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5452487/2022-00005
- 发布日期
- 2022-04-22
- 主题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景文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落实‘双减’政策下学校延时服务”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支持和关心,您结合实际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对我们今后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平顶山市现有(含汝州)各级各类学校3940所,在校生130.01万人。“双减”政策出台后,市教体局坚持将“双减”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党政领导班子先学一步、深研一步,先后召开5次会议学习、讨论、研究“双减”工作,坚持源头治理,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坚持按照“三提高”举措,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
一、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牢固树立“一切围绕教育质量的提升、一切服务教育质量的提升、一切保障教育质量的提升”的理念,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科学编排课程,按规定公布课程安排表。市、县教育行政机关全部下沉教育教学一线,局按照“网格化”管理制度,班子成员带领机关科室人员到分包联系的县(市、区)、学校,不打招呼、随机选校、推门听课。所有教研员全部到学校一线视导,跟课教研,指导教学。分层次组织县(市、区)教体局局长、局属学校高中校长、初中校长座谈会。强力推进师德师风大学习大讨论大整治活动,全市教体系统所有人员全部参与,抓学习、查不足、谈思路、话感受、提素质。先后举办全市中小学教师基本功评比等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转变教研方式,提高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水平,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成立基础教育学科教研中心组的通知》《平顶山市基础教育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平顶山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区域教研活动方案》等系列文件,从成立学科教研中心组、建立学科教研基地、开展区域教研活动入手,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在全市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研究、引领和辐射作用。“双减”政策以来,共召开区域教研70余场,参会7000余人,其中现场参加3000人次,远程参加近4000人次。
二是提高作业安排质量。从健全作业管理机制、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等方面下功夫,在“控量”的同时力求“增效”。印发《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五项管理”工作的通知》,严格落实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指导学校完善作业管理细则。严禁教师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合理选择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学习任务,从根本上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规范教学计划制定、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学反思和评价等常规教学环节。组织制定了《平顶山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指导学科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学习发展情况,精选作业内容,加强优质作业资源研发和选用,开发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相配套的练习,建立优质作业资源库。开展平顶山市名师作业设计大赛,提升教师自主设计作业能力。印发《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关于评选义务教育阶段优秀作业设计的通知》,举行义务教育阶段优秀作业设计评选活动。
三是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在总结试点的基础上,出台《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截至2022年4月,全市69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村小学(教学点)、寄宿制学校不纳入校数统计)均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经费标准全面落实。宝丰县以学生和家长“双自愿”为原则,在全市率先实施暑期延伸服务,以本校教师为主,同时发挥当地汝瓷文化、红色文化、魔术文化、曲艺文化等六大文化优势,招聘学生家长、退休教师、民间艺人和社会爱心人士等组成志愿服务队,目前全县中小学课后服务课程已达200余门,包括曲艺、魔术、陶瓷、足球、剪纸、腰鼓、管弦等。郏县在多次组织召开各层面座谈会、推进会,广泛收集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意见基础上,部分学校根据实际,开展了尤克里里、非洲鼓、围棋、花样跳绳、武术、机器人、趣味手工、轮滑、观影、阅读等别具特色的课后服务活动项目,深得孩子们的喜欢和家长的点赞。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市教体局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奋勇争先、更加出彩”重大要求,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奋斗目标和“十大战略”牵引措施,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抓改革、抓公平、抓安全、抓质量、抓稳定,建强师资队伍,增强保障能力,巩固治理成效,提升服务水平,确保“双减”政策落地落实、长期见效。
一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在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积极探索校长职级制、集团化办学等改革,实施校长队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标准化建设、学校治理能力提升等工程,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落实学校教育教学、人事管理、经费使用自主权,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
二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施教育教学提质工程,建立健全教学指导工作机制,落实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基本规范,强化教学管理,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思维过程训练,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推广优秀教学成果,遴选命名一批市级教学改革示范区、示范校。加强学科建设和教研管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学科引领作用,有效整合优秀教学资源。不断加强教科研有机融合,提升区域一体化育人效果,提高区域教师研修品质,引领和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三是科学实施教育质量评价。建立完善各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体系与运行机制,定期开展监测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把“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县域和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校外培训及培训费用支出减少等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全面落实国家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推进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
四是不断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统筹纳入教研和继续教育培训内容,提升教师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和辅导能力,将作业设计、实施与指导能力纳入教师专业技术考核指标;指导学校研发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相配套的练习,建立优质作业资源库,推动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
五是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巩固课后服务全覆盖成果,探索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供学生自愿选择,组织开展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心理辅导、科普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综合素质拓展类活动,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今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
2022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