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平教体政法〔2022〕6 号
- 索引号
- 005452487/2022-00002
- 发布日期
- 2022-03-25
- 主题分类
- 重要政策执行情况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局机关各科室及二级机构、局属各学校:
现将《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2022年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3月23日
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2022年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总体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建设,全力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加快政策集成创新,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推动全 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制定此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聚焦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宜居宜业环境,对标国内国际一流水平,加大改革力度、优化政策举措,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提升教育服务满意度。
二、总体目标
全面实施全市营商环境“110”(包括“1”个总体方案、“10”项专项提升方案)优化提升行动,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突破。2022 年底,市教体局营商环境指标提升 15以上。
三、重点任务及措施
(一)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实施“十四五”学前教 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完善普惠性资源布局规划,加强城镇新增人口、流动人口集中地区和乡村幼儿园建设。重点抓好“学前教
育普惠扩容工程”这一省委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新建公办幼儿园14所(汝州市3所,宝丰县4所,郏县1所,鲁山县1所,新华区1所,卫东区1所,新城区2所,高新区1所),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7所(汝州市8所,郏县8所,鲁山县6所,叶县5所),新增公办学位8445个,实现3万人口以上乡镇第2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年底前,建成市湖光幼儿园凤凰分园。在原市委党校建设一所12班规模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落实“幼小衔接”攻坚行动。继续规范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使用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回头看”,年底前各县(市、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要达到40,普惠性资源覆盖率达到82%。
(二)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支持石龙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创建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探索经验,示范引领。积极推动城乡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编制完成市城区中小学及幼儿园专项规划和教育设施专项规划。新建、整体重建中小学(含恢复教学点)11 所(卫东区 2 所,湛河区 1 所,叶县 4 所,舞钢市1所,市直3所),启动市十五中迁建项目,推动平顶山学院附中和河南师范大学附中等重点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改扩建 17 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鲁山县13所,郏县1所,叶县2所,舞钢市1所)。投入 1.7亿元,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校舍4.05万平方米,购置图书3.5万册,课桌3.8万套,学生用床1.09万张,信息技术设备1644台)。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管理,遴选20所市级、争创10所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示范校和特色校。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各县(市、区)组建 1—2个优质特色教育集团,培育创建10个市级、争创5个省级优质特色教育集团。
(三)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改革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实施“双新”课程提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学生创新 能力培养、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四个工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完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争创2所普通高中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遴选6所市级多样化发展示范校,争创3所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省级示范校。加快推动普通高中改造计划、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重大项目,持续推进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行动,全面加强县域高中建设,整体提升县中办学水平。年内完成市一中东校区学生食堂、市实验高中学生宿舍楼建设,推动市一中提档升级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发挥市区市级示范性高中教育集团的辐射带动作用,指导各县(市) 组建高中教育集团。
(四)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出台《平顶山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筹备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结合我市实际,启动“六个一批”和“534 工程”,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确保3所中职学校达标。更新办学理念,逐步加大投入,积极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提升中职教育吸引力,2022年扩大招生规模 5000人。对接平顶山产业发展升级,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推动各职业院校建成3-5个重点示范专业和2-4个骨干专业群,重点建设河南省尼龙新材料产教融合专业联盟。坚持市场导向、企业导向,创新课程设置,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争创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申报3-5所省级示范性产教融合型职业院校,5-10 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鼓励支持行业协会聚焦中小型企业、民办企业培育 1-2个试点产教融合型行业。推动市财经学校成为省级中职学校“双高”建设项目单位。高质量落实“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任务,配合完成技能培训3.2万人次、取得证书1.2万人。举办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和第五届中等职业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赛,积极参加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 赛。抓好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构建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争创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性老年学院和示范性社区学校。
