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00csglj/2021-00008
- 发布日期
- 2021-09-14
- 主题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辛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交通要道的管理力度的建议”的提案,经我局与市交通局、住建局、公安局、宣传部共同答复如下:
一、市城市管理局应划尽划停车泊位,推进智慧停车平台建设,盘活停车资源,提高停车位利用率平顶山市老城区人口密集,商业繁华,由于历史原因,停车场先天不足,近年来,老城区旧城改造发展很快,同时平顶山市机动车不断增长,小汽车数量突飞猛进的增长,停车难成为主城区一大难题,而且这种趋势愈演愈烈,是当前城市管理中待解决的问题。
2019年市城管局经过对市区实地调研后,结合实际情况,经过与自然资源规划局和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研究,报市政府同意,初步选择黄金海岸二期、东苑社区花园、三七街游园、湛北路长青路口小树林、西苑小区北门等20个停车场地规划建设停车场,此项工作2020年4月由市政府协调转给住建局负责建设,建成以后归城管局管理。目前自来水公司立体车库176个车位已交付使用,中兴路北地下停车场800个车位马上交付使用。
平顶山市城市管理局广泛研究国内外城市治堵和停车场建设管理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启动平顶山市智慧停车平台建设,其目标是全市停车场(包括国有和民营)经营有序、管理规范、方便市民,并不是建几个立体停车场,也不是每个停车场都能够识别扫码收费就叫智慧停车,而是将全市整合所有国有和民营停车资源全部联网建立一张图,实时动态显示,利用数字平台实现停车诱导和快速收费类似ETC又比ETC功能强大的系统,一次绑定,全程通行,实现无感支付,减少堵车因素,提高所有车位利用率和出入停车场通行效率,方便市民出行,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平顶山市智慧停车平台首批计划联网141个重点公共商业类停车场,目前已对接联网81个停车场,安装物联感知设备155套,联网率达到57%,21个停车场已开通无感支付(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居然之家、鹰城广场、河滨公园北门、派德广场、亿昇花园西广场、体育村等),智慧停车“平顶山模式”初显成效,智慧停车建设已被省政府市政府列入2021年度重点工作,省住建厅将此模式全省推广。市政协副主席已将我市智慧停车建设确定为他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河南省《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2019年11月30日,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平顶山市城市综合执法局部分行政执法职权的通告》(2019〔1〕号),将静态交通违法停车处罚权交由平顶山市城市管理局行使,这是从公安部门转隶过来的职责,是中央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违章停车处罚权转隶到平顶山市城市管理局(城市综合执法局)后,与智慧停车管理形成了“先服务、后强制”的管理模式。静态交通执法工作开展以来正逢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了解决停车难问题,我们去年下半年施划了10797个路内机动车停车泊位,今年计划再增加约5000个临时停车位,扩大施划3600处非机动车停车位,这也是本着市委提出的“应划尽划”原则和城管局“先服务后强制”的理念开展的静态交通管理工作。
二、住建系统积极推动平顶山市路内路边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停车泊位建设项目、湛河体育公园综合建设及地下停车库项目建设
去年以来,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缓解停车难问题,根据市政府工作安排,市住建局负责推动平顶山市路内路边智慧停车管理系统(智慧停车城市级管理平台及市区路内路外停车泊位建设项目)和湛河体育公园综合建设及地下停车库项目建设,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初步设计中,两个项目的建设内容和规模具体如下: 一、智慧停车城市级管理平台及市区路内路外停车泊位建设项目,涉及卫东区、新华区、湛河区、示范区、高新区的92条道路,设置停车泊位6968个;路外停车场48处,停车泊位1144个;建设停车管理系统平台1套。 二、湛河体育公园综合建设及地下停车库建设项目,位于湛南路与凌云路交叉口西北角,总建筑面积18404.13m2,其中 地下建筑面积8956.60m2、地上建筑面积9447.53m2,建设停车泊位470个,其中包括106个新能源车位。目前,正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修改完善初步设计,待修改后的方案通过后,住建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后续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以缓解城市停车压力。
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多措并举,整治交通秩序,营造安全、有序、畅通、文明的交通出行环境
(一)开展专项行动,整治交通秩序。近年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严格、规范、文明开展路面执勤执法,持续开展“平安守护”专项行动、“减量控大”专项整治等一系列的交通秩序整治行动,以“防事故、保畅通”为目标开展各项交通管理工作。