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为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考略
作者:王宝郑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17-09-27 浏览次数: 浏览

牛郎织女的传说在全国广泛流传,综合考察看,鲁山位于中原腹地,文化土壤肥沃,牛郎织女传说具有原生性,可以说是中华牛郎织女传说文化发源地。

一、历代史志文献有记载

鲁山牛郎织女传说是有史志文献根据的。清嘉庆《鲁山县志》记载:“(鲁山坡)中有吕公洞,俗称牛郎洞。”1992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地名志》、1994年《鲁山县志》等史志文献都有相关记载。这些文献都有力证明了鲁山牛郎织女传说源远流长。

二、豫西伏牛文化存关联

鲁山牛郎织女传说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厚重的中原文化,尤其与豫西伏牛文化有密切关联。

伏牛山文化圈是公认的中华文明发祥地,这里有千百年来流传的伏牛传说,鲁山正处于伏牛山核心区域,孕育牛郎织女传说是情理之中,鲁山牛郎织女文化是豫西伏牛文化崇拜的具体化和重要组成部分。

三、犨地农耕文明育土壤

鲁山东部属于犨地历史文化范畴,犨地文化是直接孕育牛郎织女传说这一文化奇葩的人文土壤。

犨城诞生于公元前541年,为楚所筑,并长期属于楚国疆域。这里自古农业文明发达,春秋时期就是楚国三大粮食主产区之一。《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明确记载:“犨、庞、长沙,楚之粟也。”考证“犨”字源流,就与这里的地理环境和耕牛使用有关。犨地是中国最早使用耕牛耕作的地区之一,是中华牛耕文化发祥地,牛郎织女传说就是古代鲁山牛耕文化的反映。

四、丰富文化遗迹是确证

鲁山有丰富的牛郎织女文化遗迹。主要有:牛郎洞,位于露峰山东南山坡,传说是牛郎居住之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九女潭和洗衣池,位于露峰山西北侧九女潭沟中,传说是九位仙女玩耍和洗澡洗衣的地方。九女潭庙,位于九女潭旁,庙内有九女庙、织女庙、灵霄大殿,并有石碑记之,主奉牛郎织女。牛郎殿,在露峰山顶瑞云观,供奉牛郎织女……

这些文化遗迹相互联系,自古相仍,无不彰显出当地百姓对牛郎织女的虔诚信仰。

五、地方民俗文化显传承

牛郎织女传说早已经广泛融入当地社会生活——传讲牛郎织女故事,构成了当地村落文化的人文核心,传说中牛郎织女都是本地人,织女称九女,牛郎叫孙守义;七月七乞巧风俗,当地乡村自古就有举行乞巧会的风俗;牛郎故里孙义村,村里大部分人姓孙,自称是牛郎后裔,因嫌祖先丢丑该村自古不演《天河记》戏;牛郎祠堂,孙义村自古有孙氏祠堂,又称做牛郎祠堂;诵唱歌谣,举行祭拜活动时,村民会集体诵唱歌颂牛郎织女的民间歌谣……

这些活态民俗,反映了人们对牛郎织女的浓厚信仰。

六、特色织女文化承文脉

鲁山发达的桑蚕文化是织女文化的形成背景。鲁山低山丘陵多,很适合种桑养蚕,自古桑蚕文化发达。

史料记载,鲁山蚕桑文化历史悠久,夏代当地丝织品已经作赋税上缴,东汉时实现人工养蚕,明清时期鲁山丝绸被称为“仙女织”,大量出口欧洲。织女就是鲁山勤劳工巧善织女性的理想化身。

七、当代文化建设寄传承

鲁山县一直十分重视牛郎织女传说文化的保护传承,把其纳入当地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中统筹规划。2009年2月,成功申报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成为一张国家级文化名片。当地百姓每年都组织文化活动,如七夕情缘民俗系列活动、特种邮票首发式、山歌会、相亲交友大会、曲艺民歌会、民俗展演、汉风古韵集体婚礼等,辛集乡孙义村被誉为中国爱情第一村。

八、专家学者论证成共识

鲁山作为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得到各级专家以及国家文化、邮政等相关部门的广泛认可,专家们撰写很多文章予以论证阐述。

2008年,牛郎织女传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在其《起源地》说明栏中,就明确填写“河南鲁山”。中国民协先后组织省级和国家级专家组进行考察论证。2010年8月16日,国家邮政部门在鲁山举办《牛郎织女》邮票首发式。

小结

综之,鲁山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一方面它是地域性文化现象,是古代鲁山人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的原生态文化,进而传播到各地,并相互融合发展,具有明显的根源性、原生性,对研究中华牛郎织女传说文化,具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它又是全国牛郎织女传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与全国其他传说地联合互动,共同把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