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5452110/2023-00007
  • 发布日期
  • 2023-03-29
  • 主题分类
  • 2023年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补齐职教短板+促进平顶山经济发展
发布日期:2023-03-29 浏览次数:349 浏览
提案号
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085号
提案者
王娜 李玉洁
标题
补齐职教短板+促进平顶山经济发展
提案内容

职业教育是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途径,利于提升就业、服务民生。从全面脱贫到巩固成果,再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技能型人才、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就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虽然我市不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与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市职业教育发展与群众的期盼和需求还有较大距离,整体发展质量不高,甚至在有些方面还存在较大短板。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缺少职业教育园区,职业学校校园土地面积问题亟待解决。全市职业学校都存在校园面积过小,基础设施较差等问题。例如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校园实际占地面积均不足500亩,与其它地市高职院校1000亩以上占地面积相比差距明显;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位置偏远,周围环境和硬件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没有土地证,缺少拓展空间;汝州职业技术学院起步晚,专业发展亟待提升;市区中职学校的校园面积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学校进一步发展。

(二)师资不足现象日益凸显。最近几年,随着我市职业学校扩招,师资不足,缺编严重,高层次人才外流,教学水平整体偏低,企业高技能人员与学校交流不畅。

(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硬件设施配套急需完善。职业院校建设经费紧张,尤其是中职学校和民办技校短板较大,亟需加强;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政策得不到保障,教学楼、实训楼、寝室楼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

(四)服务经济发展能力不强。专业设置不合理、专业与产业脱节、社会重视不够、办学体制不灵活、产教融合基础薄弱,难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五)整体布局亟需优化。职业教育结构规模不太合理,市属学校缺乏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意见建议

(一)整合全市职业教育资源,高规格建设职教园区。一是规划4000亩以上可容纳8万人的职教园区,建成集职业教育、实训、科研、居住、商业配套等设施于一体。每所高职院校规划用地1000亩以上,整合1-2所中职学校,统一建设学术交流中心、公共实训基地、教师公寓、医院等设施。二是政府统一调配资源,对我市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提高办学质量,发挥集聚效应,集中办好一批特色鲜明的特色校。

(二)高质量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是提升教师队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规定。实施全员培训计划,每年开展一次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技能大师、创新团队遴选。二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创设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落实职业学校用人自主权。实行“固定岗+流动岗”的教师管理制度,人社部门增设高级特设岗位,低职高聘、动态管理,滚动安排,用于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选聘一线优秀教师。发挥“招才引智”作用,灵活引进一批急缺的高技能人才。三是拓宽从行业企业选拔优秀教师的渠道,鼓励校企共建大师工作室、研发中心,打通校企人才双向流通通道,建立双向兼职的常态化管理机制。

(三)加大财政投入。一是保障职业教育建设经费。新增教育经费要向职业教育倾斜,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生均财政拨款机制和生均财政补助标准。二是支持国家“双高计划”项目建设,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支撑我市支柱产业发展。三是建立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监督制度。动态调整学费标准,将生均拨款标准落实情况与省级奖补资金、项目安排等挂钩。建立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将学生投保经费统一纳入公用经费开支范围。

(四)推动职业教育赋能区域经济发展,建立完善的校企对接机制。一是打造职业学校联合体。完善“引企驻校,引校入企,校企一体”的运行模式,为我市企业订向培养技术人才。二是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依托职业院校,锁定重点人群,加强校企合作,培训入驻企业人员,确保援企稳岗,开展多形式就业创业培训。三是加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设3-5个市级职教集团,6-8个产教融合型产业学院,4-6个集实践教学和真实生产于一体的高水平公共实训基地,2-3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6个高校双创孵化基地。四是重点培育和评选一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

(五)优化布局结构。一是构建符合平顶山实际的职业教育体系,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和层次。重点建设1-3所省级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5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推动市属中职学校进一步合并升级转制为高职院校。推动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河南省医药卫生学校)升级转制为医药专科学校。二是提升高等职业学校办学层次。重点建设2所省级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5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继续扩大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办高职本科专业数量和规模;推动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与本科院校联合举办高职本科专业。三是高标准建设一所职业本科大学。支持具有建设基础的高职院校补齐短板,达到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条件,全力推进升本工作;推进平顶山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新增1所省重点技师学院;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五是做好“中职、高职、本科”衔接工作。按照专业匹配原则,建立中高职一对一帮扶制度,明确帮扶对象,助力鹰城经济发展。

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市教育体育局 协办单位:市财政局
办理结果
A
答复内容

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

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085号提案“补齐职教短板+促进平顶山经济发展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协办意见函告如下:

提案中建议“加大财政投入。一是保障职业教育建设经费。新增教育经费要向职业教育倾斜,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生均财政拨款机制和生均财政补助标准。二是支持国家“双高计划”项目建设,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支撑我市支柱产业发展。三是建立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监督制度。动态调整学费标准,将生均拨款标准落实情况与省级奖补资金、项目安排等挂钩。建立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将学生投保经费统一纳入公用经费开支范围”的问题。我们认为提的非常及时、实际。

针对委员提出的问题,我们财政部门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19〕23号等文件要求。一是积极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确保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确保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二是全面落实公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足额落实生均经费标准,逐步提高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公办高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水平应不低于12000元,并根据发展需要和财力逐步提高。近年来我市高职学校生均拨款水平都超出了省定12000元标准,并获得了省级奖补资金。三是统筹利用上级转移支付、政府债券和本级教育资金支持职业院校加强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以及“双高计划”项目建设。四是根据《平顶山市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各市级财政计划投入6680万元,用于改善市级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提升我市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22年市本级已投入3000万元,用于支持市干部学校、市体育运动学校、外国语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五是拓宽办学筹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职业教育。

最后,感谢李玉洁委员对我市职业教育教育发展的关心,希望能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3年3月22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