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平文广旅函〔2021〕30号
  • 索引号
  • 114104000054525676/2021-00019
  • 发布日期
  • 2021-05-06
  • 主题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对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13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05-06 浏览次数: 浏览

尊敬的李玉洁委员:

您提出的“聚焦城市文化品牌 推动文化文明相融合的提案”己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明确市场定位、强化有效衔接”问题

一是我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联手、媒体跟进的“三位一体”营销策略,先后组织重点文旅县区、A级以上旅游景区等赴郑州、蚌埠、济宁、邯郸、菏泽、周口、漯河、驻马店等我市重点客源地市场举办主题为“老家河南 乐享平顶山”文旅宣传推介会,主要是营销我市特色文旅产品,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果;强化豫中南七市旅游推广联盟作用,组织南阳、信阳、驻马店、漯河、许昌、周口等七市开展市场启动对接活动,进一步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形成推介、宣传、发布、运营“一盘棋”思想,联动开发区域旅游线路和产品;举办温泉节、红叶节、水灯节、赏花节、美食节、汽车拉力赛、摩托车林道挑战赛等节会赛事活动,扩大我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先后赴长三角、中西部城市进行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招商引资等。先后赴恒大旅游集团、耀星国际、华谊启明东方、宿联中国、过云山居等28家外地知名文旅投资企业进行拜访、座谈、推介、招商等,部分项目已有实质进展。耀星国际已与鲁山县签约文旅综合体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2亿元,包括露峰山项目、下汤镇项目、黄龙湾项目等3个子项目。其中,下汤镇温泉度假小镇项目已于3月14日启动,预计投资超40亿元,一期占地约1500亩,项目拟修复区域生态,建设生态湿地公园,充分挖掘利用温泉资源,科学规划建设集温泉酒店、民宿、商业、康养于一体的温泉小镇;宿联(杭州)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郏县建设的寿茶忆精品民宿集群项目已开工建设。三是成立我市文旅商品研发中心,推动文旅商品创新发展。与平顶山学院联合共建平顶山市文旅商品研发中心,先后开展了平顶山市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展,“创意平顶山”平顶山市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大赛、“自然行动”少年儿童创意美术作品巡展、大学生毕业设计展、生活用瓷精品展、“读经典 品非遗 寻找《红楼梦》中最美汝瓷”——汝瓷经典器型复现征集大赛等文旅商品创意设计活动,将我市地方文化融入特色商品中,着力打造“鹰城礼物”文旅商品品牌,进一步弘扬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助推平顶山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四是开展全市文旅消费激励计划,出台相关刺激文旅消费政策。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开展了平顶山市民休闲度假年卡发行工作、双百万优秀学子免费畅游鹰城计划以及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鼓励景区结合实际推出门票减免等优惠措施,进一步刺激文旅消费。五是评选研学旅行基地,推动研学游、亲子游发展。为促进我市研学旅行产业健康发展,丰富我市文旅产品,促进我市研学旅行工作更加深入、有序发展,我市先后评选出二郎山研学旅行基地、任氏唐钧文化研学基地、灯台架研学旅行基地、中国墨子文化旅游区-墨子古街、叶县县衙博物馆-段庄革命老区纪念馆、中国黄道窑陶瓷博物馆等研学旅行基地22个,进一步提升我市研学旅行吸引力。如墨子古街的农耕工具游、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培训、群艺馆的公益课堂、文化艺术中心的公益电影播放、汝州的汝瓷体验游、郏县钧瓷制作体验游、郏县三苏文化游、宝丰的科普展、康龙真人CS等等开发的研学游都比较适合亲子游。下一步,我们将打造更多的体验游,开发亲子游市场,带动文旅产业发展。

二、关于“发挥文化引领,推进文明城市创建”问题

一是创文工作有序推进。以对标提升为导向,就景区景点、宾馆酒店、网吧、旅行社、公共文化设施等文旅行业责任单位进行任务分解,查问题、补短板、促提升,持续传导压力,做到责任全覆盖、创文无死角。加强重点窗口(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的创文宣传,硬件设施完善工作,全市文旅系统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营造创建浓厚氛围,形成创建常态长效,确保各项创建工作高效进行。二是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助推文明城市创建。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重点,用文化凝聚民心、鼓舞士气,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充分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用,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推动“中原文化大舞台”“舞台艺术送基层”“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朗读鹰城”“送戏下乡”“优秀电影进校园”等活动向基层倾斜,每年全市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惠民活动近万场;年均举办演出、展演、展览活动200多场次,受益群众300多万人次;公益电影放映2.6万多场,观影群众400多万人次;组织送戏下乡活动256场,受益群众近25万人次;充分利用文艺形式宣传文明创建,把文明创建和地方戏曲、乡间小调、农村广场文化、网络文化等艺术形式相结合,百花齐放,下大气力补齐“精神短板”,把文化送到乡间,让文化生根发芽,引领城乡文明发展,助推文明城市创建。三是强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2019年,全市150个乡镇(街道)、247个社区、2550个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今年,“鹰城书苑--白鹭洲驿站”、“鹰城书苑--军营驿站”、新华区图书馆也已经和市图书馆的数据对接,实现了图书通借通还。市图书馆陆续在全市社区、学校、乡村建起42个馆外图书借阅服务点,还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加大了以“鹰城书苑”为主题的城市书房建设,使图书馆成为市民吸取文化知识、培养阅读兴趣、展示自我学习成果的专属领地。市图书馆新馆建设也已纳入我市“十四五”规划中,相信新馆建成后将更好给鹰城市民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目前,我市城市书房数量和周围地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将继续创新服务方式,努力规划和打造更多的城市书房,通过加强和各县区图书馆的联系,拓展服务空间、完善服务网络,不断提升图书馆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水平,实现资源的充分共享,努力打造“15分钟阅读圈”,让全民阅读覆盖更多人群,丰盈市民“文化粮仓”,为城市可持续和创新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三、关于“借力网红经济,讲好鹰城故事”问题

