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0-05-18 浏览次数: 浏览

——2020年5月12日在平顶山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雷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首先,我简要报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全市上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扛起疫情防控重大政治责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做了大量工作,付出艰苦努力,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效。一是统筹谋划、依法防控。第一时间顶格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调拨防疫物资,构建“六大体系”,实行“十个最”战时机制,坚持地企联动、同频共振,确保令行禁止、执行有力。二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志愿者,英勇奋战、携手抗疫,查病源、堵源头、严隔离、防扩散,构筑起全流程、全闭环的人民防线。三是积极探索、科学管控。按照“四集中”原则,建立三级医疗梯队、三道医疗防线,研究出台十项创新举措,前移检测关口,创新流调方式,严格保护医务人员,适时开展“回头看”,全力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四是同心勠力、援鄂抗疫。紧急动员全市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全力保障国家疫情防控物资供应,得到李克强总理的充分肯定;电力、煤炭、化工等企业疫情期间始终正常生产运行,有力保障疫情重点地区能源供应;83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传递了鹰城人民与湖北人民患难与共、共克时艰的深厚情谊。五是主动应变、危中寻机。坚持“一手牵两头”,因时因势调整工作重点,分区分级分类精准施策,稳妥开展复工复产,有序做好复学复课,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复,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回归正轨,尽管1-2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受疫情影响出现下滑,但3月份降幅明显收窄,总体呈现止跌回升、加快恢复态势。

下面,我正式向大会报告年度工作。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中共平顶山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三大攻坚战,加快推进“五大转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良好态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年生产总值增长7.5%、居全省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居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8%、居第6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1%,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好协调性和匹配性、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产业转型实现突破。继成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后,又成功获批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中国尼龙城上升为国家战略,龙头昂起、多元支撑的“1+7”制造业新体系加快形成。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1.4亿元、增长11%,分别居全省第7位、第4位;税收收入124.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72.9%,分别居第5位、第6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42.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个百分点,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步显现。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6.7%;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万人,返乡下乡创业1.7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累计减贫31.6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5%;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晋位争先氛围浓厚。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被予以督查激励;互联网+医疗健康、卫生监督、易地扶贫搬迁、农村水价改革、绿色矿山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等工作在全国全省创出了亮点、树立了示范;政务服务、国土绿化、农业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迎难而上、昂扬向上、蒸蒸日上的鹰城新气象正在形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顶住下行压力,稳定经济运行。面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强化运行监测,狠抓关键环节,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定工业增长。坚持重点企业联席会议制度,为企业解决重大问题108个,减税降费37.7亿元,返还困难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资金2.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次同比前移6位。狠抓项目建设。争取中央和省级项目150个、资金36亿元。坚持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等机制,开展集中开工活动,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12.7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08.4%。强化要素保障。争取地方债券额度65.8亿元、上级资金146.4亿元。新增贷款183.7亿元,企业直接融资158.5亿元。批准建设用地2.2万亩,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率连续6个月位居全省第一。优化发展环境。出台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开展“寻标、对标、创标”活动,在首次全省营商环境考评中,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居全省第1位,政务服务指标居第3位,市场监管居第4位。

(二)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培育取得新突破,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尼龙城加快建设,神马帘子布发展公司4万吨尼龙66工业丝、锦华新材料1.5亿米高档锦纶面料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尼龙科技己内酰胺二期、15万吨环己酮等项目加快实施。中原电气城引进项目42个、总投资77.9亿元,已开工建设24个。“三大改造”完成投资239亿元。尼龙新材料、电气装备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9%以上,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分别提高0.2个、0.7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不断调优农业结构。加快国家农业“两区”建设,发展优质饲料玉米85万亩、优质花生40.4万亩、优质大豆36万亩,粮食总产229.7万吨、创历史新高,粮食安全市长责任制考核居全省第4位。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专业乡镇28个、专业村280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7个。建立富硒农产品试验示范基地20多个,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9家,郏县红牛产业园、汝州“三粉”产业园创建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大生猪稳产保供力度,生猪生产止降回升。烟叶质量在全省综合评定中荣获第1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苏宁物流豫南仓储配送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鲁山花瓷古镇开工建设,国际物流产业新城启动实施。成功创建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8家,建成“智慧文旅”大数据平台,平顶山博物馆成为全省第一家5G智慧型博物馆。电子商务交易额367.4亿元、增长15.6%,网络零售额112.7亿元、增长28.9%,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值13.4亿元、增长25.3%。

