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总有效率达90%以上。在中小学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是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的关键举措,不仅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意义重大。
2017年4月,浙江省发布了全国首套小学中医药教材《中医药与健康》,并于该年秋季进入全省小学课堂;随后,北京、河北、内蒙古、甘肃等地也在不断落实中小学中医文化教育。然而,调研数据显示仍有很多学生并未接触到中医药文化,一些学校只挂了宣传版面,并未真正落实。目前中小学课程及我们国家总体健康素养、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存在的问题如下:
1.现行教材中没有收录中医经典篇目。现行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共367篇课文,发现唯一一篇与中医有关的是《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占比0.002%。蕴含中医哲学智慧和养生健康理念的经典名篇却没有被收录。
2. 临床可见大部分中小学生对健康无意识,对中国传统精粹的中医知之甚少,正是从小没有树立健康的理念,持续不良生活习惯,导致我国普遍慢病、重病年轻化,不孕不育率大幅度上升。
3.大学中医院校的学生学习中医,因为传统文化的缺失,导致对中医理解出现偏差,不能很好的传承中医的精髓。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在历史方面介绍中医经典名著的主要内容,使学生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认识中医蕴含的整体系统思维、天人和谐等思想,介绍中医的代表人物和成就,使学生认识中医在救死扶伤、强身健体方面的作用,学习医者的仁爱之心;202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就很适合在中小学推广。
2.在体育方面引导学习传统健身功法(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
3.在地理方面,纳入我国古人在探索自然与人文环境方面积累的知识与成就,帮助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领悟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感受人地和谐之美,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4.多措并举
结合我省中医药文化资源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校本选修课、综合实践课、研修课等不同课程类型,讲授中医基础理论课、中医适宜技术以及中医文化经典等内容;也可以将中医药文化与生物、化学、通用技术等学科结合,开展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另外,可以开展中药种植基地与文旅结合,让中小学生定期到基地做活动。
5.活动建议
校内活动:可以成立学生中医社团,组织《黄帝内经》知识大赛,定期开展知识讲座、中医保健操等社团活动,还可以开发中医三字经的快板、中医京剧、中医辩论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组织开展中草药种植,开设中医药文化主题德育课,设立校园传统文化节或中医药文化节。
6、带教老师遴选:可政府主导,由卫健委、教体局共同参与,从我市名老中医、中医药专家团队中遴选中医药文化带教老师,也可从中医院校聘请名师为我县中小学定期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