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5452487/2020-00047
  • 发布日期
  • 2020-08-05
  • 主题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对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37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0-08-05 浏览次数: 浏览

民进市委:

您提出的关于“多措并举 提升中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提案对保障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非常宝贵的建议,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大力提升中小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打造平安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下,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我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水平不断提升,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保障有力。市教体局高度重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要求相关业务职能部门和机构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成立了“平顶山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局长邱红标担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对全市中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监督管理。该领导小组成立以来,适时召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会议,贯彻和落实国家、省和市有关规定和工作部署,为市中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构建防控体系,防控流程完善。1.学校应急处置领导体系。我市中小学校在市局党组统一安排指导下,成立由学校校长“一把手”任组长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领导小组。各单位根据本校(园)实际情况设立应急处置办公室和工作组。2.学校应急处置预案体系。指导各学校制定了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群发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流程,规范十项制度(联防联控制度、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晨午晚检制度、因病缺课病因登记与追踪制度、学生病愈复课查验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预防接种查验制度、学校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学校通风消毒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使突发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做到责任明确、程序明晰、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准备充分、应对有效。3.学校应急处置队伍体系。各学校组建卫生应急处置管理、传染病防控、后勤保障三个小组,定期组织研讨和实战演练,着力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4.学校应急处置信息体系。建立防控监测网络:学校、年级(院系)、班级、班主任(学科老师)、学生五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明确五方责任;及时收集和报送相关信息,随时关注学生健康状况。明确疫情报告人和疫情负责人,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和监测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坚持属地管理。接受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督管理和指导,互通信息,加强交流与合作。

三、广泛宣传政策,强化防控意识。积极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各学校严格落实健康教育课时,保证2周一课时,做到有教学计划、有课时安排、有讲课教师、有统一教材、有考核试卷、有评价结果。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90%以上。有效保证学生掌握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日常生活安全、活动安全以及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安全急救知识,同时开展了心肺复苏知识技能培训和实操演练。

四是预防监控为主,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日常监护,发现突发事件及时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大力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加强学校校医队伍建设,配足配齐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是做好卫生保健和防疫工作的基础条件,目前,全市中小学校共1654所(不含民办),在校学生681611人,按需应配备校医1137人,当前校医配备数35人,配备率为3.07%,与国家《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二十条: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按学生人数六百比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相差甚远。目前我局已多次向政府、人事和财政部们反映,尽早尽快解决校医配备难问题,从人员上保证校园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下一步,我们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中小学校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制度和流程,调整和强化防控队伍建设,推进防控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为我市基础教育事业持续良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防护保障。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学校食品安全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今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


联系单位及电话: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   4973121

联系人:李老师

抄送:市政府督查室(2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