(五)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主题,以“教学有质量、学校有品位、校长有思路、师生有素养”为导向谋划学校发展,树牢师生“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观。创新教育质量前瞻性研究,有针对性地增加“双减”和“双减”背景下教育质量监测、以及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等专项课题研究。建立教科研成果推广转化机制,开展名师课题落地周、新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服务教育管理决策、诊断改进教学方式。以《平顶山市市长基础教育质量奖评分办法》及配套的评价方案,强化命题管理,关注学科核心素养与中高考命题发展趋势,重视考试评价与成绩分析。强化区域教研管理,出台区域教研过程性量化评价办法,深化教研改革。
(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三个课堂”市级平台,推进“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设应用,实施网络学习空间普及行动。推进数字化校园、名校网络课堂等信息化项目试点应用和推广,逐步实现数字校园全覆盖。建立教育信息化联盟共同体, 促进县区、城乡、校际之间交流学习。做好融媒传播,录制“名优教师公益讲座”课程不少于 400 节,办好《鹰城家长慧》《红色鹰城》等栏目。开展信息技术融合课评比,组织参加第二十三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加强教育装备配备、使用和管理,提升中小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七)实施综合改革深化工程。一是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加大教师编制统筹调配力度,在依据国家规定标准完成教职工配备的基础上,按照不低于 10的比例完成普通高中走班教学所需教师增配任务。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和“公民同招”,探索推进多校划片,落实公办民办普通高中同步招生。推进实施中招体育、美育考试改革。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在全市遴选 1-2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中心组和学科基地建设,在全市成立 26 个学科中心组和 23 个学科教研基地。制定区域教研过程性量化评价办法,落实每学科每月 1-2 次区域教研活动。加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完善考试管理流程。扎实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工作制度化、常态化,2022年秋季实现改革全覆盖。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 稳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三是深化共享共建改革。推进校园体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创建 10 所高中阶段体育特色校。在全市遴选 1 个实验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和支持体育社会组织结合“5+2”教育模式,为中小学校提供体育教学、训练、课后服务。积极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新申 报 1 所河南省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
(八)实施服务民生赋能工程。一是打好“双减”攻坚落实战。按照“三结合”“两增加”“三提高”的思路,探索以“双减”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机制,以“双减”推动“双提”(教学质量提升、师资水平提升)、“双改”(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双考”(中考改革、高考改革)、“双评”(教学质量评价、育人质量评价),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二是依法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强化民办学校日常监管、年度检查和资金监管,规范办学行为、促进依法依规办学。支持投入大、硬件好、师资强、质量高的优秀民办学校规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教育专项工作,压减全市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占比。三是振兴发展乡村教育。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发展贫困地区教育。抓好控辍保学和资助帮扶工作。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工作。
(九)实施服务保障优化工程。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好“强师计划”,更新发展理念,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博学善教、敢于创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爱生如子”的教师队伍。二是强化教育督导。健全完善教育督导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督促县级政府将每年不少于 10 万元的督导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制定市级教育督导工作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和兼职督学补助办法。三是推进依法治教。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教体系统“八五”普法规划,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管理,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两库一单”建设,做好“双随机、一公开”,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监管”。加强学校章程建设,持续开展好省级、市级依法治教示范校创建。
(十)实施三全育人铸魂工程。一是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持续实施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二是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出台《平顶山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 7 个区域协作联盟, 组建专兼职思政课专家库。三是完善“五育并举”工作体系。积极创建省级“五育”并举典型实验区、实验校,争创 1 个省级“五育”并举典型试验区、20 所实验校。指导各县(市、区)“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遴选推广典型案例。加强智育,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潜心求知问学、增长见识、提高成绩。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二级机构)、各学校要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以政策升级为契机,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举措,明确工作责任,严格按照本方案的规定,建立工作台账,按照时间节点高质量落实各项举措,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高效完成。
(二)强化协调联动。市教体局成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教体局政策法规科,各责任科室为配合科室。重点任务牵头科室 3 月 28 日前要制定专项提升工作方案。每月末向政策法规科报送工作进度。
(三)营造良好氛围。各科室(二级机构)、各学校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通过新闻发布、专题采访、追踪报道、开辟 专栏等方式,广泛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和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营商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