(三)打好三大攻坚,着力补齐短板。坚决扛稳政治责任,精准攻坚,持续用力,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扎实开展“四大会战”,贫困户产业扶持政策和增收措施实现全覆盖,户均综合受益额度达1.46万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93%,贫困家庭学生实现应助尽助,2.1万名贫困群众全部易地搬迁入住,9585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实现减贫4.2万人、退出贫困村138个,鲁山县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持续强化污染防治。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强力推进“三散”治理,整治“散乱污”企业968家,关停坑口电厂火电机组6万千瓦,全面完成省定6.5万户“双替代”任务,PM10、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7.9%、7.7%,目标完成率居全省第4位、第9位;优良天数187天、居第9位,是全省三项指标均改善或持平的8个省辖市之一。整治黑臭水体20条,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67件省交办问题楼盘信访案件化解64件,276个新排查问题楼盘已化解或纳入化解程序267个;非法集资案件得到依法稳妥处置;政府债务率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平顶山银行资产总额突破千亿大关。

(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动力活力。聚焦重点领域,有力有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创新,发展势能不断积蓄壮大。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入选全省首批10个智能化示范园区建设试点,综合排名首次挺进国家高新区百强。如期完成国企改革三年攻坚任务,全面完成57家僵尸企业处置,中原集团改制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顺利完成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审批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超过92%,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减少85%,新增市场主体5.3万户、总量达30.9万户。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流转土地129.2万亩,98.8%的村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大力开展开放招商。绘制“四张图谱”,落实“四个拜访”,深入开展以商招商、专题招商、驻地招商、大员招商,新签约项目206个、总投资1632.5亿元,新设外资企业12家、投资额2.4亿美元。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全程代办服务,全年受理1494项、办结率达98.7%。着力培育创新动能。评审认定首批“鹰城英才计划”高层次人才188名,新增省级创新平台载体1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8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13家、提前1年实现倍增目标。两项参与完成的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两项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获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平高集团12项科技创新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跃薪公司5G无人矿山远程调度技术世界领先。

(五)加大统筹力度,协调城乡发展。坚持城镇功能完善、美丽乡村建设、生态保护修复多管齐下,生态宜居鹰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加快推进城市提质。实施百城提质项目373个、完成投资362.9亿元,成为全省首个通过国家验收的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试点城市。郑万高铁通车运营,沙河复航开通在即,打通断头路36条,新建改建城市道路107.5公里。拆除“双违”建筑778万平方米,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2个,建成规范化社区43个,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5个、2.5万套。湛河两岸建成总长160.8公里、面积580公顷的亲水绿道,一批绿地公园、郊野公园建成投用,建成区绿地率达38%。着力建设美丽乡村。深入推进“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创建示范村77个。集中开展农村“三清一改”,基本实现道路两侧“一眼净”,完成农户改厕14.3万户。“送果树进农家”栽种果树226.2万株。新改建农村公路470公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惠及169个村、21.5万人,居全省第1位。提升环境承载能力。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新造林18.1万亩、双倍完成省定目标,森林覆盖率达33.7%。扎实推进“四水同治”,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全域循环生态水系规划,实施项目31个。白龟山水库补水3亿立方米,水面面积增加30平方公里。强力推进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巡河监管实现全覆盖。开展市级领导包矿巡山,矿山修复治理3.3万亩、植树296万株。

