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5452380/2023-00004
  • 发布日期
  • 2023-05-08
  • 主题分类
  • 2023年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关于加大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发展 助推我市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3-05-08 浏览次数:274 浏览
建议号
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01号
建议人
杨海燕
标题
关于加大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发展 助推我市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建议内容

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全球、全国乃至我省、我市经济发展的比重越来越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为3.57万亿元,预计2022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我市如何抓住生物医药产业风口,助推我市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应加大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发展,推动本地化市场培育,助力企业拓展全国及国际市场,形成产业集聚化、规模化体系建设,优先采购本地产品及服务等,能够快速带动我市产业经济再上新台阶。建议从以下五个措施着手推动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建设。

一、鼓励出台地方性医疗器械产业分类发展政策,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我市应当结合国家相关产业发展政策,针对医疗器械企业的个性化问题,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做好企业的税费减免政策,建立健全土地使用、人才引进、企业融资、用电问题及招工难、用工贵和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奖惩机制等,打造优质营商服务环境。

二、加大推进人才培育引进机制,根据我市实施的“鹰城英才计划”,围绕我市生物医药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和积极培育的新兴产业等领域,制定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培育计划,采用“人才+项目+平台”形式,大力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带动关键技术突破和高端产业发展。

三、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向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布局和监管服务转变。完善科技评价机制,优化科技奖励项目,对生物医药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四、建立科技创新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优化投入方向和重点,提高生物医药重大创新平台运行经费补助标准,扩大创新产品政府采购规模。

五、加大培育和壮大医疗器械消费市场,支持我市本土化企业医疗器械产品优先采购。目前,国际国内医疗产业巨头产业链垂直垄断,对我市医疗企业产业生态造成严重影响,我市应培育本土的龙头企业制衡垄断,尽快合理转变生产格局,实现医疗器械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鼓励要求本土公立、民营医疗机构优先采购我市医疗器械企业产品;应加快引导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借船出海,加快与先进技术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加大对外贸易业务渠道建设;鼓励医疗器械企业从中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突破。

充分发挥生物医药产业引领作用,巩固生物医药产业核心主导作用,加快实施“北长垣、南平顶山”医疗器械产业规划建设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建议以圣光集团主体产业模块布局为引领,带动我市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化再发展。(一)加快我市高值医疗耗材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值耗材新产品成果转化及规模化生产机制落地,努力推进国内医疗替代国际进口医疗耗材,全面拓展我市高值医疗耗材全国市场占比和全球化业务渠道建设;(二)提升我市传统医疗器械产业如输注类、留置针类等主导产品迭代水平,现阶段我市输注类产能规模已被业界称之为全球输注大王,拥有雄厚的生产实力和先进的技术工艺,是我市优质的城市名片,未来以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技术为引领,升级迭代传统医疗器械产品,加大科技创新发展,走在时代发展前列,进一步稳固我市传统医疗器械市场重要地位;(三)以企业获得的国家级项目为发力点,将企业国家级项目作为我市重点发展项目,集中全市资源渠道,全面支持建设中国民用口罩六大品牌产业孵化基地、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产能储备企业基地、国家级防疫物资生产储备基地等,充分挖掘资源优势,转化成为推动我市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从而引领我市产业经济快速发展壮大;(四)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丰富养老服务和康复保健医疗产品供给,发展壮大养老康复产业。支持康复医院、护理院发展,推动医养结合,探索建立“医疗、护理、休闲、养生”四位一体的医养结合模式,加快医养康养综合体建设,发展高端健康养老产业,重点培育本土养老康复保健医疗用品生产企业,做好配套医疗资源建设,形成规模化效应,不仅满足于本土养老市场需求,更能打破市场壁垒,实现业务市场全国化目标,能够成为支撑我市区域经济增长的突破点。

未来,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医疗器械产业优势更加突出,下一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人才链,配置要素链,健全制度链,形成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创新生态。通过补链、强链、延链,在我市20-80公里半径范围,吸引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聚集,推动平顶山市打造出“北有长垣、南有平顶山”为国家地理标志的、全球有影响力的、百亿级高端医疗器械制造、国家级防疫防护用品制造、老年人康复保健用品制造产业链集群,全面助力推动我市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承办单位
平顶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办理结果
A
答复内容

杨海燕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发展 助推我市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与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市科学技术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局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布置该项工作,您提出的建议“应加大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发展,推动本地化市场培育,助力企业拓展全国及国际市场,形成产业集聚化、规模化体系建设,优先采购本地产品及服务等,能够快速带动我市产业经济再上新台阶。”十分及时的判断十分具有前瞻性,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提出承办意见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事业发展,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先后对我市生物药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做重要指示。2021年6月编制的《平顶山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专门提出着力构建“一主两优四新多支撑”制造业体系。“一主”即做大做强尼龙新材料核心主导产业,“两优”即加快发展电气装备、特钢不锈钢两大优势产业,“四新”即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储能四大新兴产业。对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总体布局,对化学创新药和仿制药、高端医用耗材、高性能医疗器械、医药中间体、生物制药、大容量注射剂、中医药等生物医药产业链,都进行了专门的谋划和布局。

从2021年起,市工信局牵头相关单位,以“万人助万企”为抓手,深入实施“八个深化”“八大专项”,用好“亲清政商关系信息化平台”,抢抓国家装型升级战略重大机遇,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不断为企业化解困难、争取各种政策支持,建立全市惠企助企政策清单,问题解决率99%,满意率100%。我市由市发改委、市大数据联合建设了平顶山市融资信用服务(信易贷)平台,目前平台已投入使用,进驻金融机构13家、企业27471家,完成授信2.68亿元。该平台网站支持企业自主注册、登录、发布融资需求和对接金融机构,为企业解决融资困难问题提供了新渠道。此外,市金融局收集、梳理了驻平银行业金融机构120种信贷产品,编制了《驻平金融机构信贷产品汇编》,目前该汇编已在“信易贷”平台“政策资讯”栏目对外发布,并正在通过政银企对接活动、市政府门户网站及其它媒体向社会宣传推介。

2023年,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的《关于围绕产业链开展大招商工作的通知》(平电〔2023〕9号),明确15条重点产业链作为招商主攻方向。其中生物医药产业链由市发改委作为牵头单位,市工信局等单位协助,梳理了生物医药产业重点事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大招商活动“四个清单”,强化生物医药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定期研判招引强链、延链、补链项目。

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2亿元左右直接跃升为2022年的20.85亿元,我市郏县、鲁山县也初步形成了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的领好势头。

特别是2020年到2023年的新冠疫情,以圣光投资集团为首的我市医疗器械产业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新冠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圣光投资集团旗下河南洁利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被工信部指定为国家疫情防控物资防护服保障企业,工信部专门派驻特派员驻厂指导工作。2020年2月1日下午,李克强总理专门与河南洁利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视频连线询问生产情况。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圣光集团作为医用耗材领域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医用耗材及器械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大力发展口罩、防护服、防护罩、手术帽、手术衣、热敷袋、积液袋、手术单组合包等医用耗材,输液用膜制袋、聚丙烯瓶、玻璃瓶、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等注射、输液耗材产品。以安全性、功能性为主要方向,推动医用耗材产品的高端化发展。同时,聚焦健康监测、远程医疗和康复设备领域,重点发展传感器辅助康复仪器、康复机器人等计算机辅助康复治疗设备,可穿戴、便携式、自助式健康监测检测设备等康复辅具,以及智能养老监护设备类康复辅具。


2023年4月2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