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围绕乡镇敬老院转型、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能力提升、农村幸福院建设、医养结合等内容,深入县(市、区)、乡(镇)开展了两个月的调研,并认真吸收了国家、省等相关文件精神,立足我市实际,最终形成了《平顶山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计划》)。
医养结合,共同打造老年友好型环境
《计划》重点任务“提升医养结合服务品质”中提到,要实施安宁疗护服务能力提升行动,3年后,安宁疗护机构(病区)覆盖所有县(市、区),且到2027年年底,实现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康复科比例达到100%;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年康复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以上;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率达到100%;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100%、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100%;老年心理关爱点覆盖所有县(市、区);创建国家级老年友好型社区3个、省级老年友好型社区5个、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4家。
老年产业,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养老,不仅要有所养、有所依、有所安,还要有所乐。
为适应老年人不断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计划》还将拓展老年教育办学主体,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教育产品和培训课程列入重点任务。
《计划》还鼓励发展老年数字教育新业态,支持通过网站、手机 App 等平台,开发线上授课、互动交流等产品。推动老年教育与老年旅游、机构照护等业态融合发展,支持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外部合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供主题游学、文化培训等服务,并计划到2027年年底,每个县(市、区)建设1所社区学校(老年学校);实现全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增长到100家以上,且要打造10个知名养老服务品牌;全市发展老年用品制造企业5家以上、老年用品租赁试点10家以上,打造不少于3个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
细化措施,压实责任完成目标任务
除了提升医养结合服务品质、支持养老产业发展,《计划》还围绕完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大力发展康养服务、强化养老服务要素保障等三项重点任务,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在完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方面,实现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养中心、市第六人民医院健康养护院等项目建设;依托市老年活动中心,打造多功能、高档次、现代化的老年人综合性活动场所;推进县级特困供养机构改造提升,建设老年人学习活动中心;加快推进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开展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加大村级互助合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加大村级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7年年底,全市11个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100%,每个县(市)要建有面积不低于7000平方米的老年人学习活动中心;实现86个乡镇敬老院全部转型,59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部完成提升达标;全市所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完成提升达标并具备老年助餐服务功能,村级互助养老服务辐射全市30%的行政村,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0000户等目标任务。
在大力发展康养服务方面,要打造一批品牌康养目的地、推出系列康养旅游精品线路、促进康养用品产业发展等。《计划》明确到2027年年底,新创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1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3个,建设中医药康养基地2个,打造6个以上“候鸟式”养老基地;依托我市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打造10条以上康养旅游精品线路;推动康复辅具产业集聚发展,着力发展智能化康复治疗器械等系列产品。
在强化养老服务要素保障方面,加强养老服务用地保障、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养老服务资金支持、加快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强化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到2027年年底,完成全市新建城镇居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100%达标;加大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对养老服务的投入力度,将不低于55%的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做到养老护理员应培尽培,全市打造5家养老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或实训基地等。
随着《计划》的贯彻落实,预计到2027年年底,我市“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家庭”五级养老服务网络将进一步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将全面构建,基本形成兜底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