今年,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公安局专门下发《2021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国家卫生城市复检市区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方案》,全面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工作,重点突出市区商场、医院、学校等周边易堵路段和点位,强化路口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随意变更车道等交通违法行为,同时加大路口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秩序管理,通过定点执勤和流动巡逻相结合,人防和技防相结合,努力提升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法治意识、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打造安全、有序、文明、畅通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全市共查处酒驾1438起,其中饮酒驾驶975起,醉酒驾驶463起,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横道、翻越护栏等9288起,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占用机动车道等交通违法23934起,国省道沿线货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14291起,国省道沿线超速148起,超载2112起,农村地区道路未悬挂或不按规定悬挂机动车号牌43起。
(二)强化疏堵保通,优化交通管理。1是保重点。突出市区医院、大型商场超市、中小学门口等重点拥堵点段,按照“一点一策”的原则精准制定交通管控方案,综合采取设置单行道、增设临时停车位、“护学岗”等方式优化交通组织,避免拥堵、快速通行。2是管高峰。市区交警部门紧紧抓住创建文明城市的有利契机,交管支队领导一线执勤,全体交警和新招录的400余名辅警全员上路,加强市区早、中、晚交通高峰执勤,延长高峰岗执勤时间,有效疏导学校、医院、大型商场等周边区域易堵路段。同时,动员辖区内各类企业开展文明交通志愿者服务,缓解市区交通拥堵现象。3是机动巡。交警、特警铁骑机动队驾驶摩托车在主要路段不间断巡逻,随时疏堵保通。四是配信号。对市区130余个路口逐一流量分析,合理调整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设置平峰、高峰、白天、夜间4种模式,开设绿波带,使车辆通行率大幅提升。
(三)加强警媒联合,倡导交通文明。利用市区大型商场超市、市区公安警亭、入市卡口及主要路口LED显示屏不间断播放文明交通宣传标语;每天通过电视游走字幕、微信推送、手机短信、执法活动现场直播等形式强化文明交通社会关注度;通过在平顶山广播电台、平顶山电视台、平顶山日报、平顶山晚报等本地主要媒体连续报道、组织专访、邀请媒体记者随警作战等多种方式,高频次、大密度、全时段跟进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等新媒体渠道,发布整治行动工作动态,强化警示教育作用;依托车驾管服务、事故处理、交通违法处理等窗口单位,加强文明交通阵地宣传教育,并组织开展文明交通“七进”主题宣传活动,暨“进入校园、企业、农村、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进驾校”开展文明交通宣传,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今年以来,共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5000份,张贴悬挂标语、横幅800余条,制作宣传展板80块,曝光机动车违法行为10期、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违法行为6期,编发“教育整顿·我为群众办实事”10期,推送“创文攻坚交警在行动”专题稿件10余篇,微博播发宣传内容120余条,拍摄抖音短视频30余部,并被公安部交管局、省交警总队、平顶山日报、平顶山电视台等新媒体采用播放。同时,在平顶山广播电台“走进直播间”栏目制作专题宣传节目,联合平顶山电视台“畅行鹰城”栏目制作节目10期,警企联动10余次,受众群体达到10万余人,营造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四、宣传部积极做好文明交通宣传教育,持续做好社会舆论监督工作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署,平顶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制定了《平顶山市2020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其中,文明交通宣传教育是此方案中的重要内容。下一步,宣传部将持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文明交通良好社会氛围。 首先,大力宣传我市市、区两级机关单位分包市区道路工作制度,以城市主要道路交通路口和交通高峰时段为重点,以“文明交通示范岗”为辐射中心,积极开展交通疏导,维护交通秩序、劝阻不文明交通行为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司机朋友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养成“红灯停绿灯行”的良好交通习惯。对公交车和出租车驾驶员以及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文明服务培训,增强他们的文明出行意识。其次,利用新媒体,尤其是用好新闻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平台,围绕市民关心关注的文明交通主题,积极互动交流。市属各门户网站充分发挥网络互动性强的特点,主动设置议题,引导广大网友参与互动,积极引导网络與论走向,促进广大市民提升文明交通意识。再次,对市民不文明行为进行集中曝光。重点曝光乱闯红灯,横穿马路,翻越护栏,车外抛物等不文明行为。
再次感谢您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吸纳您的建议,市城市管理局将协同各单位以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契机,充分挖潜停车资源,合理施划停车泊位,推进智慧停车联网工作,科学配置停车资源,提高停车泊位利用率,有效解决群众停车难问题。持续开展市容秩序整治工作,严查违法停车行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城市管理工作水平,努力为全市人民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畅通、文明的交通出行环境。
2021年6月13日
联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 联系人:晋芳 电话:263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