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奋起谱新篇——高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作者:高轶鹏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1-09-24 浏览次数: 浏览

(记者 高轶鹏)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拔地而起的标准化厂房、忙碌不停的产业工人……金秋时节,高新区的土地上,时时都能触摸到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脉搏,处处都能感受到大项目加速推进的气息。

日前,在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举办的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上,该区党工委书记凌兵奎作为国家高新区第二方阵唯一发言单位代表,面向全国兄弟高新区介绍了他们的做法、经验、成效与启示。

春去秋来,深耕细作。自20181022日,经市委、市政府同意,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正式启动以来,该区深植创新驱动之种,开出高质量发展之花,各项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该区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持续大幅晋位,创造了“116-107-98-88”的三连增佳话;GDP同比增长5.3%、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全市六区第一,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6.1%、全市六区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3.2%、全市第一;先后斩获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尼龙新材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两块金字招牌。

近三年来,高新区积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政策链五链深度耦合,通过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创新生态,在为企业生产和创新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展实现新跨越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在经济发展提速上,该区围绕主导产业,深入推进产业链招商,将延链补链强链作为关键抓手,一批产业龙头项目先后落户并发挥带动效应,形成了装备制造和尼龙新材料两大产业集群,奠定了发展的骨架

装备制造产业方面,该区依托平高集团、平芝高压开关零部件等高压、特高压电气制造龙头企业,成功引进伊顿工业园、河南省网商协会跨境装备智造产业园、浙江巨高电气、河南宾康、河南麦昌电力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加速电气装备制造主导产业集聚,形成以高压、超高压开关及零配件产品为主的产业关联、生产配套、大中小企业融合的电气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

新材料产业方面,该区逐步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尼龙新材料产业链,重点发展尼龙新材料下游应用产业及尼龙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并通过打造尼龙新材料织造产业园这一平台,引进神鹰化工固体光气、科隆新材料有限公司尼龙改性、瑞沣生物科技等一批新材料产业项目,加快形成龙头企业+孵化的共生共赢生态。

如今,以平煤神马集团为龙头的尼龙新材料产业链,以平高集团、伊顿公司为龙头的高中低压电气装备制造产业链,以平煤隆基为龙头的储能产业链三驾马车昂首前行。园区总收入也从2017年的31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561亿元,平均增速35%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由过去在全市垫底转变为全市先进,全部高于全市两个百分点以上。

在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高新区城市建设迎头赶上、环境治理铁腕推进、民生工程加速建设,摸索走出了一条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率先在全市实现所有村庄环境治理市场化管理。

去年以来,该区建成通车了五纵四横”9条高标准城市道路,疫情期间更是创造了每月通车一条路、建成一批游园的高新速度,通车里程超过了2018年前20多年的建设成果,有效拉大了城市框架、拓展了发展空间、改善了城乡面貌。两个安置区顺利完工,3000多户群众住上了新居;建成了一批小学、幼儿园和社区医疗、养老设施,填补了改革前社区配套的空白。

该区还以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为目标,整治人居环境和卫生死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交线网,让村民的生产生活更便捷更舒适。2020年,遵化店镇形象宣传片在央视播出,获评全省第一批美丽小镇,西赵村获评市第二届十大美丽乡村,严村获评市森林村,屈庄等14个村获评市卫生村。今年96日,农业农村部发布拟认定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严村名列其中。

创新推动高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虽有千条万条,但创新驱动是绕不开的第一条,是必经之路。高新区的决策者们深深明白这一点。

作为全市自主创新主阵地,近年来,高新区坚持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建创新型特色园区为主线,聚集高质量创新资源,建设以创新企业、创新载体、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为核心的四位一体创新能力体系,不断构建产业创新生态。

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激活每一个细胞的发展潜能,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势能。

2018年底,高新区立足国家高新区定位,依托尼龙制造、电气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谋划了六大产业园区,坚持园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理念,持续优环境、搭平台、重帮扶、助融资,不断探索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同时,各产业园区为每家科技型企业配置一名首席科技服务员,携带科技创新能力表、员工(人才)基本信息表到企业收集信息、宣讲政策、答疑解惑,确保科技创新政策扎实落地。

