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平政〔2023〕9号
  • 索引号
  • 005452065/2023-00009
  • 发布日期
  • 2023-03-15
  • 主题分类
  • 专项规划
  • 体裁分类
  • 通知
  • 服务对象
  • 全社会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顶山市“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03-15 浏览次数: 浏览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顶山市“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

 平政〔2023〕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平顶山市“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已经2023年2月24日市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23年3月15日

 

 

平顶山市“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为推动全市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根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时期,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攻坚奋进、创新超越,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治理能力为抓手,积极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十三五”时期,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321.24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同比增长168.84%。

1.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骨架基本形成

高速公路网络不断完善。新建高速公路77公里,尧栾高速、周南高速平顶山段建成通车。“十三五”末,通车里程达379公里,居全省第9位;路网密度6.01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第5位;覆盖全市66个乡镇,覆盖率93%,形成“四纵两横”高速公路网络格局。

普通干线公路加快升级。新(改)建普通干线公路170公里,凤凰路、鹰城大桥、平叶快速通道、大西环建成通车。“十三五”末,通车里程达1361公里,居全省第9位;路网密度21.61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第6位;覆盖全市68个乡镇,覆盖率96%。

农村公路明显改善。新(改)建农村公路4094公里,“十三五”末,通车里程达10090公里,居全省第7位;路网密度160.13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第7位;全市建制村及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100%。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宝丰县)、3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叶县、鲁山县、郏县)。

铁路、水运、民航取得突破。郑万高铁、孟平铁路复线、三洋铁路郏禹界至黄道站段建成通车。沙河复航工程通航在望,港口码头已建成,航道疏浚基本完成。平顶山鲁山机场军民合用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正在申请预可研批复。

场站建设有序推进。建成舞钢客运站、叶县中心站、鲁山扶贫场站3个客运场站,平顶山学院公交枢纽站、遵化店公交枢纽站、崇文路公交首末站3个公交场站。“十三五”末,实现“市有一级站、县有二级站、乡有等级站”的目标。

2.客货运输服务提质增效显著

“十三五”时期,全市公路客货运输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累计完成3.05亿人、150.2亿人公里、6.01亿吨、1205.37亿吨公里,按可比口径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6.3%、7.5%、8.1%、8.3%,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速居全省第6名,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和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

城际客运服务水平日趋提高。全市开通长途汽车客运班线106条、客运车辆214台,其中省际客运班线5条。郑万高铁建成通车,2020年日均发车次数21次、全年旅客发送547581人次,可便捷通达中原城市群主要城市。开通航空大巴,直达新郑机场。

全域公交一体化顺利推进。探索以城际、城市、城乡公交为主的全域公交一体化模式,让城乡群众享受安全、便捷、经济的公交出行服务,舞钢市、宝丰县已实现域内公交一体化。现已开通城际公交5条、城市公交116条、城乡公交37条、镇村公交57条、定制公交14条。“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成效显著,5个县(市)通过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验收,全市开通农村客运班线179条、客车471辆。

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成效明显。全市共拥有公交车辆1020辆(折合1251.6标台),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12.5标台/万人,公交出行分担率21.3%,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达100%,公共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扫码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方式乘车比例达78%,公交专用道设置比率4.1%。

运输结构调整有效推进。挖掘激活平煤神马集团、舞钢公司等26条、495公里铁路专用线运能,2020年全市铁路货运量达到7646万吨,较2017年增量1461万吨,铁路货运量、增量均居全省第一。积极推动多式联运,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物流大通道,相继开通平顶山至宁波港、平顶山至连云港海铁联运“沿江班列”。积极发展网络货运,拥有省级无车承运试点企业8家。

邮政普遍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十三五”末,全市共有140个邮政营业网点,43条邮路,311条投递段道,50个分拨中心,880个末端网点。2020年业务总量完成15.40亿元,业务收入完成10.15亿元,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300%、100%。创新客货邮融合发展,开通“城乡客运+农村物流+邮政快递”合作线路,实现同城邮件“早寄晚收”。

3.智慧绿色发展更加深入

创新科技应用。二级以上客运站实现全省联网售票,“两客一危”实现联网监控,城市主干道智慧公交站牌全覆盖,推广掌上公交服务,开发“鹰城一卡通”APP,实现手机扫码乘公交。

创新智慧交通管理。启动市综合交通一体化监测中心、市农村公路智慧管养综合服务平台2个智慧交通项目,我市成功入选全国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建成3套非现场执法系统,干线公路初步建成路网视频监测系统,涵盖全市重要桥梁及路口。国道G311鲁山段智慧公路安防工程成功入选河南省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工程(普通干线公路)。

创建绿色交通试点。鲁山县、郏县、宝丰县成功入选河南省绿色交通试点县。全市国三车辆完成淘汰更新,新增公交、城市货运车辆实现新能源化。

4.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明显

安全责任体系逐步完善。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三管三必须”要求,完善责任清单,实行领导干部包干制度,建立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全链条监管责任体系。

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加大道路旅客运输、水上运输、危险品运输和物流寄递等重点领域安全管控,深入开展道路客运、货运、危运、驾培、出租车专项整治,有效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

