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平文广新函〔2016〕23号
- 索引号
- 005452479/2016-00050
- 发布日期
- 2016-06-23
- 主题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温冠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平顶山龙山景区规划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龙山东连擂鼓台,西邻香山寺,是我们平顶山市唯一的一座道教名山。全国有道教名山四十座,龙山名列第十四。
龙山古称龙兴山、大龙山。龙山之得名是因上古豢龙氏居此,其阳有豢龙城。豢龙氏是上古与龙有直接关系的少数几个部族之一。《左传》载:“昔有(廖)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嗜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追本溯源,豢龙氏是颛顼帝高阳氏苗裔祝融之后。以祝融为始祖的原始部族共有八支,称为祝融八姓。其二为董姓,董姓即以豢龙为氏。豢龙氏这个部族一直存在到夏代,才渐渐湮灭无闻了,留下一个地名龙山。当年豢龙氏部落休养生息的地方从龙山一直南延至沙河中游。唐代时,鲁山县马楼乡宋口村曾有一个豢龙祠(见唐代《元结集》),而龙山脚下有一豢龙城,这些史料进一步验证了龙山是因豢龙氏而得名的。
龙山山顶有石城一座,就是现在的玄武庙。据记载,这座玄武庙始建于东汉,至唐、宋两代规模甚盛,明清时重修,远近知名。解放后此处曾是宝丰县道教协会的所在地,原有无梁正殿3间,东西廊房各3间,大门一间,可惜在文革期间被毁废。现在的真武庙是1983年起由马沟村马双历(马兵他爷)等群众捐资重建的,随着近年的扩建整修,龙山庙的规模已大于以前,有老君殿、圣公圣母殿、祖师殿、药王殿、三皇殿等多处建筑。
近年来,随着我市文化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龙山景区规划建设也日益提上日程。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围绕把我市打造成海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目标,积极与旅游部门配合,深入研究龙山历史文化内涵,挖掘香山观音文化、龙山道教文化及之间的内在联系,力争将龙山打造成为“东道(教)西佛(教)”的人文历史景观,使龙山所独有的文化内涵真正得到体现。
以上是我们的答复意见,如有不当,请予指正。
2016年6月23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平顶山市文广新局 0375-2156728 联系人:赵利鑫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2份),市政府督查室(3份),代表所在县(市、区)政府、政协(各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