(六)强化民生保障,保持社会稳定。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高龄津贴10.3万人次,城乡医保、低保和城市特困人员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加快民生事业发展。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4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7万个,新建改扩建高中学校11所,教师“三项津补贴”全部发放。建成1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国家级胸痛中心、1个高级卒中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市精神卫生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成功举办全市第十届运动会暨第五届全民健身大会。全市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创新安全监管方式方法,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外卖封签送达监管模式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评为“新餐饮监管十大举措”之一。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维稳任务,信访工作呈现“三下降一好转”良好态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年来,我们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坚持不懈纠治“四风”,开展百姓问政,持续营造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依法行政,强化审计监督,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管理、生态保护、行政管理等重点领域立法,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政府自身建设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化双拥工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圆满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民族宗教、史志、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在奋力攻坚中排除万难,在上下同心中坚定前行,综合实力高质量重返全省第一方阵迈出坚实步伐。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地生根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带领全市人民和衷共济、克难奋进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加强监督、有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平部队、武警官兵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平顶山发展的海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诚挚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践行新发展理念还没有完全成为行动自觉,创新发展能力有待提升,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占比较低,外向型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短板亟待补齐。金融机构、安全生产、处置非法集资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民生领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供给不足,育幼养老服务能力缺口较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公共卫生及基层治理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公共卫生体系亟待完善,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一定勇于直面问题,努力加以解决,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二、2020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圆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意义十分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市委九届十次全会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推进“五大转型”、持续提升“八个度”,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和社会大局稳定,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在综合实力高质量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征程中迈出更大步伐,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中奋勇争先、增添重彩。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进出口总值平稳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以上,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

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复杂严峻,形势比预估的更难。从国际看,世界疫情持续蔓延,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从国内看,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但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任务繁重,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不少压力和困难。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既要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更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迎难而上、化危为机,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一方面,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有针对性地加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举措,不断巩固防控战果,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把开放和创新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持续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和发展竞争力。今年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稳定经济增长。把稳增长作为经济工作基本任务,深挖潜力、综合施策,确保经济行稳致远。

扩大有效投资。抢抓国家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十四五”规划编制等政策机遇,成立重大项目工作专班,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升级和新基建布局,抓好356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900亿元以上。加快鲁山机场、焦唐高速平顶山段、南高速公路环线等规划实施,大力推进三洋铁路、城市环路、快速通道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将洛阳-平顶山-漯河-周口高速铁路纳入国家“十四五”交通规划并抓紧推进前期工作,确保沙河复航工程建成投用。持续推进“四水同治”,开工建设城区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沙河治理及生态调控工程,大力推进昭平台水库加固扩容、引燕山水库水入尼龙城、北部山体生态修复引水等项目。加快中心城区4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推动500千伏平顶山东输变电工程尽快建成投用。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启动5G规模化商用,实现县城以上城区5G全覆盖。

激发消费潜力。顺应消费业态更新趋势,培育壮大无人配送、智能物流、线上办公、线上教育等新业态,积极培育信息、时尚、体验、定制、智能、夜间经济等新兴消费热点,多角度激活释放社会消费需求。顺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大力增加高品质居家、教育、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供给,推进老旧家用汽车、家电等更新升级;建好3个省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联系点,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完善便利店、社区菜市场等便民设施,鼓励传统商场、老旧厂区改造为新型消费载体。加快商贸业提质升级,推进品牌商贸集聚区建设和平安商场创建,开展老字号评选工作,打造一批品牌步行街、美食街。高度重视农村消费市场,支持品牌连锁服务企业向乡村延伸,扩大电商、快递农村覆盖面。加强消费领域信用建设,依法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倡导全民参与营商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投诉举报和常态化监测服务机制作用,深化“寻标、对标、创标”活动和重点领域提升行动,深入开展营商环境评价。认真落实阶段性税收减免、延期缴纳或减免社保费、水电气价格优惠等支持企业纾困发展政策,帮助企业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实现健康平稳发展。深化企业服务活动,坚持联席会议、现场办公等制度,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首席服务官作用,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加快实施企业上市“121”行动计划,鼓励企业扩大上市融资。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坚决依法治理“红顶”协会、垄断中介等向企业伸手要钱行为。加强诚信鹰城建设,打造信用城市,建设信用社会。