应急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健全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全市公路水路运输、交通施工安全始终保持良好态势,道路行车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十二五”分别下降65.1%和60.5%,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5.行业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法治政府建设加快。依法行政工作持续加强,出台《平顶山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条例》。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一窗受理”和“一网通办”。继续深化行业改革,启动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改革,成立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和市交通战备服务中心;推进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市、县两级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挂牌,执法队伍逐步整合,职能配置逐步理顺。

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加强道路扬尘、施工扬尘治理,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三员”监管到位,实行在线监控,强化源头监管,与全市150家货运源头企业签订绿色运输承诺书。开展路域环境治理,清理公路“四乱”,拆除公路“双违”,基本实现“全路无垃圾,车行无扬尘”。创建15条、158公里“美丽公路”,鲁山县石林路入选交通运输部美丽农村路建设案例。

6.“十三五”末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存在的不足

“十三五”期间,全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成效显著,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需要,但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水平、交通质量效益、综合枢纽体系建设等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需进一步提质增效。

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有待完善。我市高速公路不成环,是河南省6个高速未成环省辖市之一;绕城公路不完善,市县之间尚未完全实现快速衔接,存在省道S103、省道S324等断头路,国道G324、国道G311等过村镇路段存在诸多瓶颈路;普通干线公路一级公路占比14.4%,居全省第10位,占比小且不成网络;农村公路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6%,居全省第8位,技术等级有待提高,路网支撑产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不足;铁路对外运输运力不足、高铁出行衔接便捷不够;水运、航空发展滞后。

运输服务水平仍待提高。旅客联程运输、货物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有待提升,道路运输服务亟需转型升级;现代物流业发展缓慢,县、乡、村三级节点物流体系尚不完善;各种运输方式、城乡区域以及新旧业态之间发展还不协调,高品质个性化运输服务不足。

综合交通发展质效不高。新基建规模较小,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广度、深度不够,智慧交通发展仍需持续发力;安全、绿色发展能力有待增强;交通行业系列改革任重道远;资金、用地、生态保护等要素制约长期存在,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亟待建立。

交通枢纽经济体系尚未建立。我市综合交通枢纽布局不够完善、功能不够强大,临港、临铁布局尚未成型,临空布局缺失;枢纽经济承载平台缺失,难以吸引客流、货流;枢纽经济缺乏系统规划,枢纽产业结构单一、规模较小、层次不高、功能雷同,对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和带动不足。

(二)形势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也是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服务水平、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黄金时期,交通运输发展既面临重大发展战略机遇,也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资源环境等诸多挑战,新形势对我市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国内外形势看,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国际发展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进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服务支撑“一带一路”、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双碳”、“交通强国”等重大国家战略,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我市充分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从省内形势来看,我省面临着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战略机遇,正处于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的起步阶段,产业体系基础、现代基础设施、开放通道枢纽等蓄积的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我市要围绕建设“四个强省、一个高地、一个家园”,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积极畅通运输通道,提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着力补齐交通运输的结构性短板和破解枢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

从我市发展来看,“十四五”时期,我市正处于国家、省战略叠加机遇期,既有国家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叠加效应,又能享受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战略的辐射效应。“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奋斗目标要求我市紧扣 “一极两高三优四提升”发展目标,着力优化路网结构、运输结构,积极拓展立体外联通道、畅通内部交通网络、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实现人悦其行、物优其流。

从交通行业发展要求来看,现阶段我市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已由基本适应向提质增效转变,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提高、更加注重一体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未来,我市交通运输既面临客货运量稳步增长,高品质、个性化运输需求不断增强的机遇,也面临要素保障更加困难、生态环境保护更加严格、短期交通投资效益下降等形势。要加快推动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从“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要建设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完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将交通运输作为生产、消费的衔接纽带和现代流通体系的基础支撑,突出一体衔接和服务质量提升,深度嵌入现代经济体系,以枢纽经济为牵引推动与经济社会的全方位融合;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及时响应新的市场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高时效运输服务;要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推动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一体衔接、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交通强市的关键期和培育发展枢纽经济、推动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的机遇期。要按照服务国家、省重大战略落实和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刻认识新趋势、新机遇、新挑战,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主动求变、聚力创新,推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融合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鹰城提供坚实支撑。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推动“四城四区”建设,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坚持以交通引领城市发展,重点实施公路“畅通畅连”工程、水路“通江达海”工程、航空“便捷高效”工程和场站“一体衔接”工程等四大工程,加快推进“1236”重大交通项目,即1个平顶山鲁山机场,呼南、平漯周2条高铁,沙河复航、北汝河航运、唐沙运河3条水运航路,焦唐、叶鲁、焦平、郑南、周平、永灵6条高速,努力实现基础设施网络化、运输服务品质化、运行组织智慧化、发展方式绿色化、行业治理现代化,积极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我市建设全国转型发展示范市、争当中原更加出彩样板区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二)基本原则

适度超前,支撑引领。充分发挥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引领作用,适度超前规划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先行官”作用,支撑引领城乡融合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交通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形成多元化的交通投融资机制。加快构建权责匹配、运转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完善现代交通治理体系,推进交通运输治理能力现代化。

绿色低碳,智慧安全。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交通运输发展全过程,推动出行方式、运输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低碳转型发展。推动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服务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智慧交通对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带动作用。坚持“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理念,全面提高交通运输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

