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5452487/2022-00032
  • 发布日期
  • 2022-05-27
  • 主题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对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第31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2-05-27 浏览次数: 浏览

庞志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扩大平顶山市青少年体育联赛的影响力,打造全国市级联赛领跑者”的提案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和建设性,对我市进一步做好青少年体育赛事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意义。近年来,市教体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体发〔2020〕1号),把青少年作为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群体,通过参加和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不断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一、认真落实体育政策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体发〔2020〕1号)的精神,下发《关于印发加快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促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平教体竞〔2021〕2号),不断完善青少年竞赛体制,切实发挥竞赛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中的杠杆作用,优化市级比赛项目设置和赛程赛制,提高学校体育联赛水平,打造青少年身边的体育赛事。在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专项经费,确保体育特色学校在课余训练、竞赛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费需求。我市有市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5所,县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40所;本周期(2019-2022年)创建省级青少年俱乐部4所、省级幼儿体育活动基地18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8所。

二、认真落实教育政策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教基二〔2017〕169号)精神,市教体局不断完善和规范我市自主招生,鼓励普通高中多元化办学,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2021年面向全市招生的市提前批中包含体育特长生招生的学校有市第四中学、市龙河实验高级中学。特长生招生依据特长加试成绩和中招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全面落实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体育局《关于印发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确保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1小时。指导全市中小学校普及“每天两个大课间”活动,鼓励学校精心打造“一校一品”“最美大课间”等特色校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阳光大课间评比活动。2020年以来先后推荐7所学校参评省级“最美大课间”,5所学校参评省级“一校一品”。督促学校按照《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体育课的课程设置,各学校坚持开展校园运动会、体育节等活动,并鼓励教职工共同参与,做到全员参加。

三、认真组织青少年赛事

定期举办市运会,2019年市十运会设青少年竞技组和社会组2个组共49个大项,其中青少年竞技组(含市直中学组)共17个大项233个小项,2300余名青少年运动员参赛。2020年9月,首次面对体育特色学校举办了“2020年平顶山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赛暨秋季测试赛”,涉及全市84所学校及幼儿园,经过校级初选的68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市级选拔及测试。持续开展“市、县、校”三级校园足球赛事,举办2021、2022年校园足球周末联赛。举办各项目市级青少年锦标赛,2021年成功举办了射箭、柔道、国际式摔跤、田径、举重、拳击、跆拳道等10项市级青少年锦标赛。体育特色校举行了校内篮球、足球、乒乓球等项目校内联赛。组队参加省级青少年赛事,2021年组织1104人次(含汝州市)参加了田径、游泳、重竞技、射箭等17个项目省年度比赛,共取得108金92银123铜(含汝州市1银2铜)。成功承办体操、跆拳道等3次省级青少年比赛。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文明、健康、活泼的体育活动参与平台。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今后,市教体局将继续按照“深化体教融合,推动共享共建改革,提升全市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积极打造品牌赛事”的工作要求,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统筹全市青少年重大赛事筹备和参赛工作,优化项目布局和运动员选拔办法,组织开展校园青少年足球、篮球等联赛。进一步打造更丰富的赛事活动、促进更广泛的青少年参与。持续开展“奔跑吧·少年”主题健身活动,继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动员学校、体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利用体育中心、各类体育场馆、公园和社区空间等公共场地资源,开展面向全体青少年的常态化健身活动。

二是探索建立分学段、跨区域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奖励机制。畅通体育特长生义务教育阶段升学途径,形成有效衔接。   

三是扎实做好体育竞赛宣传工作,持续弘扬体育精神,提升赛事影响力。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今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

2022年5月2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