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文祖仓颉 触文脉之根
作者:杨晓宇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18-05-23 浏览次数: 浏览


第二届世界汉字节现场,书法家挥毫泼墨,以纪念仓颉。冯洪波 摄


鲁山县仓头乡仓颉祠一景 何进文 摄


5月13日,中国(鲁山)第二届世界汉字节在我市鲁山县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文艺界人士和社会各界群众5000多人相聚仓颉故里——鲁山县仓头乡。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人物。据史书记载,仓颉面长四目,天生睿德,常观奎星圆曲之势、察鸟兽蹄远之迹,依其类像之形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仓颉造字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仓颉,又称苍颉,复姓侯冈,号史皇氏,轩辕黄帝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记录事情的符号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如结绳记事和刻木记事等。他根据野兽的脚印和自然形象研究出了汉字,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一、仓颉造字的传说与记载

现在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肇启者,所以被后人尊为“字圣”。《荀子·解蔽》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淮南子·本经训》曰:“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论衡·骨相》载:“仓颉四目,为黄帝史。”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又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

据《万姓统谱·卷五十二》记载:“上古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不过有关仓颉出生地,至今仍存争议,还无定论。

全国有多处仓颉纪念遗迹,我市鲁山县仓头乡仓头村亦有仓颉祠、仓颉冢,该村因冢得名,并被载入县志。当地自古流传,此处乃仓颉故里。连续两年世界汉字节的举行,不但给仓头注入了仓颉文化的丰富内涵,也给仓颉这一汉字鼻祖以更生动的文化形象。

关于仓颉造字的故事,简单的解释是,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就是说,在仓颉造字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绳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炎黄时期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代,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弩、镜子和做饭的锅等。仓颉作为黄帝的史官,专做记录事件的工作,极需创造出一种更为准确的方法,以记录越来越复杂的事情。在这个背景下,仓颉从“羊马蹄印”产生灵感。他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黄帝看了非常高兴,就把这种符号叫做“字”。

二、仓颉造的究竟是什么字

那么,仓颉造的究竟是什么字?关于造字问题,《策海·六书》《陕西金石志》等史料记载较为详细:仓颉随轩辕黄帝南巡于洛南之西北四十五里黑潭,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遇灵龟负书,丹甲青文,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宇宙之势,俯察龟纹鸟虫之迹,指掌而创二十八字,曾镌刻于玄扈山阴,从此石破天惊,字引人类,终止结绳,天降谷雨,鬼哭龙藏。二十八字其释文曰:“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至列世、式气光明、左互从家、受赤水尊、戈干斧芾。”

但是,从今天看来,这二十八个字,未必是仓颉创造的全部字形,只能是其中的一部分,被刻石留存。那么,仓颉到底创造了多少字?民间传说有一斗芝麻那么多。因为太多,后人怎么也学不完,就是后来的孔圣人,也只学了七升,还有三升没有记全。这虽系传说,但也说明了仓颉创造的字,远远不止二十八个。这是因为,仓颉造字是为了实用,为了改变结绳记事的不足,若二十八字够用,就没有必要去煞费苦心了。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仓颉造出字后,黄帝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就推广开了并被刻到了石头上。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每皇华过境,必拓复印,镌持以去。而官史督责,工役骚然,民甚苦之。一夕雷雨大作,居人乘机纵火焚之。”大火烧过之后,黑岩亦在,遗迹尚存,但是,文字只剩下那二十八个了。

当然,说文字都是仓颉所造也是没有根据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汉字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为满足人们思想交流的需要而不断增添完善。古往今来,概莫能外。仓颉造字,只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而已。

三、仓颉造字是中华文明的灿烂之光

如前所述,仓颉所造二十八个字的石崖刻石已成为稀世珍品,“仓颉造字传说”和“谷雨公祭仓颉典礼”已列入非遗名录,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所以,说仓颉造字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灿烂之光,一点不为过。

一是推动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记录与传播。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虽然有文字记载留存下来的只有三千多年,但这并不能说明,现存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前就没有文字,而仓颉造字的传说,更证明了汉字悠久的历史。虽然炎黄之后的一两千年,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但古代传说中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都是存在的。没有如二十五史那样留存至今,是因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多重原因造成的,如战争和自然灾害等。但是,许多如三皇故事、五帝史实、日月传说,甚至连仓颉造字故事本身,都是借助文字得以流传下来的。在这个方面,仓颉造字功不可没。

二是强化了华夏民族的智力与文化基因。中华民族是一个由远古多部族融汇而成的民族,自炎黄蚩尤三大部族结合后,原来自然形成的中原河洛文化圈、江淮荆蛮文化圈和太昊、少昊东夷文化圈,逐渐融合一体,成为国家的原型。炎黄时代,是中华民族初步形成和文明基因剧变的时代,许多在当时极其先进的文化、艺术、历法都脱颖而出。仓颉造文字,则是这次“科学大爆炸”的引领和主导。可以这样说,没有文字,其他一切皆无可能。这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发展过程也可以看得出来,如其他三个文明古国,都是从文字的产生而步入文明发展之路的。这是因为文字作为思想的交流工具、社会经验的记录、历史资料的留存,以及民族文化脉络的延续,已深入到民族的肌体之中,作为基因代代传承下来。

三是肇启了华夏书画艺术。仓颉从猎人按虎、狼、牛、羊的脚印捕猎的故事中得到启发,造出了象形文字。这既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也是中国最古老的绘画。其实,文字这个词本身,就有书和画的含义。我们平常所说的“书画同源”,这个源就是仓颉造字。从汉字六书中,我们知道第一个就是象形造字法。象形,正是仓颉造字的灵感,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绘画艺术的源泉和动力。

总之,仓颉造字造化了中华民族,造化了炎黄子孙,也造化了古今中国。其字圣之光,永远辉耀神州,垂帷青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