服务为本,融合发展。强化运营和服务管理,加快多式联运发展,促进客运服务便捷舒适、货运服务集约高效,推动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提质增效升级发展。推动交通与农业、旅游业、制造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形成内畅外联、经济高效、泛在先进、安全绿色、整体智治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平顶山至中原城市群主要城市2小时通达、长三角城市群3小时直达,市到县半小时通达。

1.基础设施布局更加完善

推进平顶山鲁山机场建成,开启民航运输时代。新建呼南高铁焦作经济源洛阳至平顶山段、平顶山经漯河至周口高铁,与已运营郑万高铁形成“X”型高铁主骨架。新增高速公路158公里,建成高速公路环线。普通干线公路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超过85%。农村公路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15%以上。沙河复航开港通航。

2.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运输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实现客运出行便捷舒适,货运体系优质高效。形成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的现代客运体系,高铁、航空等快速客运系统更加完善,城乡客运一体化和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与国内重点城市间邮快件24小时投递率达到80%以上,建制村快递覆盖率达到100%。

3.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智慧交通体系:实现“客运一票制、货运一单制”,客运电子客票率达到80%,危险品运输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5%、准确率达到100%。高速公路收费站ETC车道流量占比达到90%以上。

绿色交通体系:实现中心城区城市公交和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率达到100%,新能源出租车比例达到100%。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率达到6%。

平安交通体系:实现国省干线公路重要节点实时监测覆盖率达到100%,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覆盖率达到100%。

行业治理体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动审批事项在线办理,加强法治交通建设,加快信用交通与行业治理深度融合。

展望2035年,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基本建成交通强市,发展规模、服务水平、智慧绿色、行业治理走在全省前列,为建设“四个强市、四个鹰城”提供更加有力的交通支撑和保障。


专栏1:主要发展指标

类别

指标

2020

2025

基础设施

高速铁路里程(公里)

67

200

高速公路里程(公里)

379

537

乡镇二级以上公路覆盖比例(%)

96

100

建制村通路面4.5米以上公路比例(%)

/

>90

内河航道里程(公里)

0

24.5

民用机场个数(个)

0

1

新建客运枢纽(个)

6

新建公交场站(个)

4

新建货运枢纽(含物流园区)(个)

21

运输服务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5A级比率%)

/

100

集装箱多式联运年均增长率(%)

>15

建制村快递覆盖率(%)

/

100

客运电子客票率(%)

/

80

智慧交通

高速公路收费站ETC车道流量占比(%)

55

>90

危险品运输电子运单使用率(%)

90

95

绿色交通

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20年下降率(%)

6

平安交通

道路运输较大以上等级行车事故万人死亡人数下降率(%)

12

治理能力

交通行政审批事项在线办理率(%)

/

100

市县非现场交通执法系统安装比例(%)

50

100

注:发展指标均为预期性指标。

三、总体布局

紧抓交通强国、交通强省重大战略机遇,推动“公铁水空枢”五位一体建设,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豫西南综合交通枢纽。重点实施“12519”发展行动,即围绕一个中心、构建两个体系、建设五张网络、投资一千亿以上、实施九大工程。

(一)一个中心

打造豫西南综合交通枢纽。

(二)两个体系

便捷舒适的客运出行体系、经济高效的货运物流体系。

(三)五张网络

现代公路网:建设焦唐、叶鲁、焦平等高速公路;新改建北环路西延、许南路东移、光明路北延等普通干线公路;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形成内畅外联、运行高效的现代公路网。

高快铁路网:加快推进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建设,谋划实施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客货并重、运能充沛的高快铁路网,打造“轨道上的平顶山”。

内河水运网:加快沙河复航开港运营,启动北汝河航运,谋划唐沙运河,构建“畅通东西、贯通南北”的水运布局,形成“干支衔接、通江达海”的内河航运网络。

航空服务网:建设平顶山鲁山机场,谋划推进郏县、叶县、汝州通用机场,形成“一主三副”航空布局。

综合枢纽网:建设综合客运枢纽站、公交场站和物流园区,实现客货运无缝化衔接、零距离换乘,构建各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的综合枢纽网。

(四)千亿投资

“十四五”期间规划实现总投资约1027亿元,其中高速公路350亿元、干线公路206亿元、农村公路31亿元、铁路303亿元、航空15亿元、内河航运8亿元、客货运场站102亿元、智慧交通3亿元、绿色交通9亿元。

(五)九大工程

重点实施高速公路内环外联工程、干线公路畅通畅连工程、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铁路扩容增效工程、水路通江达海工程、民航便捷高效工程、场站一体衔接工程、智慧创新升级工程、绿色低碳转型工程。

四、建设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一)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

依托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以公、铁、水、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重点,积极动济郑渝、二广、宁洛等通道建设,构建“X+井”字型综合通道布局,实施快速网、干线网、基础网三网融合,强化与周边区域、城市群的快速衔接和便捷联系,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打造豫西南综合交通枢纽。 

专栏2:综合运输通道

1.济郑渝通道:“X” 字型综合通道组成部分,主要依托郑万高铁、郑栾高速等,加强我市与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之间的联系。

2.宁洛通道:“X” 字型综合通道组成部分,主要依托呼南高铁、平漯周高铁、宁洛高速、沙河航道、省道S241等,加强我市与关中平原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之间的联系。

