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脱贫攻坚绘画卷 乡村振兴谱新篇
作者:张鸿雨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1-05-31 浏览次数: 浏览

(记者 张鸿雨)这里是千年古县,刘山苍苍,汝水汤汤。

这里是厚重之地,沧海桑田,见证奇迹。

时光如大河奔流,载着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65万郏县儿女,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回望,郏县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郏县是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非贫困县,全县有贫困村6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866户27647人。截至目前,全县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其中2020年度脱贫1512户2507人,退出两个贫困村。

展望,郏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郏县持续推进“3+1”防贫长效机制,已建成农村幸福院102家,吸纳农村特殊困难群体3800余人;为4342名特困供养人员、脱贫残疾群众设置邻里照护岗位3830个;为13名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康养服务。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郏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不动摇,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各项决策部署,一手抓攻坚剩余减贫任务、一手抓巩固脱贫成果,尽锐出战、克难攻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郏县县委书记丁国浩说,郏县“互联网+医疗健康”典型经验得到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和省委书记王国生的高度评价,先后被国务院扶贫办、国务院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省深改办、省委办公厅专期刊发;农村幸福院互助养老做法得到副省长武国定的充分肯定,被中国扶贫杂志、中国扶贫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专题报道;全省村级妇联“四组一队”、全市“整治农村环境、倡树文明新风、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扶贫工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场会先后在郏县召开;中国扶贫杂志以《在脱贫攻坚上下精准苦功夫》为题,系统报道郏县脱贫攻坚工作;改革内参、中国扶贫杂志、省脱贫攻坚动态分别刊发郏县“3+1”防贫长效机制做法,并被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列入三大巩固提升类典型经验之一向全省推广;“3、5、7”长效帮扶机制被中国扶贫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专期刊发。

扛稳扛牢责任,压紧压实担当

“郏县始终把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挺在前列,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的殷殷嘱托,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中心工作、一号工程,坚定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郏县县长王景育说。

聚千钧于一击,毕其功于一役。健全“指挥部”,郏县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实行县级领导联乡包村帮户机制,定期带头到分包乡(村)指导督促。建强“参谋部”,从全县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县脱贫攻坚指挥中心,组建5个脱贫攻坚业务指导组,指导阶段性重点工作,发现问题现场反馈,立行立改。建立“联动制”,将每周五确定为全县扶贫工作日,提前明确任务主题,组织各级各部门集中入户落实各项阶段性重点工作;实行日报告制度,向市、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报送。同时,压实行业部门责任,分别明确人居环境整治、社会扶贫、抓党建促脱贫、村集体经济发展、产业扶贫、金融扶贫、行业扶贫、饮水安全提升、健康扶贫、危房改造十大专项工作牵头行业部门责任;定期召开十大专项指挥部调度会,听取各指挥部工作汇报,安排部署各项阶段性重点工作;每月召开行业扶贫推进会,研究安排行业扶贫各项工作。夯实“作战部”,15个乡(镇、街道)分别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有贫困户的372个行政村均成立了脱贫攻坚责任组,派出461名驻村干部驻村帮扶,将2019年全县新招录的131名事业编制人员先行分配到脱贫攻坚一线岗位,抓牢乡、村两级责任。锻造“生力军”,开展培训70期17782人次,严格落实《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各驻村干部严守“五天四夜”等工作制度。激发“内动力”,及时落实驻村干部生活保障待遇,为461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定期健康体检,工作经费及生活补贴有保障,累计选树“出彩扶贫人”62名,提拔重用脱贫攻坚干部387名,对工作成效突出的169个单位和626名个人进行表彰和记功。

精准精细施策,落地落细见效

“郏县始终把落实好上级各项扶贫政策作为脱贫攻坚工作核心,既注重上级规定动作不走样,又注重自选动作不跑偏,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全面推进上下实功、在落实落细上见实效,以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全面落实。”郏县县委副书记何卉说。

“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全县累计改造农村“四类对象户”危房1856户,超额完成省定1018户任务,对全县141952处农户住房全部评定,安全住房全部挂牌标识,1502处无人居住危房险房全部拆除,实现农村地区危房动态清零。全县农村地区288个行政村已实现集中供水,其中60个贫困村集中供水工程全覆盖;坚持每半年进行一次水质检测,全县各行政村饮水安全均能得到保障。累计发放各学段各类资助金8573.65万元,受益困难学生154338人次,全县没有因贫辍学学生;累计招录中小学教师1491人,为3146名教师发放上浮工资及补贴4486.16万元;投入资金858万元,建设学校4所、农村教师周转宿舍12套;贫困学生网课学习实现全覆盖。先后投入资金537.12万元改(新)建村级卫生室,卫生室和合格村医达标率100%;累计为8866户贫困群众分别明确家庭签约医生,签约履约率100%;先后组建20支医疗服务队,常态化开展送医上门、健康体检、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等活动;累计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发放参合资助99892人次525.67万元,贫困户参合率100%,累计为4143名贫困群众办理重症慢性病卡、救治贫困大病患者1735人,大病救治率100%;严格落实住院和慢性病门诊、重特大疾病救助等医疗保障政策,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累计报销9163.5万元,受益贫困群众146134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92.61%。

