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李庆豪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提案”收悉。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民营经济的深切关注以及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接到您的提案后,我们高度重视,我们认为,提案很符合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现状,很符合我市的客观实际。针对您提出的具体意见建议,经与市发改委、金融局协商后,现作出如下答复:
一、已采取的措施和取得成效
(一)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
创新推出149项工作举措,获批省“四电”建设及应用首批试点地市,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98%,行政许可类事项均可扫码办、综窗办,其中427个实现“免证办”,330个实现“跨省通办”,378个实现“全城通办”。推行“政银通办”新机制,建设10分钟政务服务圈,目前已建成147个“政银通办”网点,基本实现市域全覆盖,实现172个事项人工窗口办理和72个事项自助办理,30个高频事项接入银行智慧柜员机,该做法入选河南省“我为群众办实事”群众满意度高的100件实事。全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落地,目前已实现88项联办一件事项的开发系统部署及县(市、区)全市一体的配置工作,已为办事群众提供600多件(次)“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豫事办”平顶山分厅上架事项总数387项,查询办理事项超过115万次。在全省率先推出独任行政审批制等19项市场监管改革举措,8项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次办妥、半日办结”,同步发放和推广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市场主体达到43.7万户,同比增长19%,创历史新高。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55项,县(市)全部承接到位。
(二)强力推动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压缩全流程审批环节和时限,将原来119项精简为50项,形成20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审批时间压缩至4.5—32个工作日,申报材料精简58%。实行工程竣工联合验收,时限由原来90天压缩至5天。联合图审已达到100%,并实行政府购买服务,2022年共完成施工图审查项目费用报销17项,金额111.37万元,为企业节约费用50.03万元。出台《平顶山市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实施办法》和《平顶山市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施办法》,推进“多规合一”“多测合一”“区域评估”成果应用,推行开发区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模式,实现“拿地即开工”。2022年,全市已完成区域评估报告39项,覆盖面积137.48平方公里,完成4宗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面积177.9亩。推进交房即交证,已完成市区3个项目的交房即交证工作,商品房交易开启电子网签“新时代”,不动产登记实现1小时办结,办理时限和办理环节均达到全国最优。
(三)优化提升生产要素保障
推出“水、电、气、暖联合报装一件事”和“水、电、气、暖联合更名过户一件事”服务。打造“帮办代办”政务服务队伍,实现24项用电业务、39项水电气暖便民事项业务联办、网上办、就近办、全市通办,累计为3000余客户提供便捷服务。建设石龙“零计划停电”示范区,推行“三零”“三省”办电服务,实行“项目经理+客户经理”双经理负责制和契约制以及“首席服务官”工作机制,实现低压居民、低压小微企业客户全过程承诺办电时间分别不超过3个、15个工作日,低压非居民、高压单电源、高压双电源普通客户分别不超过5个、16个、24个工作日。推行“五个零、一个一、服务管家”办气服务,办理环节减至1个,最快0.5日通气。推行“四零三优”办水服务,实现全流程1个环节,最快1日内通水。
(四)深入开展助企惠企服务
建立“企业家之家”、“首席服务官”和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重点企业联席会议制度、民营企业诉求响应智慧服务平台等企业服务保障机制,推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百县提升行动暨“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实施“百名企业家培训工程”,全面开展依法依规兑现承诺和“万人助万企”专项活动,2022年新增包联企业3049户,新增助企干部1617人,总数分别达到2021年的4倍和3倍,活动开展以来,企业共反映问题2472个,已解决2446个,解决率99%,满意率100%。今年以来,落实落细国家和省各项惠企纾困政策,出台《平顶山市贯彻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工作方案》,结合我市实际提出44项160条惠企纾困政策。全市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共计46.37亿元,办理企业还贷周转金187笔,支持企业户数167户,周转资金26.6亿元,为企业节约财务成本4649万元,有效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分级组建省市县“四保”工业企业白名单,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累计为省“白名单”企业协调解决原材料、物流运输等各类问题744余个,累计报备车辆入市信息31920余辆,为全市158家企业争取规上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奖励资金2400万元。2022年,为企业争取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6430万元,其中技术改造示范项目专项资金2537万元。设立了规模为3000万元的平顶山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五)全力做好金融信贷支持
利用融资路演活动、“金融大讲堂”和“党风政风在线”广电栏目宣传各级最新融资政策,收集梳理198种融资产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110种信贷产品和29种保险产品,布设了全市线上常态化银企对接服务中心,共组织了32期线上直播对接活动,实现了常态化银企(产融)对接,提高了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度。严格落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关规定,今年以来,已累计为1.73万户小微企业办理续贷,续贷金额155.98亿元;向小微企业投放信用贷款余额103.04亿元,较年初增加23.46亿元;全市各银行机构均投放了小微企业首贷户,累放小微企业首贷户1.28万户,首贷金额61.36亿元。贷款利率连年下降,全市金融机构累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6.06%,较去年下降0.63个百分点。健全融资担保增信机制,积极引进省农业信贷担保集团在我市设立机构,目前全市政府融资担保机构已累计为43590户市场主体提供担保业务共44149笔,金额87亿元,其中2022年为6170家企业(自然人)提供担保金额9.23亿元。落实科技金融服务,79家企业申领2022年度科技创新券2090.6万元、32家企业兑现2021年度科技创新券350万元;华拓电力等25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02亿元;天晟电气等13家企业合计获批河南省“科技贷”9150万元,贷款金额超过去年的33.77%。
(六)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培训
成立民营企业家培训工作专班,细化工作分工,构建形式多样的常态化教育培训体系。2023年以来,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共组织开展民营企业家培训10期,培训1000人次,其中培训年轻一代企业家180人次,3月20日至3月24日,在复旦大学举办平顶山市民营经济人士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班,推动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不断走深走实,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努力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常态化开展“万人助万企”
落实《河南省2023年“万人助万企业”活动工作方案》精神,活动重点已经转移到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上来。目前正在筹备全市“万人助万企”活动推进会、印发活动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将万人助万企工作进一步谋深谋实。同时今年将联合涉企关键部门,组建市惠企政策宣讲团,向社会公布政策解读员,系统梳理政策明白卡,开展线上线下政策宣讲活动。动态更新《已出台政策措施执行清单》和《新出台政策措施推进清单》,定期通报执行推进情况。推动惠企政策更精准、更可及、更有效。
(二)多措并举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和“万人助万企”活动,制定2023年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以省营商环境“1+7”系统改革方案为引领,抓好“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交房即交证”、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审批事项免证可办等5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推动营商环境系统性改革、系统性重塑,以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提升为市场主体厚植发展“沃土”。优化政企联合机制,强化工作专班,多措并举服务企业,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在新增、新上项目上加大帮扶力度,把解难纾困与培育项目相结合,聚力项目攻坚,优化发展环境。
(三)多层次开展融资服务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各级融资惠企政策和接续措施。引导金融机构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惠企纾困稳经济政策及接续措施要求,把惠企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信贷投放。鼓励全市金融机构科学制定信贷投放计划,摸清企业融资需求,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创新金融产品,同时向上级行(社)争取信贷规模,提高投放额度,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三是持续开展好常态化政银企对接活动。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集合与灵活相结合等方式,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主动为企业送政策、送产品、送服务,持续提高企业获贷便捷度。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民营企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希望您一如既往的关注我民营企业的发展,多提合理化、建设性意见。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我市民营企业走健康发展发展之路!
2023年5月2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