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5452065/2021-00001
- 发布日期
- 2021-01-18
- 主题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省水利厅:
贾小平委员提出的关于“将昭平台水库扩容替代下汤水库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工程”的提案已收悉。现结合平顶山市实际,提出如下协办意见:
平顶山市地处河南省中部沙颖河上游,1957年建市,现辖2市4县4区,面积7882平方公里,既是资源型工业城市,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省文明城市。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为444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5,且降雨时空分布不均,2014年我市出现了建市以来最严重旱情,绝大部分河道断流,众多水库干涸,白龟山、昭平台2座大型水库当年来水量分别为多年均值的26%和24%,在工业停产、限产情况下,我市2次动用白龟山水库死库容,并提前使用南水北调应急调水,以保障市区百万人口生活需要;2019年,白龟山水库(兴利库容2.36亿立方米)又出现来水量严重不足情况,水位一度接近死库容,全年通过南水北调补水近3亿立方米。因此,我市对水资源迫切需要,也倍加珍惜。
一直以来,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对水利事业高度重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坚持不懈抓好水资源优化配置、节约使用和管理保护等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近期,我市正在积极推进“四水同治”,将昭平台水库扩容(替代下汤水库)项目作为我市“四水同治”龙头项目实施,我们进行了深入研究、科学论证,分析如下几点:
一、下汤水库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市境内昭平台、白龟山、燕山、孤石滩4座大型水库和正在建设的前坪水库对沙河干流防洪作用巨大,但仍不能使沙河达到规划的50年一遇防洪标准,仍需建设水库等防洪调蓄工程。根据《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淮河流域综合规划》《沙颍河防洪规划报告》,需要在沙颍河水系新建下汤水库,配合其他工程将沙颍河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
下汤水库是历次规划中确定的完善沙颍河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控制工程之一,至今尚未修建。目前,沙颍河流域近期规划的大型防洪工程建设均已完成,没有下汤水库,仍无法满足流域防洪规划目标。因此,加快规划建设下汤水库十分必要和迫切。
二、昭平台水库扩容(替代下汤水库)项目的合理性
原规划下汤水库坝址位于昭平台水库上游10公里,和昭平台水库库尾相接,在鲁山县下汤镇,左坝肩为下汤镇镇区,党政机关、文教卫、商业场所密集,水库建设涉及大量的人口搬迁(仅下汤镇镇区就12000多人)、土地淹没、环境影响和社会稳定等问题,还涉及二广高速、郑栾高速、G311等重要交通和基础设施,这些均是下汤水库规划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制约因素。
为了尽可能规避这些制约因素,更好推进项目建设,在河南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平顶山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项目规划设计,市委书记、市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安排部署,不等不靠开展前期工作,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昭平台水库扩容项目前期工作领导小组,委托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进行了多方案研究,省水利厅组织水利部、淮委等专家评审一致认为:将下汤水库坝址下移到昭平台水库坝址,对昭平台水库进行加高扩建,从工程建设投资、移民征迁、土地淹没、水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比较论证,昭平台水库扩容方案完全能够替代下汤水库的防洪作用和兴利效益,方案规划合理、可行,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综合最优。从防洪上,能够结合漯河以上已建防洪工程,控制漯河断面下泄流量不超过3000m3/s,将沙颍河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满足沙颍河及淮河流域防洪要求,且不改变流域防洪体系布局。从淹没影响上,仅影响下汤镇镇区的20%,也不涉及二广、郑栾2条高速。
三、昭平台水库扩容(替代下汤水库)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昭平台水库自1958年5月开工建设,1959年6月基本建成,已60年,不存在地质灾害问题,具备加高扩容条件。
昭水库大坝加高8.8米,水库总库容增大4.05亿方、达到总库容10.9亿方。兴利库容由1.98亿立增大到4.34亿方。防洪标准达到500年一遇设计、10000年一遇校核。
扩容项目征地约0.5万亩,近期通过移民初步调查,移民人数不足8000人,总投资不超过50亿元。比原规划下汤水库,减少征地2万亩,减少移民约2.2万人,避免影响两条高速,也不淹没下汤镇,减少投资约70多亿元。
防洪效益:与其它防洪工程联合应用,可控制白龟山水库50年一遇最大出库流量不超过600个流量,漯河控制断面可达到50年一遇不超过3000个流量,使沙颍河上游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
兴利效益:在保证昭平台现有灌溉面积基础上,增加兴利库容2.36亿方,可提供更多城市生活、工业和生态水量。
自2019年以来,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布置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推进项目实施。目前,已完成工程方案比选,通过专家评审,并上报淮河水利委员会。已于2020年4月9日完成可研报告的设计、勘察编制单位和规划选址、土地预审编制单位的招标工作。目前正在开展可研、规划选址、土地预审编制工作。在一手抓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的同时,张庆一副市长多次赴省水利厅、淮委汇报项目情况,积极争取将该工程列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得到国家、省级重点工程建设的支持。按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我们将于2020年6月底前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初审;2020年10月底前完成其他前置附件报告编制及审批;2020年12月底前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2020年12月底前完成开工期前要件编制及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