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社会发展极快,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满足不了飞速发展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造成了企业缺人才,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让教育走出象牙塔,让企业走入学校,衔接起培养与使用的纽带,才能促进社会繁荣发展。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要求,“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延伸职业学校办学空间。” 校企合作的升级版----产业学院作为职业院校的一种新的办学形态,应运而生。具体上说就是解决校企合作浅层次、低水平状态,解决产教融合还存在松散式、“两张皮”现象,由此开展的校企共建产业学院的探索,为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找到了一个新的平台和载体。也就是企业和高校联合培养一批人才,这些人才能够很快地服务于当地产业,服务于经济建设。
产业学院是立足区域产业发展,依托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整合院校和行业企业优势资源共同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共同体。具体要求:高校专业好,地方产业好,企业效益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一、建设产业学院(校企合作)的意义:
一是促进人才培养的供需对接。产业学院通过校企共同开展专业规划,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建设课程,共同组织教学实施和实习实训,真正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实现高校毕业生无缝对接就业,提高高校就业率。
二是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以产业学院为平台,打通了企业和学校的“旋转门”,实现了企业工程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的双向流动。
三是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企业和学校依托产业学院整合双方资源,共建技术创新和转化平台,共建公共实训基地,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发挥产学研用合作示范影响,更好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郏县陶瓷工业园区,已形成了以陶瓷研发、生产、销售为主,运输、包装、餐饮等产业配套,功能基本完善的现代化陶瓷生产集散地,现入驻大型陶瓷企业100余家,年产量达到10亿余件(套),产品主要有仿古建筑瓷、工业陶瓷、日用瓷、卫生瓷、工艺瓷、出口炻瓷等8大类别3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区、市)及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园区年产值超50亿元,带动周边村民就业1.2万人。
加强校企合作后的收益情况:
一是强化专业和产业的对接。充分利用任氏瓷业强大的专业化队伍、专业化生产设施和高校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充足的生源优势,紧紧围绕产业链打造专业群,促进地方经济建设。
二是实施校企人才共育。基于产业需求共同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政校行企多主体协同育人。
三是强化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双向交流、互融互通。强化课程与岗位的对接,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产业需求和岗位能力有机融合,有力促进企业的高水平发展。
四是建设高标准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同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共同打造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任氏瓷业产业学院可以满足学生能吃、能住、能训练、能学习、能操作,更好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五是打造协同创新平台。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社会服务,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机制,提高服务产业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
六是填补了郏县没有大专院校的空白。任氏瓷业与专业高校建设的产业学院(陶瓷学院),规格为大专。这将填补郏县没有大专院校的历史空白,为郏县的教育翻开新的一页,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化人才,将有力促进人才的快速就业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