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建筑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对各类从业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由于多数务工人员素质、健康教育及技能水平普遍不高,出现了“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象,同时也导致一些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不利于建筑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加强从业人员劳动技能培训和健康教育,是提高建筑工人素质和就业能力、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的有效途径。建筑产业队伍,是维持建筑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工人决定了产业队伍的品质,其素质、是否具备产业工人地位、有无组织机构的有效管理等,都直接影响着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和建筑行业的社会品质。因此,对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问题进行有效的化解,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成熟、稳定、规范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客观、必然需求,同时也是城市化建设和民生问题的客观要求。为此,提出以下提案。
一、人员现状
1、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专业技能,就业面窄。建筑产业队伍结构断层现象较为严重,产业中各行业普遍存在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短缺现象,工人队伍中普遍存在整体素质不高、文化层度较低、专业技能单一化等现象。
2、年龄结构偏大,动手能力有限,效能低。由于建筑行业的劳动密集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等行业特征,使得有专业技能的人员从事这一行业偏少,导致其队伍的主力军多为农村人口,且年龄偏大。
3、从业人员自身健康状况欠佳,导致一些安全事件发生。
二、原因分析
1、人员自身文化水平底下,个人主动学习不够,政府相关部门缺少针对性工作技能组织培训。
2、国家农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村就业创业机会大幅增加,一些年龄偏大人员在家门口便利务工,致使工人老龄化加剧。由于建筑行业的自身特点,年轻人都望而却步,导致当前的建筑产业队伍的年龄结构失调,严重缺乏年轻劳动力。
3、从业人员自身保健意识不够,健康状况差,具体在一线施工时,人岗不相适,发生安全事件概率大。
三、建议对策
1、政府及主管部门把建筑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列入计划,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能水平。完善劳务工人技能培训。人员的技能培训要依托、结合成熟的企业和有关专业技术学校,并对务工人员进行文化、技术、安全、道德、素质等方面的针对性教育、培训。从而达到提高建筑产业务工人员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以其扩大他们的社会生存空间
2、政府部门和企业要把建筑从业人员安全健康教育摆上重要工作日程,紧密配合,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联合培训教育,定期组织检查,加强管理,严格奖惩。
3、源头上入手,筛选从业人员,把好人员进场关,适当提高就业门槛。建立等级制度和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建筑产业务工人员的等级制度和劳务市场的准入制度,使其劳务人员自觉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和自身素质及职业操守,让其在自身提升的同时得到较好的发展平台,有效建立合格、健康、稳定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4、政府加强行业管理、服务。
一是政府要引导、约束建筑劳务企业的发展。政府对企业的管理、考核、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的设计。由于企业劳务管理的广泛复杂性,政府必须对其建立合理机制,要确立专门的机构、人员,严格审查参与、跟踪管理劳务企业的运营过程,评价其履约情况,以此确保相关能力在劳务队伍中的运用。
二是政府调节、引导建筑企业向健康轨道发展。政府要加强用工供需平台、劳动力价格信息平台、劳务输出基地等建筑产业广泛应用平台的推动和建立。通过政府及市场的调节、引导,加强企业劳动力供给力度,保持合理的劳动力价格水平,确保建筑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5、建筑企业管理规范化。建筑劳务企业要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实行同工同酬,建立有效的工人工资发放机制;让劳务工人参与企业相关部门或层面的管理、股份参与以及绩效分享等。要不断的完善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并有效实施,进一步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使得务工人员的利益得以全面、长期、有效、稳定的保障,以此确保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稳定、规范的建设。
总之,建筑产业的工人队伍,是建筑产业得以发展壮大的基础条件,对建筑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其工人队伍的建设存在一系列复杂的综合性难题,为了建筑产业的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对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是时代和产业的必要选择。要将国家政策、政府机关、企业以及务工人员合理的结合起来,进行多方位,全方面的调整、规范和管理,使其建筑产业建立健康、有效的工人队伍,进而保证、推动建筑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更好的服务于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