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平政办〔2020〕11号
  • 索引号
  • 005452065/2020-00007
  • 发布日期
  • 2020-06-29
  • 有效性
  • 主题分类
  • 政府办文件
  • 体裁分类
  • 意见
  • 服务对象
  • 全社会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西部浅山区复合型产业示范带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发布日期:2020-06-29 浏览次数: 浏览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平顶山西部浅山区复合型产业示范带(以下简称产业示范带)主要涉及汝州市、宝丰县、郏县、鲁山县、石龙区5个县(市、区)30个乡镇(街道)。该区域多为浅山丘陵地带,水资源不足、灌溉条件差,农业传统种植效益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欠账多,是我市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较重的地区之一。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产业示范带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比较优势,充分发挥政府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先行、市场资源配置、龙头示范引领、科技创新驱动的作用,坚持市级统筹指导、县级规划主导、部门政策服务的工作机制,推动高端林果种植、生态畜牧养殖、循环高效农业、休闲观光、综合加工和信息物流等大批产业项目快速落地,形成西部浅山区复合型产业示范带“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竞相发展、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新局面,使该区域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建设目标

到2025年,产业示范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布局更加优化,绿色发展特色鲜明,农业竞争力加速提升,区域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增收致富。届时,该区域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2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0个百分点;畜禽养殖达240万头畜位,规模养殖化比重达到65%以上,畜禽养殖场(小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100%,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100%;建设20个农业休闲旅游观光点;培育农产品品牌12个以上,“三品一标”农产品新增10个,产量占农产品总产量的比重达到60%以上;主要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0%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有关县(市、区)要按照产业示范带建设总体要求,结合各自区域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聘请专家精准把脉,发动群众广泛论证,突出区域特色亮点,着眼前瞻性,立足可行性,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不搞大毁大建,确保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突出抓好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不断提升区域承载能力,为产业示范带发展壮大做好充分准备。要统筹谋划项目库建设,以项目建设落地为抓手,形成上下游紧密协作、产业链相互融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复合型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二)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广泛动员乡贤、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转业退伍军人和返乡大学生“新四军”力量,创办或领办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电商企业,加快培育一批运作机制新、带动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经营管理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立足现有农林牧和文旅企业,通过外引内联、购并重组、参股控股等形式,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功能互补性强、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探索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模式,细化分工协作、扩大经营规模、强化利益联结,打通从农业生产向二三产业的连接路径,把“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有效对接起来,促进企业经营、合作经营、家庭经营协同发展,同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共享农业现代化成果。

(三)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产业示范带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工程,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依托现有畜牧、林果、食用菌、文旅等基础产业,瞄准产业链上下游,精确绘制“四张图谱”,积极推行“四个拜访”,大力开展专业机构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飞地招商等,实现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拓展区域内未利用地和一般农用地的集中连片优势,有针对性开展招商引资,科学合理布局一批农林牧园区、设施农业园区、冷链加工物流园区和田园综合体,提升产业融合度、生态循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大主导产业和高端富硒特色农产品推介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参加农业展示展销会、经贸洽谈会、投资贸易会,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产业示范带在省内外的影响力。

(四)创新科技支撑体系。建立科技服务团队,发挥市农科院专家团队优势,融合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中高级技术人才,吸纳基层农技推广人才,贯通市、县、乡、村一体化技术服务体系。重视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培训,为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奠定人才基础。搭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充分调动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积极性,促进科技研发与项目建设的有效对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

(五)提升质量安全水平。依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完善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重点抓好畜产品、富硒林果和菌类等食用农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监管平台,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把农产品质量检测关口前移到各类生产基地,对农产品实行“从田间到市场”的全程质量管理;提升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能力,建立全程追溯协作机制,严格生产基地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管理,对产业示范带农产品实行全过程的追溯管理。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打造一批具有产业示范带地域特色、市场占有率高、消费者放心的名优产品品牌。

(六)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产业示范带建设的点睛之笔、关键一环。科学有序开展乡村规划工作,逐村审核公示“两图一表一说明”,廓清村庄发展目标和定位、村域空间规划、居民点规划、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下大力气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开展“三清”工作,分区分批完成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空心村治理和“厕所革命”。深入开展乡村绿化美化,抓好乡村道路行道树栽植和廊道绿化,注重廊道绿化与园区林果的有机结合,推进森林乡村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产业示范带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提升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水平,扩大“一村一品”产业覆盖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西部浅山区复合型产业示范带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指导工作。各县(市、区)要把产业示范带发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抽出专职人员具体抓好发展规划和组织实施等工作。市、县两级有关部门要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确保产业示范带发展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二)强化政策支持。市直各部门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支持产业示范带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技术研发推广、成果转移转化、企业人才引进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市、县(市、区)财政要将示范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列入预算,对发展成效好的企业及大户给予激励性奖补。鼓励农民以土地参股,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支持金融和保险机构、融资担保平台为符合条件的产业示范带建设项目和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吸纳社会资本大规模向产业示范带流动,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三)建立推进机制。围绕产业示范带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制定定期观摩考评办法,实施奖惩激励措施,督促加快建设进度。各县(市、区)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将确定的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将产业项目落实到园区和地块,挂图作战,全面推进,确保产业示范带发展各项工作落细落地。

(四)搞好宣传引导。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建设产业示范带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以及在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好经验、好做法,激发干部群众热情,凝聚社会各界共识,为产业示范带建设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

2020年6月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