3.二广通道:“井”字型综合通道组成部分(我市西部南北向运输通道),主要依托焦柳铁路、二广高速、国道G207等,加强我市与太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之间的联系。

4.焦平驻通道:“井”字型综合通道组成部分(我市东部南北向运输通道),主要依托禹随高铁、月随铁路、焦平高速、许广高速、国道G234等,加强我市与焦作、驻马店等地区的联系。

5.周平洛通道:“井”字型综合通道组成部分(我市南部东西向运输通道),主要依托叶鲁高速、尧栾高速、国道G329等,加强我市与周口、洛阳等地区的联系。

6.许平洛通道:“井”字型综合通道组成部分(我市北部东西向运输通道),主要依三洋铁路、北汝河航道、周平高速、国道G344等,加强我市与许昌、洛阳等地区的联系。

(二)构建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优化公路、铁路、水运、航空、枢纽场站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布局,重点实施九大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1.现代公路网

高速公路内环外联工程。大力推进高速公路“13445工程”切块项目建设,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网,实现“市区有环线、县县双高速、乡镇全覆盖”,形成“七纵五横”的高速公路网络。不断拓展高速公路旅游“快进”功能,积极推进“服务区+文旅”建设。“十四五”期间建设里程约276公里。

专栏3:高速公路重点建设项目

争取建成焦作至唐河高速公路平顶山段、叶县至鲁山高速公路、焦作至平顶山高速公路新密至襄城段(平顶山境);加快推进周口至平顶山高速公路平顶山段、郑州至南阳高速公路平顶山段;谋划推进永城至灵宝高速公路平顶山段等项目建设。

既有高速公路新增出入口7处:宁洛高速黄河路站、宁洛高速新城区西站、宁洛高速商酒务站、许广高速尼龙产业园站、郑栾高速周庄站、郑栾高速鲁山西站、二广高速四棵树站。

改扩建既有高速公路出入口6处:宁洛高速平顶山南站、兰南高速旧县站、郑栾高速平顶山西站、郑栾高速郏县站、郑栾高速鲁山站、郑栾高速尧山站。

干线公路畅通畅连工程。着力实施“贯通主干路、畅通环城路、畅联节点路、改善瓶颈路、打通断头路”等工程,市区形成“两环九放射”,县(市)形成“一城一环”,加强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高效衔接,缓解进出城市交通拥堵,畅通十条市域物流大通道,提升路网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路网发展从数量上的增长逐步向提质增速上转变。积极承担旅游“集散”功能,加强干线公路与重要旅游景区衔接。“十四五”期间建设里程约765公里。

专栏4:普通干线公路重点建设项目

续建项目:建成省道S233焦桐线宝丰县周庄镇至鲁山县张良镇段改建工程(大西环)、省道S325、省道S324、省道S237鲁山县八里仓至鲁汝界段改建工程、省道S325漯嵩线平顶山程庄至郑万高铁平西站段改建工程一期(北环路改造及西延)、国道G234兴阳线平顶山市区段改建工程(许南路东移)、省道S233焦桐线郏县渣园至宝丰周庄段改建工程(大西环北延)、省道S228卫新线叶县段改建工程、省道S228卫新线舞钢段改建工程、国道G345启那线舞钢段改建工程、省道S327沈舞线舞钢段改建工程、国道G344线郏县王集至十里铺段改建工程、国道G234兴阳线叶县城区段改建工程(许南路东移叶县段)、国道G329舟鲁线舞阳叶县界至叶廉路口段改建工程、省道S520郏汝线宝丰大营至宝汝界段改建工程、省道S520郏汝线石龙区段改建工程、国道G311连栾线鲁山县赵村至尧山镇段改建工程。

新建项目:建设省道S325漯嵩线平顶山程庄至郑万高铁平西站段改建工程二期(北环路改造及西延)、省道S325漯嵩线平顶山朱砂洞至鲁山申庄段改建工程(平鲁快速通道改造)、省道S324郸汝线叶县遵化店至鲁山县黄庄段改建工程(沙南大道)、国道G311连栾线宝丰周庄至鲁山漫流段改建工程、省道S103郑淅线郏县李口至卫东区北环路段改建工程、省道S234焦新线鲁宝界四山村至保障路段改建工程、省道S241洛驻线宝丰县七里营至湛河区北渡镇段改建工程(宝丰境)、国道G311连栾线襄郏界至宝丰县周庄段改建工程(大北环)、国道G329舟鲁线叶县孟奉店至鲁山张良段改建工程(大南环)、国道G311连栾线鲁山县辛集至南王庄段改建工程(鲁山北环)、国道G207乌海线汝宝界至鲁山常庄段改建工程、省道S324郸汝线襄县叶县界至叶县洪庄杨段改建工程、省道S323鹿方线叶县仙台至三常路口段改建工程、省道S322鹿嵩线襄郏界至郏汝界段改建工程、省道S241洛驻线光明路口至省道S323鹿方线段改建工程、省道S103郑淅线郏县长桥至李口段改建工程、省道S233焦桐线郏县黄道至渣园段改建工程、省道S232云叶线鹰城大道至国道G311段改建工程(光明路北沿)、省道S103郑淅线鹰城大道至国道G311段改建工程(新华路北延)。推进实施国道G344东灵线郏县境改建工程、省道S233焦桐线鲁山县张良镇至鲁方界段改建工程、省道S234焦新线鲁山县马塘庄至鲁南界段改建工程。

