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5452380/2020-00002
- 发布日期
- 2020-04-22
- 主题分类
- 行业规划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平顶山市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印发《平顶山市推进制造业开放合作
2020年工作方案》的通知
平工业办〔2020〕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
现将《平顶山市推进制造业开放合作2020年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抓好组织落实。
2020年4月20日
平顶山市推进制造业开放合作
2020年工作方案
为促进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根据《河南省推进制造业开放合作2020年行动计划》和《平顶山市开展驻地招商和精准招商工作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开放合作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和转型发展的总牵引,坚持以优质增量调结构、以重大项目促发展、以总量跃升保晋位,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以及以中国尼龙城为龙头的“1+7”制造业产业体系构建,把握构建“四个图谱”、开展“四个拜访”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市县联动、企业主体、平台搭建、项目支撑,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一系列开放合作活动,转变招商理念,创新合作方式,引龙头、补链条、育集群,着力提升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加快中国尼龙城、中原电气城、全国重要的不锈钢产业基地建设,为全市综合实力高质量重返全省第一方阵提供有力支撑。
二、重点任务
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并重齐抓,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聚焦优势主导产业发展,以重大活动为载体,以“四个图谱”、“四个拜访”为指引,以“精准、务实、持续、高效”为要求,加强与世界500强和全国100强企业的交流合作,突出链式承接和集群引进, 加快引进建设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发展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开放合作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
(一)组织参加2020中国 (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
按照国家、省总体安排部署,我市将组团参加10月份2020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该活动以河南为主导,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共同举办。从4月开始,启动区域产业合作集中攻坚行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产业集聚区和重点企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创新方式,全面开展项目推介、对接、谈判、落实等工作,分兵突进,分头出击,集中突破关键领域、关键地区,力争承接一批对全市稳增长、调结构有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的产业项目。
(二)组织参加2020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
8月下旬,河南省将在郑州举办2020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论坛强化与中国工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沟通对接,结合全省企业特点和产业特色,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有效扩大我市企业与中国500强企业合作层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要加大前期项目谋划、邀商和项目对接力度,切实提高签约项目数量、质量。论坛策划举办中国(河南)产业对接专题活动,4月份我市将组织参加“中国500强企业看河南”和“河南企业走进中国500强企业”等系列活动。
(三)组织参加中小企业合作交流系列活动
1.遴选组织我市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优秀中小微企业,以整体特装方式参加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宣传展示我市贯彻落实国家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成果,加快我市中小企业与国内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2.组织智能装备、轻工纺织、绿色食品、生物医药、医用制品等行业优秀中小企业,以整体特装方式参加第十一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通过参加APEC中小企业创新与合作大会、科技成果展示及洽谈等各种专项活动,推动我市中小微企业与APEC成员中小企业之间务实合作,加强技术和经贸交流。
3.组织参加在洛阳举办的2020年“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系列赛事活动,发掘和培育更多优秀项目和优秀团队,营造“双创”氛围,激发企业创新潜力,集聚创业资源,催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助力我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扎实推进区域对接活动
1.以豫沪产业合作为重点,上半年组织参加河南省在上海举办的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链专题对接活动,组团参加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七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等活动。建立完善豫沪协商推进机制,重点瞄准尼龙化工、电气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医用制品、节能环保、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产业,深化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着力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知名品牌企业、科技创新企业。
2.突出豫京产业合作,组织参加河南5月中旬在北京举办的京豫产业合作对接活动和第十六届中国制造业国际论坛等活动, 重点围绕精密机械、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型建材、汽车制造等领域加强与北京市合作对接,推动与京津冀地区产业合作,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力争在引智、引技、引才上有新的突破。组织参加北京中关村“豫籍IT人才返乡创业、第十六届中国制造业国际论坛”等活动。
3.完善豫粤定向合作机制,组织参加河南下半年在深圳举办的珠三角智能终端暨智能传感器对接和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活动,重点围绕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绿色食品、纺织服装等领域,进一步拓展与珠三角地区产业合作,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交流。