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深入推进“产业、就业、金融、消费、兜底保障”五项重点工作,累计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和边缘易致贫户开展精准技能培训2749人次,发放补贴242.697万元,培训率100%;协助11640名贫困户外出务工,开发公益岗位1694个,就业率100%;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086.3万元支持扶贫产业发展,建成特色产业带贫基地128个,在全县60个贫困村建成61个村级光伏电站,建成生猪“千头线”11条;设置护林员公益岗位80个,为涉及退耕还林面积2024亩的680户贫困群众补贴25.3万元;开展“送果树进农家”活动,送树苗14.1万株,受益农户47132户;依托全县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旅游景区、旅行社,累计吸纳257名贫困群众务工。

金融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借鉴“卢氏模式”建立金融服务四大体系和县、乡、村三级金融扶贫服务网络,完成全县14.3万农户信息采集录入和信用等级评定。全面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累计发放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1671户4643.7万元,人均2.78万余元,累计户贷率32.0%。2020年,为经营良好、效益稳定、带贫突出的两家企业投放精准扶贫贷款两笔1700万元,带贫180人。

消费扶贫助力作用不断攀升。认定16家供应商72个扶贫产品,产品价值超2亿元,累计销售5371.88万元;完成消费扶贫专柜布点67个,“扶贫832”平台累计采购174万余元,上传河南农购网农特产企业86家,产品143种。加快推进电商扶贫,在191个行政村建设服务点,其中60个贫困村全覆盖。2016年以来,累计通过“百企帮百村”“光彩助学”“希望工程”“爱心超市”“慈善捐助”“社会捐助”等捐赠物资3247.96万元,其中2020年65家民营企业捐赠抗疫物资价值542.74万元。

综合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提高农村低保、集中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补助标准,累计发放低保金3386.5万元、特困供养金2181.5万元。落实临时救助政策,累计向4262名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417万元。落实基本养老政策,累计向5200名贫困人口发放养老金2817万元,为符合条件的2246名贫困人口代缴养老保险费22.46万元。落实扶贫助残政策,累计为1737名贫困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397.22万元、护理补贴323.66万元。

基础设施全面巩固提升。全县60个贫困村“六通四有”全覆盖,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6238万元,新改建农村公路61.4公里,建设通村公路48.7公里;投入771万元改造农村公路桥梁5座133.8延米;累计投资7483.34万元实施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县财政投资1000万余元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全县377个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通村客车全部实现直通实达,全县动力电接通率100%、户户通电率100%,均实现通广播电视、通宽带,均建有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

严密严谨举措,求真求实作风

“我们把‘转作风、抓落实’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引导各级扶贫干部树牢‘五精意识’、下足‘五种功夫’、做到‘六个干事’,以较真促认真、以碰硬求过硬,确保点位落细、工作落实。”郏县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县扶贫办主任赵昊龙说。

“四个不摘”全面落实。该县按照“队伍不撤、力度不降、干劲不松”的要求,对已脱贫的村持续落实帮扶责任,将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全部调整为县、乡两级公职人员;对脱贫户保持政策不变,持续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大产业扶持、技能培训、“志智”双扶力度,全面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把防止返贫放在首要位置,持续抓好贫困村和特殊贫困群体帮扶,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精准扶贫”全面到位。该县对照“六个一”“三个零差错”“三个明显提高”要求,扎实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信息数据质量提升等工作,对扶贫对象逐村逐户核查、逐人逐项校准,确保各项信息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对照贫困户识别、退出标准和程序,精准摸排、动态调整贫困人口,做到应进全进。建立“3、5、7”长效帮扶机制,逐户逐人“把脉问诊”,精准制订帮扶措施,确保帮扶工作指向精准、措施具体、成效突出。严格“一增收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和“两公示一对比一公告”等脱贫程序,对拟脱贫人口逐户逐人研判,确保脱贫结果经得起检验。郏县连续5年超额完成年度减贫目标任务,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高质量脱贫。

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精细严格。按照“抓程序规范、抓项目质量、抓建设进度、抓资金拨付、抓效益发挥”的“五抓”理念,“四位一体”监管扶贫项目,确保工程质量。组建工作专班全面核查2016年以来实施的扶贫项目,确保扶贫项目实施规范合理、管护到位、作用正常发挥。2016至2020年,郏县有25701.86万元扶贫资产纳入管理,其中公益类资产13908.72万元、经营类资产10881.67万元,已按照“六权同确”要求,完成确权登记等工作。2020年,郏县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748.37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03个。

抓党建促脱贫成效突出。郏县积极推动党的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开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新局面。强力推进软弱涣散村整顿工作,全县软弱涣散村全部清零。通过土地拆旧复垦、光伏发电、资源租赁、红牛养殖、温室大棚等持续发展村集体经济,全县377个行政村村集体收入全部破“零”过万,60个贫困村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96.14万余元。开展“抓党建、促脱贫、保小康”活动,41名县级干部分包联系82个村(社区),93个县直机关(含二级机构)党组织和149个农村基层党支部结对帮扶。推行党员积分管理信息化,实现了党员线下活动、线上积分,基层党员管理问题有效解决。

