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5452487/2021-00036
- 发布日期
- 2021-05-25
- 主题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王江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学龄残疾儿童规范接受教育管理”的提案收悉。经与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您结合实际对适龄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对我们今后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加大对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残疾少年儿童的入学率不断提高,特殊教育事业得到了健康发展。
一、我市特殊教育学校发展情况
自1987年我市创办平顶山市特殊教育学校,随后各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相继开办。目前,我市的特殊教育学校共8所,分别是:平顶山市特殊教育学校、舞钢市特殊教育学校、叶县特殊教育学校、鲁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宝丰县特殊教育学校、郏县特殊教育学校、新华区和卫东区启智学校。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共有教职工359人,其中专任教师224人,共有在校生631人。
二、发展特殊教育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多措并举,持续推进特殊教育健康发展
1.提高认识,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是巩固一期成果、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教育公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帮助残疾人全面发展和更好融入社会的重要举措。根据《河南省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2017年12月,市教育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民政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计生委、残联制定出台了我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按照“履职尽责、特教特办”的要求,深入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持续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
2.普特结合,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坚持资源共享,相互支持原则,把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就读,普及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水平作为普、特学校的共同责任。加强对特教工作的领导,坚决克服重普教、轻特教思想,坚持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各级教育部门各学校配置专(兼)职人员,明确目标,责任到人,确保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工作落到实处。
3.加大投入,提高残疾学生补助水平。近五年来特殊教育经费投入5433万元(含中央、省级和市县投入的资金),改善特殊学校办学条件。优先保证各县(市、区)及局属特教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6000元的公用经费及“两免一补”经费拨付。在“两免一补”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补助范围,提高补助水平,对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实行全免费教育。
4.加强师资,壮大特教教师队伍力量。一是构建培训网络。建立健全市、县(区)两级培训网络,搭建研讨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技能不断提高。二是加强专业化培训。开展多种特教技能专业培训,使特教教师成为复合型人才。三是落实持证上岗制度。2014年试行特教教师持证上岗制度,2016年全部实现特教教师持证上岗。四是落实各项待遇。特教学校教师和普通学校承担特殊教育任务的教师,除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特教补贴外,地方政府按其本人岗位和薪级工资之和的25%核定发放特教补助。
(二)成效显著,不断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1.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按照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到2020年,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的要求,指定专人负责,加强统筹安排和调查研究,按照“一人一案”的要求,采取进入特教学校、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措施,确保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目前,全市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4051人,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631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2318人,送教上门734人,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5.9%。
2.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我们根据残疾儿童少年的排查统计情况,按照“一人一案”的要求,对确实不能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教育学校随班就读的重度残疾学生实行送教上门。一是各乡(镇)中心校负责本辖区内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各学校具体实施,做到送教有计划、有教案、有送教图片影像,有效果;二是各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负责原在本校就读、现在因有特殊情况不能到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实行送教上门。要求将在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服务及其它机构学习的残疾学生,纳入中小学生学籍管理,保障其受教育年限。三是根据学生残疾程度不同,对学生送教不同内容。对有学习能力的送教学生,以送知识为主,对生活不能自理的以康复为主,对失能的孩子以送温暖为主。
3.改善办学条件。高度重视特教学校的教学仪器和康复设备配置。根据国家下达的项目配备计划,公开招投标,做到专款专用,严格执行招投标文件和有关要求,确保各配备项目的落实。目前,大部分特教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语训室、律动室、感觉统合教室、情景教室、心理辅导室、个训室、运动康复室、图书阅览室、微机室、多功能报告厅等。
4.提高教学质量。市特教学校聋教中心高中部成立以来,已有77名学生考入长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郑州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升学率100%,位居全省前茅。2020年高考,该校8名学生分别考入天津理工大学、长春大学等高等院校,实现高考升学连续21年不间断。
下一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责任担当,抓好工作落实:
一是加强残疾儿童排查和关爱保障工作。市县两级教育及民政部门依托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和儿童之家,充分发挥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作用,加强残疾儿童关爱服务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发挥儿童主任每月定期和随时走访机制,准确掌握残疾儿童家长外出打工情况、监护情况、学习成绩、心理成长、日常表现等相关情况,为关爱残疾儿童活动提供详细可靠的信息。二是及时发现辍学、失学残疾儿童,联合进行劝导复学。三是为符合条件残疾儿童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低保救助金”,在一定程度上为其解决生活困难。四是对部分有特殊康复和教育需求的残疾儿童积极链接部门资源和社会力量,通过心理抚慰、生活关心,学习辅导、结对帮助等方式给与关爱。
二是做好机构内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工作。市县两级儿童福利机构将通过引进社工项目、开展专业服务,外请专家授课、内促业务交流的方式,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努力提升机构服务功能,着力提高残疾儿童教育康复水平,为在院不能随班就读的适龄孤残儿童提供义务教育,为全院残疾儿童提供专业化智力康复。同时,对于评估达标的学龄残疾儿童,分别对接进入普通学校和特教学校就读。
三是加快推进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工作。按照“养治康教+社会工作”的要求,积极对接民政、残联部门,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优势和资源,积极打造好市级儿童福利机构康复特教专业,有针对性地为在院儿童提供康复和特教服务,并适时向社会残疾儿童开放提供服务,进一步实现从养育温饱型到“养治康教+社会工作”儿童福利机构的转型升级。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今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