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5452487/2023-00011
  • 发布日期
  • 2023-05-10
  • 主题分类
  • 2023年
  • 体裁分类
  • 其他
  • 服务对象
  • 全社会
关于推广“女童保护一校一讲师”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3-05-10 浏览次数:239 浏览
建议号
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90号
建议人
​刘军慧
标题
关于推广“女童保护一校一讲师”的建议
建议内容

近年来,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时有发生,不仅给相关学生、家庭造成严重伤害,同时也严重危害校园安全和社会稳定。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重点关注青少年群体,通过开展性道德、性健康和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干预,减少非意愿怀孕和性传播感染等情况的发生。2021年,教育部将性教育课程纳入学校义务教育框架,进入了快车道。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同日还颁布了《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两者明确将性教育纳入学校的义务教育内容。为此,“女童保护”工作的具体实施更具必要性和重要性。

“女童保护”工作注重预防,为增强我市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强化安全防范知识教育,2020年以来,市妇联便依托平顶山市鹰城心理健康发展中心的讲师,在部分中小学、村(社区)开展送“女童保护”公益课活动,看起来很简单的儿童防性侵课程,包含了很多安全常识,涉及儿童性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工作学、教育学、法学、犯罪学等多个领域,专业讲师通过问答、游戏、情景模拟等方式,教授女童如何自我保护、防范性侵害的常识,得到学校、老师及家长的一致好评。市妇联还与市委政法委、市教体局等相关部门创新开展“佑未来 护成长”专项活动,建立完善女童保护“宣传教育、摸排建档、4+1工作”机制,形成了“家庭、社会、政府”一体化的女童社会保护工作格局。

但儿童性侵普遍存在的事实远超人们的想象。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超 6 万人侵害未成年人被公诉,其中性侵犯罪就达 27851 人,这还只是进入司法程序的案件数量,它还不包括案发后受害人及其家属没有报案、选择私了等未进入司法程序的案件。女童保护团队作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发现很多孩子遭遇性侵,尤其是一些持续多年的性侵案件,正是因为孩子羞于说出口,孩子和家长的防范意识和知识都极度缺乏造成的,大人传递给孩子的概念是,连基本的生理知识都在回避。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女童保护开展情况不均衡,城市地区对女童保护工作较重视,农村贫困地区对女童保护工作存在懈怠情况,监护人对女童安全缺乏保护意识。即使在教育相对发达的城区,学校和家庭教育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盲区。二是大部分学校女童保护课程依托志愿者团队授课,女童保护课程进校园渠道不畅,女童保护专任教师缺乏。三是女童保护教师培训工作缺乏政府的支持参与,开展阻力较大。因此,我市推广女童保护一校一讲师工作,着力在全市中小学培育一支可以胜任预防性侵害教育的专门讲师队伍,建立常态化预防性侵害教育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建议:

一、在中小学开设女童保护课程。一是在中小学定期开设女童保护相关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二是组织编写女童保护专用教材。由教育部门牵头,组织检察院、法院等相关部门和心理学、儿童保健学等学科专家共同编写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保护专用教材,实现女童保护工作系统性推进,达到女童保护课程培训地市级全覆盖。

 二、加大女童保护师资培养力度。一是开展女童保护教师培养计划,为女童保护一校一讲师储备师资力量的支持。二是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解决专任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三、多方联动形成女童保护合力。深化佑未来 护成长专项活动,教育部门要普及防范性侵害的相关知识,教育孩子们学会爱护自己的身体,遇到危险时,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妇联组织要在乡镇(街道)、村(社区)普及提高女童保护安全意识,了解和掌握教育、保护孩子远离性侵害的方法;民政部门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的保障工作 ,要切实履行民政部门兜底监护职责,对处于监护不力或受委托监护人无监护能力状态的农村留守儿童,要依法及时给予临时监护;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继续加大打击性侵未成年犯罪力度,做好预防性侵普法宣传,共同推动预防性侵害教育的常态化和全覆盖。