问题整改扎实高效。创新问题整改工作,建立“四单一述”机制,实行“日清日结”“集中研判”“清单四送”制度,形成县、乡、村三级整改合力。扎实开展问题整改专项行动,对历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督查巡查发现问题、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和审计发现问题、贫困县退出评估发现问题、中央脱贫攻坚巡视指出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和“五查五确保”及日常自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逐一对照核实,确保问题真查实改、整改落实到位,提升整改成效。创新建立“工作区”督导指导机制,15个乡(镇、街道)划分为5个工作区,围绕脱贫攻坚阶段性重点工作开展督导指导,形成督战一体的督导指导新模式。

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全县建成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达标村258个,游园、广场、各类展馆795处;完成农户改厕3.8万户,实施“六改一增”1052户,村容村貌更加靓丽,户容户貌明显改善。定期组织帮扶责任人协助贫困群众开展“洗一次澡、理一次发、整理一次着装”活动,2020年累计协助两万余人次。

各类风险全面化解。紧盯涉贫资金、信访、舆情等扎实开展问题排查和化解处置工作,加大扶贫贷款过程管控和贷后管理力度,全县扶贫小额信贷累计贴息139.2万元,截至目前已还扶贫贷款2505.9万元。完善扶贫信访处置机制和流程,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案制度,对近年来受理的扶贫信访案件开展“回头看”,防范化解涉贫信访风险。成立舆情监控工作小组,建立舆情监控机制和舆情应急预案,加大舆情风险培训力度,提高应对能力。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县脱贫攻坚领域未发生重大负面舆情。

作风建设显著提升。该县把锤炼扶贫干部作风作为保障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的重要抓手,持续在扶贫领域开展作风整治专项行动,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假”“松”“躁”“粗”“虚”等作风问题。2020年以来,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县政府党组学习会、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县脱贫攻坚推进会等会议78次,有序推动各项阶段性重点工作。县委书记、县长带头带动各级党组织书记开展遍访贫困对象行动,2020年丁国浩先后到村入户调研137次,遍访60个贫困村,走访112个一般村;王景育先后到村入户调研脱贫攻坚工作80余次,全县15个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遍访率100%,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实现常态化多遍走访。

创建创新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建立“两类人群”认定帮扶机制。把“两类人群”精准认定、帮扶摆在重要位置,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在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上下好“先手棋”,实行动态监测预警,规范认定程序,强化精准帮扶。按照“两围绕三针对”逐户逐人分析研判,统筹落实帮扶措施和“四项政策”。截至目前,全县认定的866户2520名“两类人群”致(返)贫风险已全部消除。

建立“3+1”防贫长效机制。聚焦农村贫困老人,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全县建成农村幸福院102家,服务群众3800余人。聚焦贫困重度残疾人,探索康养照护机制,已为13名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康养照护服务。聚焦居家困难群体,发展“邻里照护”模式,已为1015名贫困残疾人和3327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明确照护服务人员3830个。实施防贫保险,筑牢防贫“拦水坝”。县财政投资250万元,与保险公司合作,聚焦因病、因学、因灾、因重大变故等致贫返贫关键因素,分梯次实施保险救助。截至目前,受理赔付案件40件,赔付金额56.28万元。改革内参总第1627期、中国扶贫杂志2020年第11期、河南省脱贫攻坚动态2020年第49期专题刊发这一创新做法。

建立“3、5、7”帮扶长效机制。“3”即帮扶责任人每周至少入户帮扶一次,对帮扶对象的合理诉求在3天内解决到位。“5”即对于帮扶责任人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在5天内解决到位。“7”即对于重大疑难问题,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重点遍访解决,7天内解决到位。“重点人”和“重点事”由包村或包乡县领导关注解决。自2020年7月该项机制实施以来,全县帮扶干部累计入户开展帮扶5万余人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等日常性问题2.1万余件,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该县与微医集团合作,在平顶山市率先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智能分级诊疗平台,形成了上下贯通的互联网医联体,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各乡镇卫生院配备“云巡诊车”,进村入户为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数据适时上传省公卫平台。2020年,全县累计完成远程心电诊断1.7万余例,远程会诊700余场次,远程问诊9800万余人次,远程影像3500余例,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贫困群众在家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为稳定脱贫打下良好基础。

创新妇联“四组一队”模式。脱贫攻坚开展以来,郏县通过在乡、村两级妇联组建“发展、权益、宣教、家风”四个组和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把农村留守妇女组织起来,调动基层妇女参与村内事务的积极性,激发基层组织工作活力,形成了群众工作群众做的生动局面。目前,郏县377个村(社区)妇联全部组建“四组一队”,成员突破1.1万人,在宣传扶贫政策、开展邻里帮护、促进文明乡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昔日广阔天地,今朝大有作为。郏县上下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大力弘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全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朝着厚重郏县、实力郏县、文明郏县、幸福郏县的美好前景阔步迈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