(二)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三城三基地”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创新引领,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提升经济优质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抓手,着力提升制造业产业水平,推动产业链拓展延伸、聚变增值。巩固提升“1+7”主导产业地位。加快中国尼龙城建设,大力实施开放招商、项目建设、基础配套等六大提速工程,加快建设热力及供配电、染色污水处理等六大中心,落地建设一批尼龙纺丝、空包、织布、染整项目,打通尼龙纤维及制品产业链条。加快中原电气城建设,强化高压特高压等电气装备高新技术、高端服务配套、高层次人才和高品质环境“四高联动”,加强与美国伊顿、挪威帕拉特、宁德时代等企业合作,积极推进跨境电商智能制造产业园、伊顿工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年产3000万套光伏组件加工、中石油叶县盐穴储气库、鲁山花园沟抽水蓄能电站、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提升特钢不锈钢深加工水平,大力发展特宽特厚钢板、特种复合金属材料和中高端不锈钢产品。抓好盐化工及PC、煤焦油深加工、碳新材料、健康食品等产业发展,加快推进40万吨聚碳酸酯、化纤新材料印染一体化、10万吨针状焦等项目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煤炭、钢铁、水泥、煤电等传统产业延长链条、提质发展,推动钢铁、焦化等重点行业改造升级。加快建筑业转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持续推进以智能制造为引领的“三大改造”,再创建一批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再培育发展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智能化示范园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支持真实生物公司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抓好贝特尔医药中间体、双鹤华利药业搬迁等项目建设。支持神鹰化工、国玺超纯等中小型科技企业做大做强,规划建设以色列创新产业园、中德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打造更多产业转型升级载体平台。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加强与华为、中兴、移动等企业的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创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引进知名物流企业,加快推进国际物流产业新城、多式联运智慧物流港等项目建设,推动物流业扩大规模、提质增效。加强电子商务产品生产培育,加快本土电商平台发展,引进知名电商领军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运营中心、结算中心。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支持制造业企业向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领域延伸链条,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服务、检测检验、节能环保服务、科技服务、服务外包等专业性服务业。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把创新作为最强发展动能,围绕产业链部署技术链、资金链、人才链,加快打造创新人才价值实现基地。抓好“四个一批”建设,把招才引智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深入实施“鹰城英才计划”,全面落实“人才新政31条”,完善柔性引才机制,注重引进人才团队;深入开展企业成长促进行动,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以上;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创建省级创新平台载体10家以上;强化政校企合作,加快东华大学(河南)尼龙新材料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建设。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专题活动,在尼龙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医药、绿色能源等领域,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力争在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持续提升发展集约度。以市场化方式遴选高质量项目,提高亩均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加快实施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公司”开发运营模式,进一步明晰主导产业,创新用人机制和管理体制,推动实现“二次创业”,促进区域和企业实现集约高效发展。支持高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心城区工业企业和低效发电机组“退城进园”。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农村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拆旧复垦,盘活企业闲置土地,完成土地收储3000亩。

(三)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聚焦硬任务、敢啃“硬骨头”,打好重点战役,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紧盯2.13万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口,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落实特殊贫困人口兜底保障政策,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开展脱贫攻坚普查,抓好“查弱项、补短板、促提升”行动和脱贫攻坚“回头看”,及时排查整改影响脱贫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的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严格退出标准和程序,加快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检验。完善产业、就业等稳定增收机制,加大扶志扶智工作力度,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推动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实现两者接续发力。

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不断优化环境治理方式,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段、重点污染物,精准施策、标本兼治,加快完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体系,持续狠抓“六控”措施落实,大力推进“三散”治理、工业企业深度治理、移动源精细管理,强化冬春季重污染天气管控,坚定不移调整“四个结构”,确保完成年度空气质量改善指标。压实各级河长湖长责任,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重点流域和河流治理,加强城市生态水系建设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和重点行业污水处理提标改造,确保市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加强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认真开展污染源排查整治,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强化风险防范化解。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防控能力,紧盯重点领域风险,科学预判、严密防范、有效化解。健全地方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协调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促进各类金融机构平稳健康发展。扎实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加大非法集资防范处置力度,规范地方金融市场秩序。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稳妥有序推进问题楼盘化解。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有效化解隐性债务存量。深入推进市场化“债转股”,鼓励企业加快资产证券化步伐。抓好企业间担保链风险防范,防止风险传导蔓延。

(四)纵深推进改革开放。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最大限度激发经济发展动力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推动改革逐步走向深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支持平煤神马集团、平高集团、舞钢公司等国有企业发展,做优做强国有资本。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支持平发集团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全面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和运营机制,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提质扩面。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认真落实国家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全面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破除各种隐性壁垒,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建立清理和防治拖欠账款长效机制,完善涉企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提升企业家素质,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加快普惠金融、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发展,引进银行、保险、证券、私募股权投资等机构,丰富金融供给,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建立现代银行制度为核心加快农信社改革。推动政府融资公司转型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深化“三评”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评价和所有权改革,建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机制。开展系列科技创新培训,完善首席科技服务员和特派员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深化财政、教育、文化、价格、城市执法等领域改革。

