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579217291/2015-00005
- 发布日期
- 2015-06-16
- 主题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苏国修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农村土地流转”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有序健康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在确保粮食生产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始终坚持把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创新机制、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培育主体等措施,推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升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水平,有力推动了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市累计土地流转面积达88.5万亩,占第二轮延包面积281万亩的31.5%,涉及农户19.6万户。全市共培育千亩示范方42个,百亩示范方138个,土地流转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完善政策,引导土地流转
一是提供政策支持。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扶持、强化服务、完善制度、管理规范、规模发展的指导思想,早在2008年,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5个县(市)也相继出台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发展、完善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今年,又出台了《关于建设平顶山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的意见》,围绕提升农业的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鼓励引导龙头企业依法规范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设农牧一体、林牧结合、设施配套的生态农田;二是加大支持力度。市财政每年拿出30万元对各县(市)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大厅信息平台建设进行补贴奖励,对高标准粮田、粮食高产创建每年拿出500万奖补资金。市直涉农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对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了资金支持和项目倾斜。舞钢市、宝丰县、郏县、湛河区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扶持政策,对土地流转面积在500亩以上,实行每亩补贴100—500元的一次性奖补;对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企业、合作社等进行实物补贴,连补5年;在项目、税收、用地等方面用足用好国家的优惠扶持政策,大力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壮大规模经营主体、培育重点产业基地等。三是广泛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法律政策的宣传力度。近年来,累计宣传报道48篇(次),举行讲座4期,印发宣传资料19200份,提高了乡村干群对土地流转有关法律政策的认识;继续加强同邮储银行、农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为循环农业、龙头企业和土地流转提供融资服务,同时,要求金融机构按照中央精神,积极加大对现代农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培育主体,推动土地流转
一是引导种田能手承租。近两年,市、县农业部门选派50名专业技术人员,对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开展“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引导成片流转承包土地,实行集中开发、连片种植,优化了农村生产要素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益;二是引导合作组织带动。引导农民成立合作社,由合作社将土地进行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产业,有效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创建高效示范园区。在资金扶持、技术指导、项目申报上对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给予倾斜,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社会资金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特别是近年来,大力推进以畜牧业为龙头、农牧结合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鼓励支持循环农业企业依法流转土地,按照“畜-沼(有机肥)-粮”、“畜-沼(有机肥)-菜”、“畜-沼(有机肥)-果”等循环模式,延伸完善产业链条,建设高效生态农田,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四、搭建平台,服务土地流转
一是搭建信息平台。近年来,市政府多次召开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现场观摩及有形市场建设座谈会,积极推广舞钢市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建设经验,加快构建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目前,5个县(市)均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大厅、73个乡(镇)成立了服务中心、450个行政村设立了信息员,实现了信息发布、交易鉴证、纠纷仲裁的“三位一体”服务,起到了良好效果;二是规范流转程序。按照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要求,把农民自愿作为前提,同时通过完善制度、开展培训、加强宣传等措施,全面推行合法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帮助指导双方签订书面合同,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三是解决流转纠纷。各县(市)均已建立了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庭,加强土地承包和流转管理,及时调处土地承包及流转中出现的纠纷。近两年来,共办理政策咨询、纠纷调解案件126起(其中政策咨询52起、调解58起、仲裁16起),切实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了群众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五、搞好培训,促进土地流转
一是培养带头人。努力发现、挖掘、造就一批农村能人,加强对管理人员、财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打造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农村新型经营管理团队。二是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注重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鼓励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投身到农村土地流转和新型经济组织建设大潮中来。三是建立完善培训长效机制。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长效机制,为从事土地流转的农民提供常态化的免费技能培训。
六、深化农村改革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一步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完善工作流程,优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充分依靠群众自主协商解决矛盾和问题,确保按时完成今年的土地确权工作任务,让农民吃上“定心丸”;二是积极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和运作新机制,鼓励引导农村土地向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市委、市政府将适时出台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的意见,采取引导农民进城落户、外出务工、就近在农业龙头企业就业等多种途径,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保护土地流转后农民的实际利益;四是按照上级要求,适时抓好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试点建设,逐步把村级及个人的实物资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知识产权等纳入交易范围。适时启动农村土地信托中心建设,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融资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试点工作,逐步把农村沉睡的资产变成流动的资本。
苏国修同志,感谢您对我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支持!请您继续关注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为全市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5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