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5452487/2023-00029
  • 发布日期
  • 2023-05-31
  • 主题分类
  • 2023年
  • 体裁分类
  • 其他
  • 服务对象
  • 全社会
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校企合作的提案
发布日期:2023-05-31 浏览次数: 浏览
提案号
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321号
提案者
​任皓宇
标题
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校企合作的提案
提案内容

现在的社会发展极快,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满足不了飞速发展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造成了企业缺人才,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让教育走出象牙塔,让企业走入学校,衔接起培养与使用的纽带,才能促进社会繁荣发展。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要求,“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延伸职业学校办学空间。” 校企合作的升级版----产业学院作为职业院校的一种新的办学形态,应运而生。具体上说就是解决校企合作浅层次、低水平状态,解决产教融合还存在松散式、“两张皮”现象,由此开展的校企共建产业学院的探索,为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找到了一个新的平台和载体。也就是企业和高校联合培养一批人才,这些人才能够很快地服务于当地产业,服务于经济建设。

产业学院是立足区域产业发展,依托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整合院校和行业企业优势资源共同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共同体。具体要求:高校专业好,地方产业好,企业效益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一、建设产业学院(校企合作)的意义:

一是促进人才培养的供需对接。产业学院通过校企共同开展专业规划,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建设课程,共同组织教学实施和实习实训,真正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实现高校毕业生无缝对接就业,提高高校就业率。

二是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以产业学院为平台,打通了企业和学校的“旋转门”,实现了企业工程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的双向流动。

三是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企业和学校依托产业学院整合双方资源,共建技术创新和转化平台,共建公共实训基地,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发挥产学研用合作示范影响,更好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郏县陶瓷工业园区,已形成了以陶瓷研发、生产、销售为主,运输、包装、餐饮等产业配套,功能基本完善的现代化陶瓷生产集散地,现入驻大型陶瓷企业100余家,年产量达到10亿余件(套),产品主要有仿古建筑瓷、工业陶瓷、日用瓷、卫生瓷、工艺瓷、出口炻瓷等8大类别3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区、市)及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园区年产值超50亿元,带动周边村民就业1.2万人。

加强校企合作后的收益情况:

一是强化专业和产业的对接。充分利用任氏瓷业强大的专业化队伍、专业化生产设施和高校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充足的生源优势,紧紧围绕产业链打造专业群,促进地方经济建设。

二是实施校企人才共育。基于产业需求共同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政校行企多主体协同育人。

三是强化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双向交流、互融互通。强化课程与岗位的对接,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产业需求和岗位能力有机融合,有力促进企业的高水平发展。

四是建设高标准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同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共同打造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任氏瓷业产业学院可以满足学生能吃、能住、能训练、能学习、能操作,更好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五是打造协同创新平台。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社会服务,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机制,提高服务产业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

六是填补了郏县没有大专院校的空白。任氏瓷业与专业高校建设的产业学院(陶瓷学院),规格为大专。这将填补郏县没有大专院校的历史空白,为郏县的教育翻开新的一页,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化人才,将有力促进人才的快速就业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承办单位
市教育体育局主办、郏县协办
办理结果
A
答复内容

任皓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校企合作”的提案收悉。经与郏县相关单位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您结合实际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今后我们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近年来,我市为全面贯彻落实《平顶山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平顶山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坚持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狠抓职教内涵,推动产教融合,稳步提升办学质量,实现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一、大力实施产教融合发展

创新推动校企合作模式,采取专业共建、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产业学院等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248”“一个小目标”。“1”是指建成一个基地,即:建成全国首个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人才培养基地。“2”是指搭建两个平台,即:举办平顶山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能力提升培训班和平顶山市产教融合论坛;召开河南省尼龙新材料教育联盟筹备会议暨平顶山市化学化工学会教育专委会成立大会,筹建尼龙新材料教育联盟,助推行业发展。“4”是指组建四个集团,即:建成全国煤炭高等职业教育集团、河南质量工程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平顶山学前教育职教集团、平顶山技工教育集团,促进校企“双元”育人。“8”是指挂牌八个学院,即:挂牌成立天通电力、郑煤机智慧矿山、尼龙科技、中平智能工程、尼龙新材料、电气装备、润泽餐饮、宇通汽车8个产业学院。学校和企业收获“双提升”,平高集团、河南贝特尔药业、河南铁福来装备制造股份、兴盾物业服务集团、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5家企业获批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其中,郏县职业教育以“服务郏县工业园区”为目标,现已开设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机电技术应用(智能制造)、计算机应用等9个专业课程,先后与河南艾通科技有限公司、郏县华邦电器炊具有限公司多家本地知名企业签订实习就业协议,并挂牌成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产、学、研、用、服”长效合作机制,实现校企互惠共赢。

二、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

一是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求,近两年高等职业学校新增云计算技术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等21个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新增新能源汽车应用与维修、化工工艺等26个专业。二是提升专业教师水平。制定下发《关于实施中职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2022-2025)的意见》,提升中职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组织市属中职学校优秀教师参加中职骨干教师培训与教师全员培训;与天通电力、宇通集团、平高集团等12家企业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三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获批河南省“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4所。借助高校师资和企业实践,在叶县中等专业学校开设尼龙新材料人才培养实验班,培养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努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加快提升专业建设与本地产业发展契合度,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增强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围绕服务平顶山市“四城四区”建设,大力打造一批富有优势和特色的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集群,进一步优化发展尼龙化工、电气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相关专业,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是规划合作办学。现已经规划郏县科技中专与河南机电工程学院合作办学,促成郏县科技中专、本地陶瓷产业、河南机电学院三方合作,形成“中职+企业+高效”三方协同联动的育人模式,努力促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今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

 

                               2023年5月1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