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推进全域“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全市农村公路由“通达”向“贯通”再向“结网”发展。着力农村公路提质增优,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发挥交通运输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支撑作用。推进美丽乡村路示范工程建设,打造10个以上美丽乡村公路示范乡、71条以上美丽乡村示范路。积极承担“慢游”功能,打造旅游公路连成网、特色景点串成链的旅游公路基础网络,实施白龟湖生态环湖路等项目。“十四五”期间建设里程约1900公里。

专栏5:农村公路重点建设项目

县乡道改造约600公里,其中二级路300公里、三级路250公里、等外路50公里。村道提档升级约1300公里,其中提档升级项目1000公里、打通断头路项目300公里。危桥改造26座

2.高快铁路网

铁路扩容增效工程。发挥郑万高铁、焦柳和孟平铁路支撑优势,重构铁路客运格局。争取建成呼南高铁焦作经济源洛阳至平顶山段、平顶山经漯河至周口高铁,与已运营的郑万高铁形成“X”型高铁主骨架,加快推动三洋铁路建设,完善普通铁路网络布局,打造沟通京津冀、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的铁路客货运通道。积极谋划城市轨道交通。“十四五”期间建设里程约268公里。

专栏6:铁路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快速铁路:争取建成呼南高铁焦作经济源洛阳至平顶山段、平顶山经漯河至周口高铁;推进平顶山至鲁山城际铁路工程进入建设阶段;谋划禹州至随州高铁平顶山段、许昌至平顶山城际铁路平顶山段。

普通铁路:加快推动三洋铁路平顶山段铁路工程,谋划研究月山至随州铁路,贯通平顶山至长三角的铁路运输通道。加快推动中国尼龙城铁路专用线一期、二期工程和平顶山西部多式联运智慧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宝丰县正通物流铁路专用线等一批铁路专用线建设。

轨道交通:积极谋划实施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

3.内河水运网

水路通江达海工程。沙河复航工程开港通航,启动北汝河许昌至郏县段航运工程(郏县段)建设。

专栏7:内河水运重点建设项目

沙河复航工程开港通航;启动北汝河许昌至郏县段航运工程(郏县段)建设,建设规模为Ⅳ级航道19公里,新建平顶山郏县港区;谋划推进沙颍河平顶山至漯河航道升级改造工程,积极开展唐沙运河工程前期研究。

4.航空服务网

民航便捷高效工程。争取建成平顶山鲁山机场军民合用工程,首批开通西安、太原、石家庄、济南、南京、武汉、长沙等600公里以内城市的航线。研究推进郏县、叶县、汝州通用机场建设。

专栏8:航空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争取建成平顶山鲁山机场军民合用工程,主要建设内容:2600米跑道、8个机位(8C)的民航站坪、1个除冰坪、1个隔离机位、航站楼、货运用房等。研究推进郏县、叶县、汝州通用机场建设。

5.综合枢纽网

(1)场站一体衔接工程。建设平顶山东部客运枢纽站等6个客运枢纽站、梅园路公交停车场等4个公交场站;规划建设临港物流园等17个物流园区,在主城周边高速口等重要交通节点布局4个现代物流分拨中心,构建“两核两片区”四区联动、覆盖全市的现代化物流网络体系。

专栏9:客货运枢纽重点建设项目

客运枢纽站:建成平顶山东部客运枢纽站、郑万高铁平顶山西综合客运枢纽、平漯周高铁平顶山南客运枢纽站、郏县综合客运站、鲁山东汽车站、叶县汽车客运北站。

公交场站:实施梅园路公交停车场、新华区余沟公交车场、平顶山市火车站客运枢纽站能力提升、平顶山西公交综合体等项目。

  物流园区:多式联运临港核心区。建成临港物流园(一期)、平顶山市华豫新能源冷链物流保障综合体、高新区智慧农贸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加快推动交通智慧物流园、临港国家粮食储备库项目建设。多式联运宝丰核心区。建成宝丰县公铁联运智慧物流港项目、平顶山市物流枢纽(宝丰)基地项目;加快推动豫宝物流园(加油加气充电综合站)、宝丰汽贸城、河南省宝丰县西商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平顶山(宝丰)农产品智慧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园、国药控股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宝丰县西商农产品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豫宝物流网络货运平台项目建设。商贸物流功能区。加快推动平顶山国际物流产业新城项目建设。农产品物流片区。加快推动河南豫西建业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建设;建成舞钢市公铁智慧物流港项目。现代物流分拨中心。建成平顶山北部(闹店)物流园、平顶山东部(洪庄杨)物流园;加快推动平顶山南部(湛南)物流园、平顶山西部(示范区西)物流园建设。每个乡镇设置1—2个乡镇运输服务站,特色农产品或产业区的乡镇可增设物流中心。每个建制村至少有1个邮件或快递收发网点。

(2)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充分发挥临港、临铁、临空枢纽经济承载平台优势,推动交通枢纽与新型高端产业深度融合,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扩大综合交通枢纽竞争优势与规模经济效应,发挥豫西南综合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提升枢纽能力和地位,壮大枢纽经济。