推进高水平开放。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之举,持续提升区域开放度,推动对外开放向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好效果迈进。扩大招商引资。完善“四张图谱”、推进“四个拜访”,坚持大员上前线,大力开展驻地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积极推行股权招商、飞地招商、网上招商等新模式,努力引进一批战略性、龙头型项目。扩大文化、旅游、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对外合作,加快产业模式和业态创新升级。拓展外贸空间。认真落实国家、省稳外贸优惠政策,加大对跨境电商、外贸企业的跟踪服务力度,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出口产品认证和宣传推广,培育优势外贸产业基地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鼓励引导优势企业在有效防控风险前提下,积极链接“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市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技术合作和制造合作,带动产品、技术、服务出口。优化开放环境。加快平顶山海关、保税物流中心等平台建设,完善外汇结算等涉外服务体系,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有效整合业务流程,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便利化、一站式通关综合服务。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全程代办服务制,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加优质快捷的服务。

(五)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构筑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

优化城镇布局。深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全面启动县域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形成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继续推进老城区功能疏解和改造提升,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功能,有序推进高铁片区、焦店片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加强中心城区东部、南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新区、湛南新城、昆北新城、尼龙城功能互补、产业融合。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宝丰、叶县、鲁山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增强汝州、舞钢、郏县支撑地区发展能力,打造优势互补、协调联动、多点支撑、错位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

深入推进城市提质。开展城市体检,强化“城市双修”,加强城市地上地下一体规划建设,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污、交通秩序治堵、市容卫生治脏、公共服务治差,坚决整治城市顽疾。抓好四馆一中心、市委党校、平煤神马集团创新基地、市中医院新城区分院、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市一高迁建等项目建设,完善教育、医疗等功能配套。继续实施打通断头路滚动建设计划。加快充电站、充电桩、立体停车场建设。加大市政管网、污水垃圾处理、供水供热等设施建设力度,抓好街景整治、“双违”拆迁、路口优化、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加快老旧小区改造。积极创建公共交通示范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实施一批智慧化示范应用工程,提升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指示精神,把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战略,不断提升县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差异化高质量发展导向,强化开放和创新“两轮驱动”,支持各县(市、区)发挥优势、科学定位,培育发展1-2个主导产业,走出符合自身实际、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注重规划引领,指导各地在土地利用、城市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编制和完善发展规划。全面深化县域各项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大金融、创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引导和支持返乡创业,继续推进返乡创业示范园区、示范项目建设,发展壮大“回归经济”。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业人口向城市有序转移。贯彻落实县域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开展常态化县域经济观摩和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创建。

(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引领,提高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城乡统筹度,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开展耕地保护提质行动,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健全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加强水利、农机、气象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行动。完善农业科研与推广服务机制,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做强做优现代农业。以国家农业“两区”建设为载体,持续实施“循环农业+品牌农业+协同农业”发展战略,着力建设绿色食品城。大力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积极发展富硒农业,不断增加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壮大郏县红牛、汝州“三粉”、舞钢天成肉鸽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开展“三品一标”“鹰城名优”品牌创建,争创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持续推进绿色健康食品加工业发展,创新发展“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强与伊利、大北农、牧原等企业合作,支持优然牧业、康龙养殖、国润牧业等企业做大做强。抓好“米袋子”“菜篮子”,落实好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

深化农村改革。衔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稳妥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三块地”改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提升行动,支持农业生产经营托管服务。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规范提升行动。注重发挥乡土人才作用,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建立抵押贷款平台和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基金引导资本投向现代农业。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以“千村整治、百村示范”为抓手,完善和落实村庄规划,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开展清路、清河、清田“三清”行动,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亮化绿化美化等工作,整体提升村容村貌。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饮水安全、农网改造、农村信息、冷链物流、公共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支持郏县申报住建部最美乡村共同缔造示范点。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庭院、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持续提升环境友好度,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科学编制森林平顶山总体规划,深入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全面实施林长制,加快区域森林城市创建,持续抓好廊道绿化、“三林”经济、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重点工作,完成造林10.8万亩、森林抚育18.6万亩。加强天然林保护,开展饮用水源林建设。推进湿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加快白龟山湿地自然保护区修复和石漫滩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深入开展巡河巡山巡矿行动,抓好河湖采砂、露天矿山、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积极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完善绿色循环经济体系,加快清洁环保装备、垃圾资源化利用等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建设静脉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区实施循环化改造。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倡导勤俭节约消费观,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出行。引导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

