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5452487/2021-00019
  • 发布日期
  • 2021-05-19
  • 主题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对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15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05-19 浏览次数: 浏览

李玉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技能大赛促进高职院校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提案收悉。经与市人社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结合实际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对今后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一、取得的成效

(一)我市职业院校构建与地方产业经济相适应专业结构

围绕服务我市“两城两地”建设和构建“1+7”产业体系构建相关专业。我市开设尼龙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有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平顶山技师学院。一是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18年正式成立尼龙化工学院,为化工主体培养人才,针对尼龙新材料产业开设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煤化工技术专业,并与河南理工联办本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与尼龙化工有限公司,尼龙科技有限公司,守恒新材有限公司,聚碳材料有限公司等化工行业龙头企业签订了新型现代学徒制培养协议,根据企业实际生产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人才。同时面向2020级新生开设了平煤神马集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订单班和福建申马化工有限公司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订单班,为企业订单式培养专业人才;2021年1月,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尼龙科技学院。二是平顶山技师学院通过技工教育集团积极对接本地尼龙产业,经过对本地尼龙产业的多次调研,了解到急需大量机电维修与化工仪表方面的高技能人才。针对企业需求,不断加大对相关专业的投入力度,购置设备,增建实训室,积极招收机械设备维修、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学生,为我市尼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能人才储备。2020年8月推荐20余名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赴河南神马锦纶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习。

(二)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了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2020年全市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共有12所中等职业学校的4887名选手参加,310名选手获得一等奖,510名选手获得二等奖,630名选手获得三等奖,715人次获得优秀辅导教师奖,3所学校获得团体奖、4所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推荐109名选手参加省级“文明风采”竞赛的21个项目,获得个人赛一等奖7个,二等奖17个,三等奖19个;团体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2个;参加省级技能大赛的40个竞赛项目中,获得个人赛一等奖33个,二等奖38个,三等奖57个;团体赛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3个。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推荐的《致青春系列饮品》项目荣获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荣获由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省选拔赛金奖1项、铜奖3项;匠星创客空间获批2020年度河南省高校众创空间立项建设。平顶山技师学院承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赛事,学生王子壮代表河南省赴广州参加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数控车(国赛精选)项目,获得第16名。

    技能大赛的内容充分反映了相关行业、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竞赛的各个环节吸收了相关行业企业的人员参与和指导,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突破口。结合技能大赛,不少学校还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办学模式。如平顶山外国语学校为海尔集团定向培养的“海尔班”、为佳能公司定向培养的“佳能班”,平顶山市财经学校为海信集团定向培养的“海信班”,都结合技能大赛稳步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之以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实验室教学,进行一定的技能训练,最后完成专业课的教学工作。这种来源于普通教育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不利于培养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技能型实用人才。在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比赛项目的设置上,以及在技能竞赛比赛评判标准的制定上,对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均能注意二者兼顾,各有侧重,并且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也要注意将基础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实践上,教学方法的改革成功模式,就是大力推行“教学工厂”的实训模式,使车间与教室合二为一,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如平顶山技师学院实习工厂的指导老师就担任大赛的辅导教师,在实训课上,车间与教室就合二为一,实行的是师带徒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屡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一是专业共建合作模式。专业共建合作模式由校企双方共同招生,学校负责学生管理和文化基础课教学,企业方负责提供专业教学主要实训设备,派驻专业课教师开展专业课教学,校企双方负责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校企共建专业的学生全部由企业方负责校外实训和推荐就业。市财经学校与上海天坤集团合作开设航空服务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专业,目前,该校共建专业合作三年以来共招收学生400余人。该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采取“引校入企”模式与郏县艾通科技集团合作共建实训教学。平顶山市机械电子科技学校与广东卓瑞科技教育有限公司和北京华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开展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和智能化生产线安装与运维专业共建。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与河南军润食品有限公司共建国家级葡萄酒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平高集团、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在校内建立了恒亦鑫机电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电器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实训基地。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全国首个校内煤矿智能化开采工作面基地,建成智能开采技术专业。

    二是工学交替合作模式。合作企业根据用工需求,向学校发出用人订单,学校根据专业教学实际情况,有序安排学生到企业接受职业能力、工作技能训练。市财经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与湖北健鼎集团建立工学交替实习基地。叶县中等专业学校与平顶山化工产业集聚区、叶县产业集聚区在人才培养上相互衔接,在机车生产、盐化工等方面培养和输送大批技能型人才。

