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故里话张良
作者:范国正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16-08-17 浏览次数: 浏览



七月,骄阳似火。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向往已久的张良故里——郏县李口镇张店村。

张良,字子房,战国末期韩国城父邑小丰堡张大店(今河南郏县张店)人,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谋略家、政治家,史称“谋圣”,与韩信、萧何并称“汉初三杰”,建有盖世之功。在许多重要历史关头,他悉心为汉谋划、献计献策,可以说是张良成就了刘邦,帮刘建立了西汉。就连刘邦也曾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屹立于村口的牌坊使我激动不已,仰望上方,八个醒目大字“西汉留侯张良故里”,由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研究所原所长罗哲文先生考证并题写。走进村子,路旁的红石磙、红石臼、红石磨盘,还有残垣断壁的古寨墙,都在告诉人们:张店是一个古老又有故事的村子。

进了张店,使人惊呼,到处可以看到古建筑:提督府、西官宅、东官宅、花门楼、西酉盛……不经意间,就会踢到秦砖汉瓦。

来到张店张良博物馆,只见博物馆外墙上挂着由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颁发的“中国传统村落”牌匾。展室内,一幅幅展板加深了我们对张良的认识:博浪沙刺秦、圯(注,读音yi,第二声)桥授书、火烧栈道、鸿门宴等等,从而更对他敬仰有加。

圯桥授书记载道:刺秦失败,逃亡中的张良在下邳圯桥“三进屐”,赢得了黄石公“孺子可教”的信任,黄遂将珍藏已久的《太公兵法》授给张良,并告之读懂了可为帝者师,十年后兴。

转身,一块红色展石映入眼帘:“亮携元直,建安六年春,踏贤宗。观地势不严,然清净秀逸,乃龙凤之地。拜留侯,仰其像不威,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吾辈叹之、敬之、效之。”历史名相诸葛亮曾拜谒张良故里,留此真迹。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很欣赏张良,曾写诗赞曰:“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

张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辅佐刘邦建立了西汉,按说大功告成,封侯晋爵享受荣华富贵理所当然。但张良淡泊名利,功成之后选择了身退。这是何等的智慧!人因洁而尊、官因廉而正,敬佩之情溢满胸腔。出博物馆,来到张良像前,深深三鞠躬。

石像矗立于张店村南浑朴的五龙山脚。五龙山,状如弓背,再看又像军马上的马鞍,又名马鞍山。上面一块巨石,是当年张良吹箫的地方,人称吹箫石。山顶马鞍处(山凹处)有后代人为纪念张良、激励子女读书效国所建的魁星楼。

站在五龙山顶,浮想联翩:当年年少的张良,或许就曾在这片土地上带领伙伴们于山坳溪水间游戏玩耍之际,萌生出机敏和智慧,创立“摆山阵”。或也是于此,他立下鸿鹄之志,胸怀安国大略,以致后来辅佐刘邦征战千里,成就帝师,美名流芳……

从山上往下看,林海茫茫,绿草如茵,半山腰大片的核桃树硕果累累,多么壮美的画卷啊。丰满美艳、人杰地灵的五龙山让我恋恋不舍。尽管拙于笔墨,但是对张店的情怀、对张良的敬仰,还是让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笔,写此游记散文,为传承弘扬张良文化,扫除精神荒芜,使更多人受到教育和熏陶尽微薄之力。

“吾辈叹之、敬之、效之”,诸葛孔明之叹萦绕于耳……

张良故里好地方,子孙后代学张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