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579217291/2023-00006
  • 发布日期
  • 2023-05-19
  • 主题分类
  • 2023年
  • 体裁分类
  • 其他
  • 服务对象
  • 全社会
关于加快绿色食品城建设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3-05-19 浏览次数: 浏览
建议号
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71号
建议人
王凤雪
标题
关于加快绿色食品城建设的建议
建议内容

张雷明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平顶山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今后五年的发展愿景是:着力建设“四城四区”,其中包含要建设绿色食品城,坚持生态循环绿色发展模式,依托国家农业“两区”,大力发展富硒粮果、优质畜禽等特色农产品,依托牧原、伊利、瑞宝、康龙等龙头企业,构建饲养、加工、冷链物流全产业链,培育壮大“鹰字号”区域品牌。习近平总书记也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一年来,全市各地围绕“四城四区”建设总目标不断努力,以石桥镇为例,石桥镇充分利用自身农业产业强镇的优势,积极创建宝丰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于2022年6月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该园区以健康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整合周边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种养、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上下游产业,深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问题:1、缺少足够的政策支持。园区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导致投融资能力低,制约园区的发展。

2、劳动力素质偏低。农村劳动力主体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农村受过较高教育、年富力强的农村“精英”大多外出就业,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素质较为低下的妇女和老人,由于缺乏文化知识,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的能力。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短缺,农业向高端升级遭遇劳动力技能障碍。 

3、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当前,园区在新形势下的招商引资能力不强,创新招商引资的机制和措施不够,导致入园大项目、带动性龙头项目不多,标准厂房“筑巢引凤”效果不好,产业集聚效应不强。 

4、园区配套设施仍不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够完善,水、电、气等核心要素还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特别是污水收集管网等环保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园区健康发展。

建议:加快绿色食品城建设。1、完善奖励,确保政策落实。要采取措施,为发展园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创造必须的条件,将农产品加工用电、用水、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完善园区投融资政策,支持园区拓宽投融资渠道,探索信托、融资租赁、短期融资券等现代市场融资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积极争取中央、省政策资金支持,特别要利用省国有企业绿色发展基金补齐园区基础设施短板,上级财政部门要为园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理清思路,定准产业布局。围绕农副产品加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观光农业、果蔬农业,做大做强农业品牌,打造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同时,要学习先进地区农业发展经验,传统农业效益相对较低,要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实现农业工业化,管理现代化,种养殖科学化。

3、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现有的标准厂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企业引进作为培育发展新动能和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完善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库,优化招商策略和方向,多层次组织开展招商对接活动,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500强企业集团项目入园。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配套水平。推进“园城共建”,配套建设完善的社区功能和商贸服务功能,以园区管理服务中心为基础,整合提升园区综合服务机构。鼓励管理咨询、技术专利服务、人才教育培训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服务园区建设,提高园区发展配套能力和水平。

承办单位
市农业农村局主办
办理结果
B
答复内容

王凤雪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绿色食品城建设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经与市商务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按照市委、政府安排部署,2021年11月,市农业农村局启动了《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绿色食品城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前期筹备起草工作,认真学习了市十次党代会的精神,深入县(市)调研农业绿色发展情况,结合当前我市农业绿色发展的实际,制定了建设绿色食品城的意见。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好绿色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始终坚持以农产品品牌创建为动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狠抓全国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出台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清单,明确机构职能、协调相关部门,层层压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方案落实落地落细;将绿色原料基地创建经费资金列入年度重要支出,市县两级安排专门资金200万元,用于对接企业产品检测、创建验收资料准备、现场宣传、培训等环节,为创建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和各种新媒体、新方式,持续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全国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品牌知名度,扩大销售,提质增效。经多方努力,我市率先在全省完成了县市绿色原料标准化基地创建全覆盖。目前,全市累计完成创建总面积330.4万亩,总产量达138.4万吨,对接加工企业18个,各作物加工总量32.9万吨,占基地总产量的23.3%。

(二)抓好绿色农业产业园建设。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高建设标准,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园建设。目前,培育了5个省级,15个市级,46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得财政资金8920万元,构建了省市县三级产业园体系。汝州市抢抓发展契机,规划了以小屯镇牧原肉食产业园和汝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产业园为基础的绿色农业产业园,总用地面积约847亩,总投资约35.4亿元。拟建设全温区仓储配送区、展示交易服务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央厨加工配送区四大功能区。郏县在传统农业和畜牧业基础优势上,聚集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占地740亩,计划入驻20家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总投资约50亿元。