深化生态环境体制改革。推进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编制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积极探索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综合推进“山水林田湖”确权登记。完成生态环境监测监察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

(八)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好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实事,持续提升群众幸福度,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

稳定扩大社会就业。把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落实国家稳就业工作意见,出台支持新增就业岗位措施,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机制,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行动,鼓励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落实好援企稳岗政策。持续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创优行动,推动青年投身创新创业实践。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确保法定人群全覆盖。持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做好城市困难群体帮扶。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开展医疗保险基金审计,保障基金安全。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政策,提高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标准。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建设,大力发展和培育住房租赁市场,争创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城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扩容工程,深入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1所。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学校34所,基本消除超大班额。加快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改善高中办学条件,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强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支持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办好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确保每个孩子都上得起学。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推行课后服务工作,减轻学生家长负担。深化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和职称制度改革,落实好“三项津补贴”,进一步改善农村教师住房条件。

加快健康鹰城建设。落实和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坚持必要的人员管控和健康监测措施,指导企事业单位和各类公共场所落实防控要求,引导群众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周密细致做好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疫情防控,持续巩固疫情防控向好态势。实施全民健康促进专项行动,深化公共卫生服务领域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加强基层防控能力建设,大力培养引进卫生健康人才,强化重点传染病监测与防控,切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水平。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健体建设,提升公立医院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继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卫生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完善基层全科医生和村医保障政策。加强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促进优质资源互联共享。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食品药品全程监管,让群众吃得更放心、用药更安全。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深化文明创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提升社会文明度,确保进入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树立全域旅游理念,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充分挖掘观音、曲艺、陶瓷、魔术、温泉、姓氏、冶铁等文化资源,用好红色文化及工业遗存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智慧旅游,抓好游客服务中心、花瓷古镇、树雕艺术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促进媒体融合发展。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全面提升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创新城市社区治理,健全“民呼必应”接诉即办工作体系,完成108个城区社区规范化建设任务。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快速应急救援救助能力建设,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退役军人事务、双拥共建等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支持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加强统计工作,开展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抓好港澳、史志、档案、地震、邮政、社科等工作。高质量编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要求,我们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坚定责任担当,大力倡树“两学两比两争”工作导向,着力提高政府效能,持续提升形象美誉度,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加强政治建设,做到绝对忠诚。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坚决、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二)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施政能力。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做好政府立法工作,加强重点领域法规建设,完善重大决策公众参与制度和法律顾问制度,确保重大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执法重心下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入推进服务型执法。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坚决做到守信践诺。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监察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践行根本宗旨,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多证合一”,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压减行政审批事项,降低准入门槛。推进投资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业务办理全程电子化,加快实行项目审批代办服务工作制,推行“一证办”“掌上办”“随身办”,扩大“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改革覆盖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和政务流程再造,清理无谓证明,简化办事流程。完善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市级大数据中心,推动政府部门信息系统全部迁移上云。加强一体化“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和应用,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提升监管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

(四)弘扬实干作风,积极担当作为。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坚定不移纠治“四风”尤其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崇尚实干、力戒空谈,脚踏实地把各项安排部署和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发扬严谨细致、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地做好每项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提升专业能力,弘扬专业精神,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提高政策精准度和实效性。严格落实精文减会、统筹规范督查等规定,持续为基层减负。完善容错纠错和干部澄清保护机制,健全待遇激励保障体系,鼓励支持干部改革创新、勇于担当。

(五)恪守为政底线,建设清廉政府。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强化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从源头上规范权力、遏制腐败。加大重点领域腐败问题风险防控和查处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勤俭节约,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更好保障各项基本民生需要。

各位代表!当前的平顶山正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时代赋予我们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中共平顶山市委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协力、真抓实干,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奋力推动平顶山综合实力高质量重返全省第一方阵,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贡献平顶山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