依托平顶山鲁山机场,打造平顶山航空港,发展临空经济。结合我市特色旅游资源,开辟旅游航线,完善旅游产业链,统筹航空、旅行社、酒店民宿、景区等各类航旅资源;积极承接、转运和分流郑州国际机场部分货运物流业务;建设综合飞行训练基地、航空制造基地、航空特色小镇,培育飞机拆解市场,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等。

依托平顶山西、平顶山南两个高铁站,构建高铁高端商务商业圈,发展站区经济。打造综合多元的高铁站TOD(公共交通导向开发)发展城市门户,促进商贸金融、商业会展、旅游餐饮、购物娱乐、电子商务等关联消费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城市经济综合体;承担城市的旅游集散功能,完善旅游接待、酒店住宿、旅游中介等旅游产业布局。

依托沙河平顶山港,培育内河航运枢纽产业,大力发展临港经济。依托临港物流园,大力发展集运输、仓储、信息服务、加工、配送于一体的综合型物流产业集群;积极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发展保税经济;不断拓展临港贸易市场、水上旅游、电子商务等临港服务业;形成“内河港口+配套园区+物流服务”模式。

6.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智慧创新升级工程。建设平顶山市综合交通一体化监测中心,建成综合管理、应急指挥、运输服务3个平台,涵盖综合交通监测、经济运行分析、协同监管执法、安全应急指挥、智慧公交出租、公众出行服务六大系统;加快推动平顶山市农村公路智慧管养平台、国道G311鲁山段智慧公路安防工程、平顶山城市智慧公交建设项目、平顶山市智能多式联运工程等项目,联合高速公路项目公司推进焦唐、叶鲁智慧高速公路工程。

专栏10:智慧交通重点项目

重点建设平顶山市综合交通一体化监测中心工程、平顶山市农村公路智慧管养平台、平顶山城市智慧公交建设项目、焦唐高速汝州至方城段智慧高速公路工程、叶县至鲁山智慧高速公路工程、国道G311鲁山段智慧公路安防工程、平顶山市智能多式联运工程。

绿色低碳转型工程。实施新能源公交车应用、充电站、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及碳汇林、公路节能亮化、道路废旧材料再生利用、绿色廊道等18个项目,联合焦唐高速项目公司推进焦唐高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项目,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专栏11:绿色交通重点项目

实施平顶山市公交场站城市绿配改造,平顶山市节能储能站及碳减排新能源替换,平顶山市交通运输有限公司光伏充电桩运营服务,公交、巡游出租车更新新能源车辆等项目;鲁山县创建绿色交通试点县,包括开通新能源公交线路等3个项目;宝丰县创建绿色交通试点县,包括宝丰县新能源车辆采购等7个项目;郏县创建绿色交通试点县,包括清洁能源公交车应用等6个项目。

建设焦唐高速汝方段资源循环利用示范项目,采用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体废料替代常规材料。

五、打造高品质运输服务体系

以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导向,打造便捷舒适的客运出行体系和绿色高效的货运物流体系。

(一)提升客运服务能力品质

打造快速化区际客运服务体系。构筑以郑万高铁、呼南高铁、平漯周高铁、平顶山鲁山机场为主体的高效率、广覆盖快速出行服务体系,大幅提升享受快速交通服务的人口比重。打造一体化的旅客联程服务,积极发展空铁运、空巴运、公铁联运等模式,加快实现旅客出行“一站购票”“一票出行”。

打造便捷化城市客运服务。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公交专项规划,统筹公交建设发展。坚持改革驱动,推动完善成本规制办法、票制票价体系,促进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坚持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争创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公交吸引力。加快公交车辆装备更新换代,适量引入低地板适老型车辆,建设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无障碍站台和智能电子站牌,推动主城区主干道公交专用道规划建设,推进公交专用道连续、成网。利用大数据,实现排班自动化、调度智能化、服务精准化,适时调整和优化公交线网结构,实施公交路权优先、信号优先举措,加快智慧公交建设。发展高铁快线、旅游线路、老年公交、定制公交等多元化服务。到“十四五”末,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8%以上,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达到15标台以上,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达到100%,公交专用道设置比率达到22%以上,主要干道港湾式停靠站设置比例达80%以上,中心城区主干道电子站牌覆盖率达到70%以上,我市城市公交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统筹发展巡游出租车、网络预约出租车,提高出租车市场管理水平。支持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鼓励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发展,服务城市中短距离出行和城市公交无缝对接。

打造均等化城乡客运服务。建设市、县、乡三级全域公交客运网络,实现城市公交与城际、城乡公交无缝衔接、零换乘,开展镇村公交试点工程,形成建制村到乡镇0.5小时、乡镇到县城1小时交通圈。打造全域公交一体化,主要指标实现“六个100%”,即: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率达100%,城乡客车公交化率达100%,经营主体公司化经营率达100%,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交率达100%,通公交建制村候车亭或停车站(牌)建成率达100%,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5A级率达100%。强化农村客运覆盖广度和通达深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农村客运班线从建制村向自然村组延伸。推进县级建立农村客运长效保障机制,定期开展农村客运服务质量考评。

(二)推动货运物流转型升级

启动“十四五”物流发展规划编制,构建城乡协调,仓储、商贸、冷链、园区等多种业态相对集中,公、铁、水多种方式无缝衔接,客、货、邮多种业态布局合理,产、供、销规模适度融合发展的物流体系。

