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5452487/2021-00004
- 发布日期
- 2021-05-18
- 主题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昝胜利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建设普通高中”的建议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金融工作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支持和关心,您结合实际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对今后我们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上承义务教育,下启高等教育,担负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培养合格劳动者和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对促进学生个性形成、潜能开发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又是面向民生的公益性的基本公共服务。近年来,市教体局重视普通高中教育,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一、工作举措
(一)扩充普通高中学位。贯彻落实《平顶山市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2019—2021年)》,全市拟新建项目2个(鲁山县兴源高中、郏县实验高中)、改扩建项目5个(平顶山市蓝天高中、郏县一高、郏县融通高中、叶县旧县高中、叶县二高)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共新增教室403个,新增学位22165个。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建设项目12所,10所已完成并投入使用。
(二)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一是推动出台《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平政办〔2020〕15号),印发《关于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指导意见》(平教体基〔2020〕26号)、《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实施意见》(平教体基〔2020〕27号),深入推进我市普通高中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二是举办全市普通高中校长论坛,从育人方式改革、多样化特色发展、加强学生发展指导、高中品牌建设等方面谋划学校未来发展。三是举行全市普通高中学校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论坛,有关县(市、区)主管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全市高中学校校长、年级主任、专职学生发展指导教师共计130余人参加,探索学校可落地的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思路与策略,切实加强学生发展指导队伍建设。
(三)探索实行集团化办学。平顶山市第二高级中学、平顶山市第二中学、平顶山市第三高级中学、平顶山市第四中学、平顶山市第八中学5所市级示范性高中联合成立基于一体化教研和特色课程建设的项目型教育集团——市区市级示范性高中教育集团。充分挖掘和发挥市级示范性高中的优势资源,实现互学互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发展;加速优质学科、特色学科的形成,推动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发展;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实现办学质量的共同提升;探索高中学校之间协作办学的新路子,形成可推广的高中集团化办学模式。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加快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抓好市二中、市实验高中等项目建设。做好普通高中新课标新教材实施工作,提前做好高考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深入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省级示范校创建活动,尊重学校主体地位,激发学校首创精神,科学定位发展方向,以创新培养模式为重点,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形成一批富有特色的普通高中。推进落实《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完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规范,打造高效课堂。落实好全省普通高中“1256”工程。
(二)鼓励支持民办高中教育。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扶持政策,推动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普通高中教育。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民办普通高中办学自主权,支持民办普通高中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促进民办普通高中加强内涵建设。依法落实民办普通高中与公办普通高中平等的法律地位。
(三)均衡配备城乡师资。按照城乡统一的教职工编制标准,充分考虑未来三年学生人数变化情况,以及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和普通高中新课程对教师配备的实际需要,科学编制普通高中教师补充和储备计划。改革教师管理体制和师资补充机制,多渠道解决教师不足问题。在现有事业编制总量内,采取调剂其他学段富余编制、扩大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规模和减少教学点数量、挖掘当地编制资源优先保障教育所需等措施,盘活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加强编制统筹使用。
(四)盘活现有教师资源。加快建立校际、区域间学科教师结构性余缺应对机制。积极推进“县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和盘活区域内、校际间教师资源,切实解决普通高中教师学科结构性失衡问题。鼓励体育、美育、生涯教育等师资紧缺学科专职教师在完成本校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以“走教”方式到其他师资紧缺的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走教”教师可在受益学校领取适当补助,并在职称评审申报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
(五)完善普通高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标准及时拨付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保障学校基本运转经费需求;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普通高中投入力度,分年度安排普通高中新建或改扩建资金,扩充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对已建成学校配备必需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切实保障公办普通高中适应高考综合改革和新课程实施的需求。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今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