该区鼓励和引导科技型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建立研发机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019年以来,该区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35家,市级产业创新基地1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其中,华兴浮选获批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神马尼龙化工牵头成立省级聚氨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神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获批平顶山首个固体光气产业创新基地。

该区持续做大做强双创平台载体,加强对重点产业园区的运营管理和分类指导,推动众创空间、孵化器提质扩容,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双创孵化链条。截至目前,高新区已建成创新创业载体6个,新增孵化企业199家,入孵企业270余家。

该区聚焦高精特新,推行项目+人才的引才模式,聚焦主导产业靶向发力,紧扣产业链、打造人才链,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引进集聚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深度做好人才、产业融合文章。作为在全市率先开展鹰城英才计划分类认定的试点之一,该区抓牢政策机遇,开展全方位的政策服务,以政策奖补动员企业发挥引才主体作用,打通人才政策服务最后一公里,筑牢青年人才在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创新的力量如今正在高新区激越奔腾。仅2020年,全区市场主体、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平台、专利申报量与2018年相比分别增长67%133%241%123%417%

服务跑出加速度

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给出的课题,高水平服务需要拥抱时代潮流。高新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一招,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家新企业开办从提交材料到完成公章刻制,需要多长时间?在高新区,答案是不到5个小时。

531日上午,郑州客商刘先生来到高新区开办煤炭类贸易公司,在该区行政服务中心、创新创业服务园区和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分局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从10:30开始接洽到15:00公章刻制完毕,不到5个小时顺利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并拿到了新注册企业的公章。刘先生对高新区最多跑一次的服务、高效的办事效率感到惊讶。

近年来,高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今年,该区更是秉承你投资、我服务、共发展这一理念,以企业最迫切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企业满意度为落脚点,从企业开办、企业经营、企业拿地、扶持政策、企业监管、跟投机制、代办服务、人才服务等方面精准发力,聚焦快、稳、准,突出先行先试和落地见效,以实际行动诠释该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信心,为企业带来更多实惠和便利。

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实现真帮。率先在全市开展首席服务员概念植入,在园区推行1234工作法,即1个首席服务员(一对一服务),2个服务重点(早建成、早投产),3个专班人员(招商部、企业服务部、平台部服务无缝对接),4个服务目标(专利、科小、规上、高企),切实解决项目在洽谈、建设与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做到实帮。建立管委会统筹职能部门落实园区代办帮办三级协同全覆盖服务机制。在招商引资阶段,实行领导分包、台账管理、挂图作战、六个一(一个项目、一个园区负责、一个领导分包、一个台账管理、一个团队服务、一个目标建成)保障,制定《平顶山高新区招商引资代办服务管理办法》,推行全程代办”“保姆式服务机制,帮助企业办理营业执照、税收、国土规划等相关手续,解决企业多头跑现象。在项目建设阶段,实行重点项目领导分包和专班服务机制,开展周督导、月观摩、季评比活动,用好项目观摩评比指挥棒,推行项目现场办公,健全项目督查督办制度,及时疏通堵点问题,确保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取得实效。在企业投产阶段,管委会领导分包园区,建立企业商事制度,定期召集企业家座谈沙龙活动,解决企业难题,让企业家能真正安心经营、舒心生产。各产业园区主任牵头为企业提供产品营销、税费缴纳、产业配套、政策宣传等跟踪服务,实现服务零距离

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做到快帮。六大园区与各职能部门强力联动,建立园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形成强有力的协调推动模式。园区领导和首席服务员能协调解决的,抓紧时间就地解决;需多部门协同解决的,由园区牵头,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情况复杂、难度较大的,区级联席会议专题解决;必要时,党政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做到能快则快。

今年以来,该区累计收到企业反映问题203件(次),均处理完毕,完成率100%;落实企业惠企政策38项,帮助企业纾困解难180余项。1-6月,为企业提供代办服务事项403件,完成率100%;帮助315户企业享受税费减免合计1509万元,帮助企业通过政银企对接,从银行获得授信超7492万元。

回望过去,高新区各项事业突飞猛进、成绩斐然;展望未来,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头脑冷静,思路清晰。

凌兵奎表示,下一步,高新区将加速推进创新要素向产业链的深度耦合,打造宜创宜业宜居的发展环境,打造全市创新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为区域转型发展和中原更加出彩贡献高新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