承办单位
市教育体育局
办理结果
A
答复内容

刘军慧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广女童保护一校一讲师”的建议收悉。经与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市妇联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您结合实际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对今后我们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据了解,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曝出多起14岁以下女童遭遇性侵案例。2013年6月1日,全国各地百名女记者联合发起“女童保护”公益项目。2015年7月6日,“女童保护”升级为专项基金,设立在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下。“女童保护”以“普及、提高儿童防范意识”为宗旨,致力于保护儿童,远离性侵害。目前,我市依托平顶山市鹰城心理健康发展中心的讲师,开展“女童保护”公益课活动。开展“佑未来 护成长”专项活动,建立完善女童保护“宣传教育、摸排建档、4+1工作”机制,形成了“家庭、社会、政府”一体化的女童社会保护工作格局。在“女童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不断增强防性侵教育科学性。联合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区分年龄段,区分性别,区分教师、家长、学生不同群体,加强对防性侵害教育特点的研究,科学制定计划,编制教案,通过开展课堂教学、知识讲座、特殊主题活动或者编印知识宣传手册等形式,开展性知识教育、健康卫生教育、预防性侵犯教育等,提高师生、家长对性侵犯犯罪的认识。借力互联网+教育优势,利用网站、公众号平台等宣传相关知识,督促各学校运用利用“校园安全教育平台”的网络资源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学习。市妇联针对当前儿童犯罪增加,法治教育比较薄弱的特点,通过以案释法、故事融入的形式,将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如何防止家庭暴力、保护人身安全等知识作为巡讲内容,增强广大儿童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提高女童预防性侵及自我保护能力。

(二)积极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氛围。协同公安机关等部门定期对校园及周边安全形势进行分析研判,联合公安、卫生、食药监等部门定期对校园周边开展综合整治,排查隐患。协调公安部门重点排查民办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寄宿制学校内部及周边的安全隐患,严厉打击对少年儿童性侵犯的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加强校园周边巡逻防控,防止发生社会人员性侵犯在校女学生案件。利用“互联网+教育”优势,在全市中小学校门口安装智能人脸识别系统,一旦有不明身份的人试图进入学校,系统便会在后台自动报警,提醒学校作出防范;同时,该系统与当地公安部门形成数据连通,将抓拍到的可疑人员图像提供给当地公安部门进行比对,发现异常情况,由公安部门迅速做出处理。

(三)努力探索构建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家访、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等方式,提醒家长尽量多安排时间和孩子相处交流,切实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责任,特别要做好学生离校后的监管看护教育工作。让家长了解必要的性知识和预防性侵犯知识,并通过适当方式向孩子进行讲解。建立中小学生性侵犯案件及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学生在学校内遭受性侵犯,学校或家长要立即报警并彼此告知,同时学校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报告时相关人员有义务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严格保护学生隐私,防止泄露有关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信息,避免再次伤害。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协调相关部门,成立讲师团。以“女童保护”一校一讲师工程为载体,继续在小学开设《爱护我们的身体》课程,印发《女童保护基金防性侵手册》等形式在全市小学生开展预防性侵害教育,提高师生、家长对性安全教育的认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了解预防性侵害知识,知晓什么是性侵害,遭遇性侵害后,该怎么办,学习和掌握防性侵的知识和技能等。第一阶段,通过开展“一校一讲师”工程,实现预防性侵害教育的“常态化和全覆盖”。“常态化”是指利用学校的主题班会、延时服务时间,在小学各年级开设“预防性侵害教育”课程,让“预防性侵害教育”成为小学生的“必修课”。“全覆盖”是指通过在全市各小学持续开课,让“预防性侵害教育”覆盖到我市的每一所小学,覆盖到每一个小学生。第二阶段,在小学普及《爱护我们的身体》课程之后,逐渐将对象扩展到幼儿园、教师、家长。

    二是市检察院继续落实高检“一号检察建议”联合公检法司等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研讨交流,对我市未成年人安全防范保驾护航。

    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将儿童防性侵教育纳入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小学和幼儿的必修课,使孩子们提高防性侵意识,并普及掌握防性侵知识。教育部门安排专门科室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把防性侵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安全教育课时,安排各学校选送预备讲师经培训考核合格后,讲师在本学校进行授课,作为老师正常授课课时,在本校每学期全体学生普及一次,教育部门每年组织一次优质课评比,评出先进在全市进行巡回授课,学期评先时,可以作为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的加分项,鼓励老师们积极参与。

    四是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等部门对“女童保护”儿童防性侵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能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22年4月2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