4.拓展与西部地区合作,组织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2020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等活动,重点围绕清真食品、服装、鞋帽、纺织等领域,加强与青海、宁夏、新疆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西部地区单位、企业产业合作,借助其面向中亚、西亚、北非和阿拉伯国家的合作渠道,共同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
5.加强与闽台地区产业合作,组织参加河南省9月赴台湾智能装备考察活动和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活动,聚焦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智能装备领域,加强与台湾和福建台商台企合作对接;围绕尼龙新材料、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领域,加强与福建省对接交流,不断深化与闽台地区产业合作。
(五)扩大国际交流合作
1.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11月份组织参加省工信厅组织的赴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以色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对接活动,深入对接考察尼龙新材料、新能源、尼龙织造和工程塑料、服装、食品加工、医用制品、生物医药等产业行业,拓展提升我市企业“走出去”的质量和水平。
2.加强与欧洲交流对接。组织参加省工信厅组织的赴德国、捷克、匈牙利考察活动,参加2020德国汉诺威国际工业博览会,围绕精密机械、智能装备、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新型材料、环保装备、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产业合作对接活动,邀请国外客商赴我市考察对接,争取合作取得成果;组织参加省工信厅组织的赴英国、瑞士、荷兰考察活动,围绕智能装备、汽车制造及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电子工程、光学设备、人造纤维和化工产品、新型材料、食品加工、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等领域开展产业对接活动,拓展市场空间,提升我市与欧洲先进制造业国家产业交流合作水平。
(六)推进与国内高校对接合作
聚焦“1+7”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积极组织我市企业参加省工信厅组织的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以及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内双一流大学,开展先进技术创新成果校企合作对接系列活动,加强企业与高校技术对接,促进一批创新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规划引导
以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契机,统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以及以中国尼龙城为龙头的“1+7”制造业产业体系构建,主动谋划一批重大项目,争取列入国家、省规划。深入宣传贯彻《河南省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 (2018 年本)》,充分发挥综合承接优势,向东对接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向北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闽东南等地区产业合作;向西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内蒙古、新疆等中西部地区输出产能;同时要围绕“中国制造 2025 ”的实施,以做强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加强与东北和中西部老工业基地的合作,吸纳高端要素,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强化市工业招商工作组指导作用,继续坚持市级主谋、县区主攻、企业主体的工作机制,强化市、县两级制造业开放合作工作体系,完善政府统筹、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依托“河南省产业转移管理服务平台”,加强统计分析和运行监测,针对产业转移签约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和督促,切实提高承接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产达产率。对县(市、区)工业招商实行月报制度,各县(市、区)工信主管部门每月5日前向市工业精准招商工作组办公室(联系人:段风雷,联系电话:3733206,邮箱:pdsguihuake@126.com)报送上月招商工作开展情况及项目对接签约情况。
(三)开展工业精准招商
把工业项目精准招商与各县(市、区)驻地招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市、县两级工业招商信息沟通交流工作机制,指导各地模清本地区产业优势和产业链情况,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新技术、新业态,绘制开放合作目标图谱,确定开放合作重点区域、产业和企业,持续开展精准招商。按照“成长性好、竞争力强、关联度高”的原则,对中国尼龙城、中原电气城和不锈钢基地等全市重点产业,市工业招商工作组将组织、参加、参与重大招商活动,大力引进一批战略性、龙头型项目,跟踪协调签约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增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动力。
(四)营造良好产业生态
充分利用中国 (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中国 500 强企业高峰论坛、豫沪产业对接活动、两岸智能装备制造郑州论坛等重大活动,搭建品牌化、国际化、市场化高端招商平台。推动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提质增效,建立市场化、多元化开发运作机制,细化承载功能,打造制造业开放合作的“精品店”和“百年老店”。探索创新“飞地经济”模式,促进改革发展,激发创新活力,提升产出效率。继续降低土地、物流、电力、金融、社保和制度性成本,以低成本吸引产业入驻。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已落户企业后续服务工作,营造亲商、安商环境。大力发展和完善资本、土地、信息、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打造良好的制造业开放合作生态圈。
(五)强化项目跟踪服务
完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健全市、县制造业开放合作协同推进网络,确保重点问题及时解决,重大项目顺利落地、开工建设、如期投产。鼓励、引导省内金融机构和基金公司支持转入企业开工建设和扩大生产,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对转入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支持产业转移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或境外上市融资,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拓宽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