正如李委员您所指出的,网红经济时代,内容即营销,流量即渠道。我局高度重视网络宣传工作,依托我市抖音网红等人员,指导成立了抖音宣传推广联盟,召开了抖音创作者交流会,培养了一批“文旅网红体验官”,搭建了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抖音号等网络宣传推广平台。一是开展线上文艺作品展播等工作。创作现代豫剧《玉兰花开》以及相声、快板等抗疫主题短视频、抖音作品500余万条(次);“利用互联网+”等形式,举办了首届农村摄影艺术节、艺术作品线上展和“全民阅读”、“戏曲演出”等活动400场次,全国乡村春晚河南分会场活动是全国同步启动的9场乡村春晚之一,文化遗产日宣传展演活动走进央视、亮相全国,20集《鹰蕴》点击量超过1200万,举办“河南省非遗曲艺展演周”,线上观众达500万人次,“文化客厅”线上公益课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豫剧《党领导抗疫情国泰民安》等40部作品,在“戏缘APP”等网络平台上,点击量超200万次;二是打造了一批文旅融合网红打卡地等。汝州九峰山乌篷雅居民宿、云堡妙境民宿集群、鲁山县清水源山居民宿、吾乡问素民宿、花园沟村自助农家小院等已成为我市民宿网红打卡地,旅游高峰期时一房难求;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万亩油菜花、二郎山槐花、尧山杜鹃花、叶县鲁山万亩桃园、博物馆牡丹花、文化艺术中心海棠花和樱花、汝州硕平花海、白龟湖月季、汝州紫荆花等已成为我市网红赏花打卡地;培育了水灯节、摩托车、灯光节、温泉节、美食节、汉服节等一批网红节会;汝州王湾民俗村、郏县吕沟村、李渡口村、马头岭、宝丰龙王沟、叶县杨令庄等地,已实现“文旅+改善乡村环境”、“文旅+康养”、“文旅+非遗传承”等业态深度融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多赢,成为了“网红村”;“遇见天眼”高科技旅游项目受到网友热捧,也已成为了我市重要的高科技旅游网红打卡地;汝河沙滩公园、叶县豫晨庄园被网友称为“平顶山小三亚”;三是指导举办短视频比赛。相继开展了郏县第二届抖音大赛、汝州紫荆花旅游文化节抖音大赛、“畅游宝丰 抖等你来”抖音短视频大赛邀您来挑战、平顶山市非遗微视频大赛、V在尧山·自然精彩2021尧山短视频大赛、九峰山新花YOUNG”短视频大赛等;四是推进特色文旅综合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耀星集团文旅项目、汝州乐华城、舞钢民宿集群、叶县昆阳古街盐湖度假小镇、楚长城国家公园等项目建设,建成后必将成为我市新的网红打卡地。

四、关于“用好用活潜在资源,创新完善用地政策”问题

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顶山市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的通知》、《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通知》、《中共平顶山市委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意见》等政策,引领文旅行业发展。在已出台的相关政策中,明确加大财政投入,利用好文化旅游发展等专项资金,对创建国家5A(4A)级景区、国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和中原旅游名县(镇、村、街))及文化旅游消费示范县、引客入平的旅行社,按相关规定给予一次性奖励。将文化旅游项目实际新增用地需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鼓励因地制宜,研究探索点状供地、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盘活存量资源等方式,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前提下,优先安排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用地计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不足时,可探索使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计划指标。对成功创建全域示范区的县(市、区)在年度一次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下达时予以重点倾斜。二是通过发展民宿和农家乐、创建乡村旅游品牌、推动传统村落保护、打造旅游特色村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盘活了农村闲置房屋、土地等资源,激活了历史遗迹、人文生态,复活了一批传统技艺、乡土文化、民风民俗,还形成了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带贫、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带贫、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带贫、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带贫等4种带贫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下,在文化旅游行业人员的努力下,我们的文化旅游业一定能够实现大发展。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战略目标,不断开拓进取,为我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21年5月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