(三)抓好绿色食品业发展。以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主导方向,重点抓好创大面业等面制品加工企业,做优面制品,打造一批粮食加工行业龙头。抓好国润牧业、瑞宝红牛等牛肉制品加工业,发展肉牛精深加工,全链条开发郏县红牛高端产品,做强肉制品。引导瑞沣科技、中原红饮料等发展果蔬制品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培育了一批果蔬加工骨干企业,做特果蔬制品。目前全市面制品、肉制品和果蔬制品企业合计达到110家,资产总额达100亿元,营业收入达38.5亿元。

(四)抓好农业绿色生产。全市共建设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基地面积5万多亩,平均亩产542公斤,比实施前平均亩产增加80公斤以上,平均单产水平高于本地水平5%以上、节本增效5%以上,达到了高产优质目标。去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25.6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2.8万亩,总投资4.068亿元,涉及8个县(市、区)28个项目。目前,各项目县(市、区)工程大头已经落地,正在进行工程收尾和县级初验工作。

(五)抓好绿色防控工作。不断巩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成果,去年全市共开展统防统治505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7.5%。开展小麦绿色防控191.5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1.1%。农药利用率40.8%,较去年同期增加1%;农药使用总量297.3吨,较去年同期减少3.5%;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为41.1%,较去年同期增加0.8%;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1.6%;全市禁烧稳定有序,秸秆综合利用率平均达到94.64%,较去年同期增加1.6%;废旧农膜综合回收率为96.22%,超出省定回收率6.22%。

(六)抓好绿色品牌打造。我市所辖县(市、区)全部通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验收,全市有效期内的绿色食品160余个。登记地理标志农产品12个,总面积85.12万亩,产量147.75万吨;已上报待审批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宝丰县观音堂乡花椒)面积6万亩,产量5000吨。探索建立统一的“鹰城名优”农业品牌创建发布平台,对同类产品逐步实行商标注册、广告宣传、包装设计、质量标准“四统一”,建立优化区域品牌建设与保护机制。评定“大年沟血桃”“冯异米醋”“坡河萝卜”“金牛山石榴”等市级农产品品牌100余个,培育出“中原红”、“张老大”、“金牛足”、“国润”、“天成”、“创大”等60多个国家、省级农产品知名品牌。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发展用地有困难。绿色产业发展在扩规模、延链长链、完善配套设施等方面需要占用一定量的土地,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绿色养殖和设施农业受土地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发展。

(二)绿色品牌竞争力还不够强。缺乏产品研发创新能力,绿色农产品品牌打造还不够,营销模式单一,农产品市场开拓力度还不够,市场占有率偏低。

三、下步打算

(一)持续推进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发展。依托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根据绿色农业发展的相关要求、自然条件和发展趋势,按照“大规模、高标准、高科技”的要求,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依托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按产业、分品种、划区域进行规模化发展,并推进其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

(二)持续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立足优势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引育深加工企业,加强深加工和精细化分割技术研发,积极引导扶持粮食、肉类、食用菌等产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积极推进农产品电商“数字化改造”,积极引进电商品牌企业,完善电商服务网络,做大做强电商服务平台,助推县域涉农主导产业绿色化发展。

(三)持续推进龙头企业引进培育。紧紧围绕主导产业的规模扩张、延链补链,持续加大“外引内培”力度,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精深加工水平高、示范带动作用大、品牌引领优势明显的国内知名龙头企业,为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精心编制“四张图谱”,列出“四个拜访”清单,建立“三个信息库”,分类制定招商方案,务实创新招商方式。实施“育龙计划”和涉农企业“小升规”行动,建立龙头企业梯次培育壮大机制。

(四)持续打造农业绿色食品品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全国展会等平台,宣传推介我市优质农产品,扩大“鹰城名优”市场美誉度和影响力。围绕“两品一标”工作,着力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知名品牌,努力打造由国优、省优和“鹰城名优”品牌农业构成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发展体系,不断提升我市绿色食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绿色食品城建设是一项创新工作,各部委没有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国内并无相应的建设先例,市领导对此项工作也比较慎重,还没明确指示下步的工作。

2023年5月1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