和个人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和“七五”普法先进单位、先进个人。18个村(社区)、40个单位分别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省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省优秀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数量居全省前列。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推经济发展

今年前4个月,我市规上工业、投资、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四位;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投资、财政收入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位……市委、市政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不断结硕果。

在全省率先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制定建立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清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动态调整、保留市政府34个工作部门行政职权事项3188项。

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出台《平顶山市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施方案》。建成公共信用信息基础支撑平台和应用平台,数据归集覆盖40个部门、22个大类,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17个领域。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市应用信用承诺制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已覆盖23个市直部门、86个领域,共计268项。

全市法院系统提高案件审判执行质效,全面推行当场立案、当天立案、网上立案,当天立案率99.04%,网上立案率73.32%,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质效排名全省第一;全市检察机关深入开展“万警联万企法治护航行动”、服务民营企业“六个业务专项”、保障企业复工复产五个专项活动及涉企刑事诉讼“挂案”专项清理活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大清查大巡防大整治”“平安守护”专项行动成果均居全省第二名;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万所联万会”活动,深入民企开展“法治体检”。

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持续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在全省率先实现10部门开办企业“一网通办”,首创企业开办“市县通办”新模式,率先推行药品零售行业“综合许可、一业一证”改革。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全部纳入“云叫号”平台,实现全域预约。建立有呼必应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打造“7×24小时、365天不打烊政府”,建成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大厅。

提升政府服务效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现“从受理审查备案到承诺制入场”“从开标必见到全程不见”“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的全面转变,交易效率提升74%;市财政局优化政府采购流程,组织政府采购培训,做到“采购结果一日定、采购合同一日签、履约验收一日成、项目资金一日付”;市税务局提升办税缴费便利度,推出便民办税春风行动10方面30项100条措施,实施多税种合并申报,压缩纳税时间20%至30%……

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在法治政府建设中,执法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我市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成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五大领域行政执法队伍组建、运行等工作,厘清职责边界,减少职责交叉,优化执法力量配置。

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持续公布全市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权责清单,编制行政执法流程图,健全执法岗责体系。规范适用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严格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

深入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聚焦执法源头、过程、结果三个环节,创新举措开辟行政执法公示专栏,全面公示市本级29个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信息,实现执法依据、执法过程、执法结果依法公开;坚持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通过文字、音像记录,确保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

全面开展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创新构建“市委全面监督+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模式,对10个县(市、区)、41个市直相关单位进行督导,形成了“1134”工作推进机制,探索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新模式。

全市共有32个单位分别被评为全省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点、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点(标兵)、依法行政示范单位。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助推基层社会治理

身穿红马甲,专门管“闲”事。如今,万余名“鹰城大妈”志愿者活跃在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一线,并带动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持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由单一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进“一社区一警一法律顾问一支民调员队伍”,倡导发起“鹰城大妈”平安志愿服务,组建社区联防巡逻队伍。推行“三社联动”,深化“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制定“微公约”“微项目”516个,打造“老于调解室”等品牌调解室72个。

围绕“助力平安‘创三零’”,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六防六促”专项行动,动员广大人民调解员深入基层一线排查纠纷、化解矛盾。今年以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共组织入户14.1万次,走访群众78.7万人次,共调解矛盾纠纷27751起,调成27320起,调成率98%。

积极推进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梳理公布行政裁决事项清单,充分发挥行政裁决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不断畅通行政复议主渠道。

统筹整合12345市民服务热线,开通平顶山政法微信公众号,建设“民呼必应”区级调度中心5个、街道服务中心36个、社区工作站117个,实现咨询、建议、求助、意见、投诉“一号通”。

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升群众满意度

公共法律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

市司法局不断完善“应援尽援”制度,对符合条件的案件及时提供法律援助;积极拓展“智慧司法行政”,农民工遇到拖欠工资等法律问题时,可拨打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也可直接致电咨询法律援助律师。

随着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完善,鹰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全市11个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45个乡(镇、街道)工作站、2823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市司法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增加固定律师坐席,让专业律师接听解答12348法律服务热线咨询,打造“线上+线下”法律咨询服务;组织动员市直律所、区所律师支援县域工作,提前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专业律师担任村(居)法律顾问占比96.6%。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中,平顶山将继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法治政府建设双管齐下,坚持运用法治思维破解难题,用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积极营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以法治建设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新动能,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法治成为新时代平顶山核心竞争力。

在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大考”中,我市将全力以赴交出一份优秀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