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村落 精神的家园
作者:郭伟宁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17-11-29 浏览次数: 浏览

土桥村的古居以石筑基


银杏掩映下,李老庄村的青瓦也有了故事


楝树村有古老的手工大槽油


老猫给古老的鹁鸽吴村添了几分生气


斑驳的木门诉说着仓头村的故事


古老的村落不但有古老的故事,还有勤劳的守望人。分别摄于土桥村和楝树村。


楝树村的老物件,现在看来是历史也是文化


棋盘刻在东山村的石桌上



民间文化存在于人民的生活起居中,是生活的文化、百姓的文化、俗世的文化。这些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一个民族、一方民众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传统村落文化也是民间文化的一种。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形成较早,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鲁山县有中国传统村落瓦屋镇李老庄村、梁洼镇鹁鸽吴村,有省级传统村落背孜乡背孜村、东山村,鹁鸽吴村,仓头乡仓头村,张官营镇楝树村,瓦屋镇土桥村等。目前,正在申报的传统村落有尧山镇霍庄村、瓦屋镇红石崖村。

经过岁月的洗礼,这些古村落已经成为鲁山文化风格中的重要一部分,它们不仅在传统风俗里,更在呼吸之间、日常生活中,世世代代与鲁山人民朝夕相伴。

●瓦屋镇李老庄村

李老庄村内的古建筑属典型的明清四合院建筑,砖石垒基,高台阶、青石铺门,墙体采用土坯、青砖混砌,高屋脊、坡屋顶,砖雕、石雕、木雕十分精细。沿中轴线对称而建,房屋多坐北朝南。李老庄村斑驳的墙壁、悠长的巷子,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诉说着村落的故事。

李氏祠堂位于瓦屋镇李老庄村村口,清代建筑,坐北面南。现存祠堂五间,砖木结构,小灰瓦覆顶,檐下四根明柱,青石柱础。脊檩下有字“大清同治十二年三月初十日榖旦卯时正二刻立”;院内东厢房被毁,现存西厢房三间。院内有光绪年间古碑两通。祠前有柏树一棵。李氏祠堂是祭祀祖先的场所,它对研究该地域李氏族人的繁衍生息及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瓦屋镇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鲁山绸制作技艺。上世纪初,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商品赛会上,鲁山的丝绸荣获金奖,曾一度在国内外市场脱销,社会绅士名流、海外商界华侨,若能得到一件正宗的鲁山丝绸,顿感身价倍增,无比荣耀。鲁山丝绸,因得天仙织女传道,冠名“仙女织”“织女织”。在传承人岳石头的家中,老织布机咔嗒咔嗒的声音,让人感受到古老岁月的宁静和朴实……

●梁洼镇鹁鸽吴村

鹁鸽吴村三面环山,西高东低,大浪河穿村而过,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村南有鹁鸽崖一处,崖壁上苍松翠柏风景秀丽。村域面积10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460亩。村内有百年以上古树5棵,烈士纪念亭一处,现有明朝古居2处,清朝古居2处,古庙一处, 鹁鸽吴村的传统建筑多为石木结构,地基、墙体由青石砌筑,上部为木结构,小青瓦履顶,典型的中原民居。虽历经百年,但保存较完整。

●背孜乡东山村

东山村位于背孜乡东北部,九峰山半山腰间,属深山林区。村庄依山就势而建,村域面积10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70亩。山林面积6800亩,全村辖5个村民组,有9个自然村。村庄有较完整的连片乡土传统建筑,以石木结构为主,还有不少的土木、砖木结构房屋。整体建筑朴素、典雅。九峰山山体大多石层外露,便于挖掘,挖出的石头又容易打造成型,加上深山林区不缺木材,为当地人建造石木结构的房屋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石木结构房屋是东山村群众传统建筑的主流。

九峰山丰富的石材,不光是当地人的建筑材料,也是当地人生产、生活的主要依靠。如用石头制作的石磨、石碾、石磙、石桌、石凳、磨刀石、石臼以及饲养家禽用的石槽等等,随处可见。鸡舍、猪圈也都用石头垒砌。

东山村有一种隐于世外的空蒙感,古朴的村貌、传统的生活方式、淳厚的民风世代延续。斑驳的墙壁,挂满青苔的石阶,在东山村随处可见。

●瓦屋镇土桥村

土桥村依山傍水,人口分布在虎盘河、荡泽河两岸。距瓦屋镇3公里,村落房屋依山而建,坐北朝南。话说清初洛阳宜阳县丰李乡李氏家族迁徙至此,见此地山清水秀,气候宜人,遂在此落户,建两座土桥,得名土桥村。

土桥村村域面积约20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约30亩。村内有清代李氏家族古居一处,范氏家族古居一处,传统乡土建筑占村庄建筑面积的三分之一。这些传统建筑多为上下两层的土楼,以大块卵石筑基,房屋结构承载力强,地基不容易沉降,而且冬暖夏凉。

●仓头乡仓头村

仓头村位于鲁山县城北20公里处,是河南省公布的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之一,为仓头乡政府所在地,村庄被青山环抱,两条河流穿村而过,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村落面积7.51平方公里。村内有商周古墓群遗址、汉代冶铁遗址、仓颉祠、仓颉冢、文殊寺、禹王冢等。

●张官营镇楝树村

楝树村位于张官营镇南10公里处,明末建村时东侧有楝树,采甘露取名甜楝树,简称楝树。耕地500余亩,地处平原地带,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南依灰河,有自流灌溉条件。

楝树村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手工大槽油制作技艺。这一技艺采用楔式压榨法制油。早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压榨取油的记载。在元代的《王祯农书》、明代的《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中,都有关于此法的记载。木榨楔式榨油是个技术活,与机榨相比,其工序更为繁杂、技术难度更高、劳动强度更大,也因为此,手工大槽油制作技艺的传承令人担忧。目前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为主要方式,传承人为刘心建老师。

城市的发展让很多人离本土文化越来越远。那些曾经闪烁在历史天空中的文化碎片与文化记忆如果不去捡拾,恐怕会渐行渐远,甚至湮没在岁月云烟中,以致出现历史文化的断层。怎样去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是我们民间文艺工作者要慎重思考的事。近年来,中共鲁山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充分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提出“文化强县”发展战略,此次古村落采风活动的目的就是充分挖掘鲁山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为“文化强县”建设鼓呼和呐喊。

相信我们的明天因为文化的保护而灿烂多彩;相信我们的精神家园因为文化的传承而永葆生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