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平文广旅函〔2021〕38号
- 索引号
- 114104000054525676/2021-00027
- 发布日期
- 2021-05-10
- 主题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尊敬的王旗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全域旅游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目前,我市文化旅游业发展正处在关键期,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市委书记周斌同志多次到郏县、鲁山等地调研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去年8月,市委、市政府召开高规格的文化旅游大会,印发了《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成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高位谋划、高位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把文化旅游业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动重大文旅项目招商、建设工作。这足以体现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决心。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文化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规划体系已初步形成。目前我们已完成了《平顶山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纲领性文件,对我市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发展目标,明确了空间布局,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确立了四大旅游主体功能区,树立了“重点突破、示范引领、区域联动、有序发展”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为我市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编制完成了《平顶山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找出了我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确立了发展目标,明确了发展思路,重构了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对促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了保障。编制完成了《平顶山市旅游交通规划》为我市完善旅游交通体系给予了总体空间重构,对旅游集散、交通标识、绿道等交通建设和服务功能作了详细的布局。目前,这几个规划都已通过评审,并已报请市政府批准,印发实施,正在推进过程中。
二是加大示范创建力度。汝州市成功创建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并在全省文化旅游大会上得到表扬。我市鲁山县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近年来坚持示范带动,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实施了“违建整治、景观改造、秩序整顿、服务提升、环境美化”五大工程和“洁化、绿化、美化”三化行动;举办了中国(鲁山)世界汉字节、“首届鲁山杜鹃花节”、“尧山高山杜鹃花海节”;与上海景域驴妈妈集团合作,组织鲁山县文创企业参与100位“县长在线义卖”活动;与腾讯新闻合作,组织鲁山县8家景区开展“春暖花开·一鲁游你”直播云推介活动;与河南电视台中原名片栏目组签约鲁山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宣传片拍摄制作工作;确定了花瓷古镇、鲁山之窗、七夕国际文化产业园、冶铁遗址生态园等一批文旅建设项目、民宿项目等;开展了2次星级农家乐评定工作,共评出29家星级农家乐(民宿),同时计划年底前完成不少于500户星级农家乐的提升、评定。
三是强化行业协同联动,业态融合融通势头良好。大力实施“文化旅游+”战略,推动文化旅游与城市建设融合,依托湛河治理工程,建成了总长160.8公里,580公顷的亲水绿道。推动文化和旅游与体育赛事融合,在舞钢二郎山风景区举办了首届全国摩托车林道挑战赛,来自云南、黑龙江、台湾及英国、俄罗斯等10多个省市和国家的28个团体108名选手参赛。在宝丰县举办了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来自全国各地的168名车手、84台赛车参赛。推动文化旅游与康养融合,加快打造文旅康养基地。目前,恒大美食·温泉小镇、怡和康旅小镇、中国盐都盐湖度假小镇等一批康养小镇建设正在积极推进。推动文化旅游与教育融合,挖掘陶瓷、花瓷等非遗项目以及古镇、古村、古街等资源,评定12家平顶山市首批研学旅行基地,发展研学旅游。推动文化旅游与农业融合,打造了鲁山县尧山花海等10多个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叶县保安镇的豫晨庄园占地面积2470亩,是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生态健康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农业基地,被网友们誉为河南的“小三亚”。
四是加强文物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修缮。持续推进重大文物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项目建设。宝丰清凉寺汝官窑大遗址保护展示馆、博物馆已建成开放。国家级传统村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沣寨进入全国首批50处传统村落维修项目,修缮工程已顺利完工。叶县县衙、郏县文庙、三苏祠与墓、风穴寺、香山寺、湛河区陈家大院、叶县澧河石桥、宝丰文庙、鲁山文庙、卫东区门楼张清代民居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修缮。黄道瓷窑遗址等一批重要文物保护工程完工;龙泉澧河石桥保护性设施建设方案以及叶邑故城西北城墙遗址保护工程计划书、保安古城遗址安防计划书已上报国家文物局。叶县县衙布展提升方案和楚长城本体保护修缮方案已通过省文物局评审。
五是注重文化资源的传习和创研。实施“传统戏剧、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三大抢救性保护工程。收集传统剧目23部、曲牌9部、相关实物78件,复排传统剧目18部,对稀有剧种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建立了80多个传统技艺剪纸工艺创研基地、保护传承基地,完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资料整理,编制了国家级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方案,认定了第三、四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9名,找到“村宝”369名。
六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我市入围省级第五批非遗项目名录20多个。4个项目申报2021年中央非遗保护资金1498.45万元,已提交国家文旅部审定。组织4个魔术作品申报“中国杂技魔术艺术创新工程”重点扶持作品。成功举办非遗微视频大赛及采风活动、平顶山市生活用瓷精品展以及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线上线下宣传展演系列活动,央视、省级媒体广泛报道,其中,魔术直播吸引了20万多人观看。申报各类文物保护维修资金2000多万元。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86处,数量居全省第一。旧石器时代考古点考古发掘取得重大发现,采集到古人类骨骼、牙齿化石。国家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22个)片区分县名单,我市5个县(市)入选3个片区。
2021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