加快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推进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散改集”,支持重点物流企业参与省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创建。推动启航公司、宝丰大通、舞钢中昌等企业参与省第三批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创建。加快临港物流园区落地实施,实现公铁水联运。整合平顶山东站、宝丰站等铁路货运资源,提升铁路运能,推进铁路市场化经营,加强流程再造,实现公铁联运“一单式”运输。继续推进平顶山“海上丝绸之路”海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巩固平顶山至宁波港海铁联运“沿江班列”运行。

实现城市绿色配送。以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为抓手,强化干线运输与城市配送的有效衔接,在城市周边交通节点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分拨中心,市区内完善末端配送网点。引导燃油货车在城外物流园区卸货分拨,使用新能源货车进城配送,实现货运物流“外集内配”。同时,合理布局“适度超前、车桩相随”的充电设施,加大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推广应用力度,发展错时配送、统一配送、夜间配送、分时段配送等先进运输组织模式。

推动全域客货邮融合发展。加快完善县、乡、村农村物流三级节点网络体系,形成城乡客运、农村物流、邮政快递一体化融合发展格局。引导基础设施资源共享,在县城建设共配中心,乡镇建设集乘客集散、快件分拣处理、农产品贸易、电商平台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创新供配模式,打造统一分拨处理、统一运输配送、统一末端站点、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信息系统“五统一”配送模式。所有快件通过村村通公交车辆打包运输,1小时内下行运抵乡镇服务站、村级代办点;农村公交搭载农副产品及其他货运小件,上行运送到城市超市或城乡配送网点。加强科技应用,开发“鹰城乡村行”信息服务系统,及时发布交通信息,提供物流快件查询、电商购物、农产品交易等多种信息化服务。

提升邮政快递发展水平。加快邮件处理中心、快递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邮政与快递、交通、电商等开展合作,解决城市末端投递“最后一百米”难题。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推广“邮政+快递+合作社+农产品”模式,打造农特产品的“直通车”。鼓励快递企业在较大的建制村设立合作网点或末端备案网点。鼓励邮政、快递企业通过自建、合建、代理代办等方式向村一级延伸网络。

加快智慧信息平台建设。构建物流信息平台,支持网络货运发展,促进货、车信息对称,提升货运物流组织能力,实现降本增效,打造全国全省具有影响力的大平台。推动使用货运电子运单,打通多式联运全程物流信息链,实现“一站式”“一单制”货运服务,提升物流监测能力。

(三)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加快运输服务创新发展。推进“公共交通+定制出行+共享交通”多元化出行服务。规范发展网约车、定制客运等客运服务新业态,实现出行即服务。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创新智慧物流营运模式。加快快递扩容增效和数字化转型,壮大供应链服务、冷链快递、即时直递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推进智能收投终端和末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专业特色物流发展。大力推进“交通+电商”等业态创新,建设区域性冷链物流集中区,支持龙头企业构建“仓储+干支线运输+城市配送”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大力发展电商物流,支持建设重点电商物流产业园和电商物流分拨中心,提升改造一批农村电商物流综合服务网点,完善农村电商配送及综合服务体系。大力提升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水平,全面推行危险货物运输电子运单,加强危险货物全程监管。

提升旅游客运服务水平。围绕旅游公路,增设驿站、观景台、信息标识等配套服务设施,强化智慧化服务,完善“深体验”服务功能,打造我市旅游交通品牌体系,推动旅游公路向“公路旅游”转变。建设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各县(市、区)开通重点景区间的旅游环线以及重点景区至客运枢纽站的旅游直通车,在有条件的景区开通旅游公交环线及旅游公交直通车。整合旅游交通资源,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旅游交通合作,推动旅游班线的一体化设计。

六、构建高水平支撑保障体系

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平安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完善智慧绿色、应急管理和行业治理等支撑保障体系,夯实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强化科技创新智慧引领

1.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智慧公路建设。加强公路养护决策、路网运行监测、应急调度指挥等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和应用,有效提升路网建管养智能化水平。推进公路智能化管理,开发基于手持移动终端的智能化养护管理系统,实现公路及沿线设施破损情况随时发现上报、快速跟踪维护、动态督查督办和全程监督评价。推进智慧公路车路协同发展,提升区域路网协同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公路、水运领域应用。

推进智能化客运枢纽建设。开展客运枢纽智能化示范试点工作,实现枢纽内多种运输方式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铁路、长途汽车、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等多种运输方式之间运力匹配、集散协调,实现突发事件客流快速疏散,提升枢纽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

推进智能化物流园区建设。开展物流园区智能化示范试点,实现对物流园区货物、车辆、装卸机具、仓储设施的实时跟踪、智能配货、协同调度,提高货物装卸、分拣、转运的自动化水平,提高物流园区生产组织效率。

推动智能化运输装备升级改造。推广应用具有短程通信、电子标识、高精度定位、自动监测、自动驾驶等功能的智能运输装备和自动装卸机具。创新发展智慧应用。推进基于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射频识别(RFID)和无感支付、人脸识别技术的综合创新应用。加强交通电子政务发展,推动跨地域、跨部门、跨层级的交通运输信息数据融合共享。

