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5452292/2016-00021
  • 发布日期
  • 2016-06-13
  • 主题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市国土资源局对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424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16-06-13 浏览次数: 浏览

市商务局:

民建提出的《加强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局已建议市政府出台《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加强建设用地供后开发利用全程监管的工作意见》,解决闲置土地一直存在的查处难、收回难等困扰,近年来采取的重查处轻预防有关措施已显现弊端,其主要原因是措施滞后,不注重源头及早期预防,且责任不清。针对辖区内闲置土地特点及形成的具体原因,提出以下措施及对策:

(一)从源头上预防,促进土地按时开发建设

一是对工业、经营性用地项目可建立建设履约保证金制度。即:在项目招标、拍卖、挂牌阶段,在出让公告中明确设定参加竞买对象应缴纳建设履约保证金,竞得土地后须按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期限及规划设计指标建设,并按厂房及配套设施竣工验收、投入生产及实现纳税三个阶段,届时分期返还建设履约保证金。对不能按期动工建设并投产的,将不予以返还建设履约保证金。这将从源头上有效防止闲置土地的产生。二是供地应达到“净地”条件和动工条件,避免因征地拆迁等政府原因造成的土地闲置。拟供应的土地应当是土地权利清晰,安置补偿落实到位,没有法律经济纠纷,地块位置、使用性质、容积率等规划条件明确,水、电、路、通讯已通达,具备动工开发必需的基本条件。

(二)建立闲置土地靠前延伸服务制度

将闲置土地有关工作向前延伸至项目用地交地阶段,变查处为靠前服务、变被动为主动,建立健全闲置土地靠前延伸服务制度:一是在项目供地并交付土地之日,实行现场确认并制作《项目用地建设跟踪卡》,由建设单位和国土资源部门、规划建设部门、用地所在乡镇、村级土地协管员共同到现场确认并在《项目用地建设跟踪卡》上签字,确认的主要内容是供地红线范围、面积、四至、是否达到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交通及水电条件、是否达到净地条件等,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向建设单位详细说明闲置土地有关政策,从而让建设单位更加明确土地开发建设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实行项目建设动态跟踪服务,将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及土建工程、竣工验收等阶段的时间节点和建设内容记录到《项目用地建设跟踪卡》上,做到一项目一卡,动态掌握每个供地项目的动工建设情况,改变待闲置土地出现后才进行查处的被动管理局面;三是建立主动介入服务制度,对工业项目挂牌竞得后未在六个月期限内办理动工建设相关手续的用地单位,及时介入调查其原因,并提供“绿色通道”、“一对一帮扶”等服务,指导其办理动工建设手续,促进建设单位尽快开工建设。

(三)建立闲置土地预警机制

闲置土地预警机制的工作对象主要是针对有闲置用地矛头或明显不按进度动工建设的用地单位。辖区内项目用地供地后一般是约定自交付土地之日起一年内动工建设,二年内建成投产。因此,若用地单位在项目供地后超过半年且经提供介入服务或帮扶,业主仍未办理动工建设相关手续或进展较缓慢的,可启动闲置土地预警程序:向闲置用地嫌疑单位发出告知函,提示其将构成闲置土地,并督促尽快办理动工手续或尽快动工建设;对建设单位进行约谈,着重分析用地不动工原因及告知闲置用地的处置法律后果等;预警机制的执行牵头单位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其还应注重与规划建设、园区管委会及有关乡镇的横向联动及工作配合;预警工作着重针对企业主观上恶意将造成土地闲置的行为。

(四)从严查处、盘活利用闲置土地

在辖区内有部分项目用地经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后仍构成闲置土地,应区分企业自身原因和政府原因二种情形分别予以处置:一是对于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闲置土地,特别是对主观恶意闲置土地行为,要严格依法处理,及时启动闲置土地法律程序,对超过约定期限一年未动工建设的,应收取土地闲置费,对超过约定期限二年的闲置土地,依法予以无偿收回;对达不到转让条件而非法转让土地的,应严肃查处,限制或禁止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手续。二是对因政府原因造成的闲置土地,政府应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妥善处理规划调整、占地补偿、土地置换及重新约定动工建设期限等事宜,并严格按拟定的时间节点办理相关手续,防止土地二次闲置。以上二种情形收回的闲置土地,应积极通过二次招商引资重新嫁接新的项目,有效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潜力,进行二次开发利用。

(五)闲置土地归责及奖惩机制

落实国土规划建设部门在闲置土地日常监管和调查处置中的法律责任;在本辖区内以工业园区为考核单元,对闲置土地情况较严重的单元,可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新增建设用地报批等方面采取限制或暂停措施,对闲置用地现象较少或处置得力的,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新增建设用地报批方面予以指标倾斜;表彰闲置土地处置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单位和工作者,宣传推广闲置土地成效明显的单位和工作经验,在辖区内营造良好的杜绝闲置土地现象的工作氛围。

201661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