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平顶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群!      本网站已支持IPV6
在线访谈图片

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建设文化产业强市

近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平顶山市文化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改办主任左玉昆就《计划》制定的背景、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解读。
时间:2017-08-17
嘉宾: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改办主任左玉昆
地点:访谈室
文字直播

问:《计划》制定的背景和定位是什么?

答:我市历史厚重,文化资源丰富,但是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不高。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产业改革,大力推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文化产业强市,我市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的通知》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计划》以“文化鹰城,近悦远来”为形象定位,按照文化为本、创新先行、旅游引领、融合提升的基本思路,从城市精神、文化资源、城市形象方面,打造文旅鹰城、演艺鹰城、工艺鹰城、体育鹰城四大文化产业品牌,重点布局文化旅游、文化演艺、工艺美术、体育休闲四大文化产业,培育发展创意设计、数字传媒、影视娱乐、文化用品制造四大行业,打造“三区一城”,即依托观音祖庭香山寺,以观音文化旅游为带动,打造华夏“善”文化传承创新区;整合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优势,建设宝丰清凉寺汝瓷小镇、郏县钧瓷创意产业园和鲁山县花瓷特色小镇等,打造传统工艺美术创新发展区;依托“中国曲艺之乡”“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中国观音文化之乡”“中国冶铁文化之都”“中国岩盐之都”等中国特色民俗文化品牌,打造中国历史民俗文化体验区;发挥水资源优势,重点开发“一河四湖”(沙河、白龟湖、龙泉湖、燕山湖、昭平湖)资源,打造中原体育休闲水城。


问:根据《计划》,我市的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趋势或重点是什么,总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根据《计划》,我市将立足现有文化资源,结合《平顶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努力打造“一核、两带、五区”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

一核: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核,主要指城市建成区。合理规划城区文化产业布局,围绕市区北部七座山建设“一山一品”的产业园、植物园、动物园、根雕园等,提高主城区文化生活品位;发挥市区网吧、印刷、工艺美术、新媒体制作等行业优势,建设文化产业创新服务发展中心,实现城区文化产业的整体跨越。

两带:一是名瓷文化创意产业带,以汝瓷、钧瓷、花瓷、陶瓷、大博瓷画等产品研发与生产为平台,形成集文化旅游、工艺传承、精品名窑、展览交易为一体的名瓷创意产业集群;二是沙河生态休闲游憩带,包含沙河、白龟湖及沿岸区域,加速推进滨水休闲、滨水运动、乡村旅游开发,打造市区滨水休闲高地。

五区:主要指演艺产业发展区、体育产业发展区、禅修康养发展区、休闲研学发展区、盐疗旅游发展区。其中,演艺产业发展区主要包括宝丰马街书会曲艺展示区、赵庄魔术演艺区、尧山墨子古街实景演艺区和县(市)城区中心剧场表演区;体育产业发展区主要包括龙泉湖体育休闲度假区和白龟湖湿地公园体育休闲区;禅修康养发展区主要包括鲁山大佛景区、鲁山“三汤”百里温泉疗养区、香山寺禅修休闲区;休闲研学发展区主要依托三苏园、知青园、张良故里、、叶公故里、墨子故里、临沣寨朱家大院等特色文化品牌,挖掘“叶氏文化”“苏氏文化”“刘氏文化”“赵氏文化”等名人姓氏文化;盐疗旅游发展区主要依托叶县“岩盐之都”,重点建设中原国际盐都休闲度假小镇,开发盐疗养生项目。

总的发展目标是实现文化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平台功能更加强化、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力争到2020年,使全市文化产业产值增速赶上或超过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速。


问:实现上述目标的具体举措有哪些?

答:《计划》确定了推动我市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五大举措。

一是围绕市九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海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发展文化旅游业、演艺业、工艺美术业、体育休闲业四大重点行业,打造“一心、一轴、六区域、十二板块”的旅游业空间发展格局;打造演艺输出为主、驻场演出为辅的中国传统文化演艺输出基地、中原曲艺名城;促进工艺品向精品化、生活化、品牌化发展,发展艺术品交易业,大力支持艺术品电子商务;构建 “一河、两城、四湖”的体育休闲业总体布局。

二是培育文化用品制造业、创意设计业、数字传媒业、影视娱乐业四大朝阳产业,拓展壮大文化市场。

三是推进十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繁荣发展支柱产业。这十大重点项目分别是:大香山国学文化园、“山顶公园”文化休闲区、舞钢冶铁文化园、新华区中原玉石城创意产业园、宝丰清凉寺汝瓷小镇、宝丰大博瓷画创意产业园、鲁山花瓷特色小镇、郏县钧瓷创意产业园、矿山遗址公园、应国历史文化园。

四是依托十大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十大文化产业高地。依托中国曲艺之乡文化品牌,打造民俗说唱演艺园;依托中国魔术之乡文化品牌,打造宝丰魔术创意产业园;依托中国观音之乡文化品牌,打造香山寺文化旅游景区;依托大香山国学文化园树雕艺术品牌,打造世界树雕艺术创意设计、加工展示和教育培训中心;依托“中国岩盐之都”文化品牌,打造叶县盐都疗养观光城;依托“佛、汤”文化品牌,打造温泉特色小镇;依托汉字特色文化品牌,打造世界汉字文化基地;依托煤炭开采文化品牌,打造矿山遗址公园;依托“中国冶铁文化之都”文化品牌,打造舞钢冶铁文化园;依托红色革命遗址文化品牌,打造红色旅游观光线路。

五是实施“文化+”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与农业、工业、服务业、城市建设、村镇建设的融合发展,打造休闲创意农业、工业旅游休闲项目,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多功能的城市文化公园、文化街区和社区文化广场,注重传承村镇传统文化,建设历史名镇名村,传承发展村镇传统文化。


问:《计划》确定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和任务,请问将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保障《计划》的落实?

答:我市将从五个方面做好保障工作。一是领导体制保障。充分发挥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督促、协调、推进等职能,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分包制,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定期督导、通报,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二是土地供给保障。将文化用地纳入《平顶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国家土地政策许可范围内,优先保证重要公益性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设施、项目用地。支持国有剧院、影院、书店进行改造,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可兼容一定规模的商业、服务业等其他用途。鼓励将城市转型中退出的工业用地根据相关规划优先用于发展文化产业。

三是财政税收保障。用好市级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鼓励政府采购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拓展文化产业市场。按国家规定认定为高新技术文化企业的,按15%的税率减征企业所得税。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按规定享受出口退(免)税政策。

四是金融和投融资保障。充分发挥市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的作用,支持全市文化产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成立服务文化产业的专营机构、特色支行和文化金融专业服务团队,加大对重点文化企业、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小微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五是人才队伍保障。建立花瓷、汝瓷、钧瓷、陶瓷大师级人才库和书法、美术、戏曲、曲艺、魔术国家级人才库,依托市文化产业研究院,提供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决策咨询。研究探索“产、学、研”人才联动培养新模式。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河南省平顶山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4000031
ICP证号:豫ICP备05017763号-3 豫公网安备 4104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