2.提升运输服务智能化水平

提高出行信息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公路客运班线联程售票和联网售票。加快推进智慧公交提升工程建设,推进建成集公交车辆的定位、自动语音报站、路线管理、实时视频监控、车辆调度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交通综合信息调度指挥中心,建设公交智能电子站廊。鼓励互联网平台等各类市场主体整合多种运输方式信息资源,运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建设形式多样的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移动支付方式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

引导交通服务新业态发展。积极培育网络货运经营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整合中小型及个体运输企业资源,提供合同签订、车辆调度、运费结算、客户服务等统一服务,提高运输组织效率,实现规模发展。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支撑,逐步推动建立全市统一的交通物流信息平台。提高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质量和运营水平,加强信息资源的行业共享,提供一站式运输信息服务。

(二)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1.强化污染防治、节能减排

强化营运货车污染排放的源头管控。强化运输过程的抑尘设施应用。加快推进机动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制度(I/M制度)建设,确保在用车达到能耗和排放标准。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加强对营运车辆燃料消耗检测的监督管理。建立全市统一的交通运输行业和重点能耗企业单位能耗核算制度,定期开展节能减排评估工作,研究制定交通运输污染损害赔偿制度;鼓励使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完善新能源营运车船装备补贴机制。

强化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沙河航道通航投运后,要落实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政策。推进港口油气回收系统建设,推动船舶改造加装尾气污染治理装备。推进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确保与城市公共转运处置设施有效衔接。

2.促进资源集约利用

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积极推动废旧路面、沥青等材料再利用,扩大煤矸石、矿渣、废旧轮胎等工业废料和疏浚土、建筑垃圾等的综合利用。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

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先进技术。积极推广温拌沥青等先进施工技术应用,在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中全面推广节能灯具、智能通风控制等新技术与新设备。推广车船节能技术改造。

3.加强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修复

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创建。把生态保护理念贯穿到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严格落实交通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开展绿色公路、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等创建活动。在公路沿线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行生态环保设计,完善生态保护工程措施,落实生态补偿机制,降低交通建设造成的生态影响。

实施交通廊道绿化行动。落实国土绿化行动,大力推广公路边坡植被防护,在公路、航道沿线大力开展绿化美化行动,提升生态功能和景观品质,支撑生态廊道构建。

4.促进绿色运输装备升级

推进运输装备专业化标准化。深化车辆运输车治理,全面推进货运车辆标准化、厢式化、轻量化。加快推进敞顶集装箱、厢式半挂车等标准化运载单元的推广应用。

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在港口、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物流配送、汽车租赁、邮政快递等领域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适时布局加氢设施网络,加大天然气等清洁燃料车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鼓励支持节能环保车辆优先使用,推动运输装备升级。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车桩相随的充电网络。 

(三)增强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1.提升交通设施安全防护水平

加大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投入,持续抓好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隐患路段安全防范工作。大力推进公路安全提升工程、灾害防治工程、危桥(隧)改造工程建设。完善“两客一危”车辆安全技术装备,加快农村客运车载卫星装置、车载视频监控设备推广应用。

2.完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

牢固树立安全至上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监管规范化和安全管理信息化,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落实,完善双重预防机制,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和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四个严禁、四个一律”,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完善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加强对网约车、道路客运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管控,坚决遏制车辆超限超载运输。

3.强化应急救援能力

建立健全综合交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指挥体系、应急监测预警系统。拓展市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和救援中心功能,加强应急救援专业装备、设施、队伍建设,开展公路保通保畅、灾害险情、事故救援处置等预案演练。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狠抓源头风险防范,强化风险预警,做好矛盾化解处置。

(四)提升行业现代治理能力

1.深化行业体制机制改革

持续深化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改革、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大力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组建规模化集团,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建立以公共财政为基础、各级政府责任清晰、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普通公路投融资长效机制,拓宽社会资本参与交通投融资途径。

2.改善交通市场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推动“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转变,改善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开展“信用交通市”创建活动。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增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落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求,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对干部法律、管理、信息化、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干部队伍适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要求的能力。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加强党对交通运输和枢纽经济发展的全面领导。研究成立市级推动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机构,统筹协调重大问题、重大事项。支持县级建立统一的枢纽经济区运行管理体制。

(二)明确任务分工

制定规划实施任务分工方案,将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分解纳入年度计划,明确规划落实责任主体。健全跨区域、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支持通道经济带、枢纽经济协同发展区、跨市毗邻地区等相关地区间加强沟通衔接,强化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经贸合作等重大项目对接,协同推进实施。

(三)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协调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多种运输方式发展,加快形成“大交通”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推广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管理模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研究取消、下放审批权限,规范审批流程。探索建立事权、财权、审批权和支出责任相统一的普通公路建养管新体制。研究探索交通运输新业态新领域监管政策和模式。

(四)强化要素保障

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助推规划顺利实施。积极争取国家、省资金支持,积极引导多元化资本参与交通运输发展,支持优质社会资本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持续加大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对交通建设的投入,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农村客运等的财政补贴力度,推行交通运输领域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合理安排用地计划,保障建设用地需求。加强与省、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注重与“三区三线”的协调,处理好交通与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有关规划的衔接。

附件:1.平顶山市综合交通运输网现状图

平政9号图片1.png

            

            2平顶山市综合交通运输通道示意图

平政9号图片2.png

            3平顶山市“十四五”综合交通网规划

平政9号图片3.png


相关阅读

文字解读丨《平顶山市“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