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担使命 奏响发展最强音 ——2024年我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5-02-27 浏览次数: 浏览

记者 孙聪利历史见证壮阔征程,时间镌刻奋斗足迹。

回望2024年,一场场接地气的理论宣讲活动,把党的创新理论化作“百姓话”“家常话”,从社区讲堂到田间地头,从线上云端到文化广场,走进群众、浸润心田;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的新闻报道,全景记录鹰城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的生动实践,展现这座城市拼搏奋进的强劲脉搏;一场场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绘就市民精神家园的“诗与远方”;一个个关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动人事迹、凡人英雄,汇聚出文明鹰城的点点星光……

这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扛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坚持守正创新,主动担当作为,不断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展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

高擎旗帜 铸牢思想之魂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

2024年,我市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抓常抓长上下功夫,在求深求效上做文章,全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宣讲、教育培训,引导干部群众学思想、悟真理、明方向,推动理论学习、宣讲、阐释全面开花。

强化理论学习。推动完善“第一议题”学习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服务市委常委会会议“第一议题”学习29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10次,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举办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班,200余名干部集中“充电”,理论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活化理论宣讲。精心组织宣讲队伍,用好各类宣传阵地,丰富拓展“七种模式”,组织市县两级开展宣讲5300多场。宝丰县依托国家级说唱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独特优势,组织曲艺艺人开展“文艺+宣讲”;叶县开展“小庭院、大讲堂”宣讲,将“高大上”的理论转化为“接地气”的语言,把宣讲由“会场”延伸到“现场”,让党的创新理论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深化理论阐释。组织社科界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开展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评选出2023年度优秀社科成果219项,确定2024年度立项课题964项。同时,用好《平顶山日报》“理论”专版、社科联《求索》杂志等载体平台,刊播相关稿件(视频)5100多篇(条),深入解读阐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重大措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旋律高昂 唱响奋进之歌

“魅力鹰城 汝瓷之源”主题宣传全网阅读量超2.5亿次。湛河区麦收暨和美乡村建设报道在央媒平台同步播出,点击量“1000万+”……

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2024年,我市新闻宣传工作紧扣主题主线,围绕中心大局,坚持“融合、联动、统筹、扩面”的工作理念,不断提升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强信心”为重点强化正面宣传。制定《加强重大主题报道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三专两审”选题策划报道机制,策划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重大主题宣传,围绕科技创新、“两城”建设等中心工作,统筹推进各类宣传,引导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持续鼓干劲、树形象,全年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发稿9500余篇,强有力的舆论宣传为城市发展唱响了主旋律、提振了精气神。

“促融合”为手段创新媒体发展,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纵深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平顶山日报社新媒体总用户数近1600万,平顶山广播电视台22件作品在河南广播电视节目评选中获奖,其选送的《汝窑的前世今生》AI版获得国际科教影视最高奖“中国龙奖”金奖,全媒体平台矩阵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展形象”为关键开展对外宣传。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等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8场。成功举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平顶山专场新闻发布会,人民日报、大公报等30多家媒体参加,推送相关报道130多篇,有效传递了权威声音。同时,聚焦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持续用力做好对外宣传,汝瓷文化、马街书会等特色IP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文旅融合 擦亮城市名片

在深圳文博会的展厅里,汝瓷展位前人头攒动。国家级说唱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里,马街书会的鼓书声从未间断。《寻迹苏东坡》系列节目更是创下“2000万+”的阅读量。汝瓷产品成为国礼,捶丸技艺亮相巴黎奥运会……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2024年,我市立足特色文化和资源禀赋,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推动文化文旅融合发展,让城市文化更加出彩。

文化品牌建设持续深化。大力振兴陶瓷产业,成立市陶瓷发展促进中心,发起成立河南省陶瓷艺术协会,举办一系列陶瓷文化活动,谋划实施陶瓷产业项目30多个,推出陶瓷文化之旅线路5条,平顶山的陶瓷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持续弘扬说唱文化,国家级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稳步推进,成功举办“说唱宝丰幸福家园”成果交流展,马街书会实现常态化演出,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不断讲好“三苏”故事,成立工作专班,召开座谈会,郏县成功入选“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城市名单,“三苏”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不断优化。成功召开市文联第三次代表大会,文艺家协会换届工作顺利推进。举办“翰墨润鹰城”美术书法作品大赛等活动,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创作推出各类文艺作品2000余件(篇/幅),一批作品获得国家、省级奖项。广泛开展“新时代、新征程、新风貌”十大群众文化活动,承办全省群众合唱大赛决赛等赛事,组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全年共组织群众文化活动3万余场,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出“乐享文化云”特色数字应用平台,新建乡村文化合作社60个、城市书房10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5个,“和光同行·星光夜校”文化服务品牌入选全省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红榜,平顶山文献馆开馆运行,优质文化供给更加丰富。

文化遗产保护全面加强。鲁山仙人洞遗址等深入发掘,楚长城(叶县段)保护利用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清凉寺汝官窑遗址考古工作站挂牌运行,建立汝瓷文化资源保护名录数据库,3个项目被评为河南省“文明探源我来说”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文明实践优秀推介项目。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前期基础性工作,5人入选第六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数量全省第一;1人入选“中国非遗年度人物”100位候选人名单,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先进集体,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显著。

文旅文创融合深入推进。实施旅游景区质量提升行动,获评4A级景区1个、国家甲级旅游民宿1个等。持续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在建项目129个,完工项目104个,完成投资238.17亿元。举办四季文旅推介和促消费活动100余场,全市接待游客5910.80万人次,同比增长11.91%;旅游综合收入385.4亿元,同比增长12.26%,文旅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向上向善 涵养文明新风

马豹子获评省助人为乐道德模范,胡中辉获评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另有5人荣登2024年度河南好人榜,1人获得“河南新时代好少年”称号……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也是城市发展的不懈追求。

2024年,我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让文明之花在鹰城大地处处绽放。

以价值引领助力文明培育。广泛弘扬主流价值,扎实开展“新时代 新征程 争出彩”十大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精心组织“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教育活动,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发现鹰城榜样力量——最美人物”宣传推介活动,1人入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人入选河南省道德模范,1人入选“中国好人”,10所学校获得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以改革创新推动文明实践。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为“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全年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300余场,6个文明实践项目入选河南省文明实践项目展示交流活动,入选总数和一类项目数量均为全省第一。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开展天价彩礼、殡葬改革领域专项整治,各县(市、区)共排查整改具体问题332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以共建共享引领文明创建。以全民文明习惯养成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为总体目标,坚持系统观念,狠抓过程管理。新华区开展“随手拍”活动,探索建立临街商户“门前五包”机制,成立商户自治委员会65个,采取分级促改等方式推进环境整治走深走实。卫东区开展治堵、治乱“双治”专项行动,有力推动市容环境不断改善。湛河区以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心提档升级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024年,一路繁花。2025年,步履愈坚。站在新起点,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有力的工作举措,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推动平顶山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