    三是订单培养合作模式。即学校根据企业用人需求,与企业在专业、课程、师资、设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为企业量身定制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该模式实现了“入学即就业、招生即招工”的现代职业教育特色。市财经学校与芜湖美的集团校企合作开设“美的”冠名订单班,与扬州海信集团校企合作开设“海信”冠名订单班。郏县科技中等专业学校与河南晴空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天杰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办学,成立了“电子商务班”、“无人机班”和工业机器人班。平顶山市机械电子科技学校引进舞钢市实验初中校办工厂、舞钢市陶普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进驻校园。鲁山中等专业学校与鲁山县琴台蓝天蒙氏幼儿园、辛集乡小太阳幼儿园等单位合作开展订单培养。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与北京海天恒基装饰集团、河南六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合作单位开展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

四是“实习基地式”模式,即顶岗实习模式。即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和指导,由企业提供实习岗位,以工作岗位代替实训工位的培养模式。市财经学校2017年至2020年顶岗实习的合作企业共有11个。外国语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及平面设计专业长期以来与海尔集团进行校企合作;客户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会计专业与上海如家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前教育专业2017-2020年共招生2085人,与汝州市辖区的50家幼儿园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市体育运动学校与平顶山市众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五环羽毛球馆、卓跃儿童运动馆等体育组织合作。叶县中等专业学校与海尔集团、美的集团、无锡电仪公司、双汇集团等10余家大型企业集团签署校企合作协议。郏县科技中等专业学校与河南艾通科技有限公司、郏县华邦电器炊具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实习就业协议,成为郏县科技中专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平顶山市机械电子科技学校与宁波舜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太仓金益成轴承精密制造公司等20多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鲁山中等专业学校与郑州顶点形象设计有限公司、鲁山县蓝天教育集团等几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书。

(四)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推动建设研发机构。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与河南城建学院、平煤神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河南省数字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BIM+VR技术协同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平顶山市食品安全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顶山市食品安全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河南省石人山食品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了企业新产品香基料——鸡肉膏的研发并获得成功。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河南省智能矿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平顶山市智能化采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遴选煤矿智能开采和应用化工等2个院级科研创新团队。

二是支持毕业生开展创业。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院课程体系建设,选配专兼职教师承担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授课工作。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新时代新梦想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开展“创新创业大讲堂”活动,邀请省内就业创业专家来学院创新创业大讲堂进行专题辅导。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创客空间、大学生创业园、众创空间孵化基地三个双创园区,将大学生创业园与创客空间联合建设为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将众创空间建设为科技孵化基地,同时打造一支高水平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教师学生全员全过程参与、依托校内优质实训资源建成多个专业双创实训中心,形成了三园、二全、多中心的“3+2+N”双创教育模式,

三是加强教师招聘与引进。2017-2020年,高职院校招聘教师122名,引进人才60名;中职学校招聘教师47名,引进人才7名。实施特聘专业兼职教师计划,面向企业单位聘请143名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其中高职院校128名,中职学校15名。2021年在平顶山市“招才引智”郑州大学专场招聘会和平顶山市市直事业单位招聘中设立职业院校专职教师招聘岗位。

二、下一步打算

(一)规划建设职教园区。经初步与叶县人民政府沟通,叶县北环路以北、沙河以南、平叶快速通道以东区域,约有3000多亩的地块可提供。拟筹建的平顶山市职业教育园区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一流、资源共享”的原则,以职业技术教育、配套产业为主,集商业服务、文化创意、医疗卫生居住于一体的职业教育产业综合新园区,计划把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高职高专)、市财经学校、市工业学校、外国语学校、市体育运动学校5所职业类学校整体迁入。筹建职教园区可以进一步推动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校企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人才共育,促进校企“双元”育人,更好地服务于我市经济发展,提升劳动资源效率,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吸纳外来资金能力,节约发展资源。

(二)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出台《平顶山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立足我市“两城两地”建设和“1+7”产业体系发展的需要,搭建校企互动平台,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一方面是建立以产业为核心的产教融合平台,建立行业协会主导、优质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主体的产教融合联盟等组织,以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支持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另一方面是建立以区域为主体的综合性产教融合平台,建立地方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参与、区域职业院校联合组织的产教融合区域合作平台,以职业院校专业链建设支持区域产业链发展。

(三)借力技能竞赛促进人才培养。一步深入到各中职学校,深入调研专业设置。根据学校专业设置积极与我市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物流等新兴产业初步对接。通过增加中职技能大赛相应比赛项目,进一步促进学校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今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对做好教育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