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579217291/2023-00011
  • 发布日期
  • 2023-05-19
  • 主题分类
  • 2023年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关于发展郏县红牛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的提案
发布日期:2023-05-19 浏览次数: 浏览
提案号
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187号
提案者
鲁长法
标题
关于发展郏县红牛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的提案
提案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郏县红牛作为全国唯一以县名命名的地方优良品种,是郏县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更是平顶山市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

一、立足郏县红牛特色,厚植产业发展基础

郏县红牛是全国八大良种黄牛之一,先后被列入《河南优良畜禽品种志》、“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入选首批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并先后获得“全国第一届农展会金奖”、“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首届“中国牛·优质牛肉品鉴大会”“高品质牛肉生产推介品种”“综合评价优胜奖”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近年来,郏县县委、县政府立足“郏县红牛”资源特色,先后成功申报创建省级郏县红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豫西南肉牛产业集群项目。目前,已建成规模养殖场百家以上,发展各类养殖户1300余户,红牛存栏8万余头,年产值50亿元。2021年4月份,郏县被列为全省养牛大县培育县。

二、科学精准研判,找准产业发展短板

一是保种育种技术水平低。郏县现有保种场设施陈旧、畜舍少,缺乏冻精制作的设施、技术和资质,产业发展所需冻精在南阳或许昌代为制作,与集保种、育种、供种、研发为一体的现代化保种育种体系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是全产业链不完善。在产业链上游郏县红牛产业缺少饲料、遗传育种等企业,县域内没有专业的饲料厂、高水平的育种企业;在产业链中游,养殖、屠宰加工厂本地企业较多,但加工厂缺乏深加工能力,牛肉产品以传统卤制和冷藏生鲜为主,牛肉干、牛肉棒等休闲食品和牛肉罐头、牛肉料理包等方便食品开发暂未开展,更缺少对肉牛副产品的加工和产品的开发;在产业链下游,销售渠道较少,缺乏与大型餐饮、商超企业的稳定销售渠道及专营店。

三是专业人才队伍缺乏。在郏县红牛产业层面缺少专家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引领产业发展。同时,基层专业技术服务团队人员不足,无法对全县的规模养殖场、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户,逐一进行技术指导。大部分的郏县红牛养殖户还是传统的散养模式,没有接受专业的养殖繁育、疫病防治技术培训,饲养管理水平较低。

四是品牌价值未充分显现。一方面是郏县红牛产业自身未建立统一的饲养、优质牛肉分级和屠宰分割标准,其产品缺少绿色、有机等认证,高端雪花牛肉市场知名度低,产品品质不足以支撑品牌发展。另一方面是郏县红牛产业发展时间较短,没有培育出全国知名的龙头企业,缺乏高层次、大范围的宣传,获得奖项和荣誉未转化为市场认可度和影响力。

三、加强政策支持,全链发展郏县红牛产业

一是建议将郏县红牛新品种培育列入市重大科研专项,夯实保种育种基础。优良的种质资源是郏县红牛的“芯片”,是郏县红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放在首要位置、牢牢抓在手中。将郏县红牛新品种培育列入平顶山市重大科研专项,利于破解选育技术难题,完善组建育种核心群技术方案和高端肉牛新品种理论支撑,为发展高端肉牛产业提供基础保障,满足高端肉牛产业发展的种质资源需求。

二是建议支持并指导郏县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产业全链发展。2019年,郏县已获批创建省级郏县红牛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极大提升了郏县红牛产业发展的速度,对申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有了一定的基础。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能够在更高标准上促进郏县红牛产业的生产、加工、研发、服务等环节相互融合,吸引更多行业相关企业入驻郏县,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补全郏县红牛在产业链上游及下游的短板。知名企业的入驻能更好的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快速带动郏县红牛产业升级,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成新的动力源。

三是建议由政府牵头金融保险等部门研究制定符合红牛产业发展的扶植政策,保障郏县红牛产业发展。在金融方面,持续推广“活体贷”业务,拉长单次贷款周期,为产业发展提供方便、快捷的融资方式;保险支持方面,将育肥牛、犊牛纳入投保范围,提升养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技术支持方面,组织市级科研院所,引进、培养更多的专业化人才,尽快完善郏县红牛的繁育规程、饲养管理规程,建立郏县红牛的基础母牛选育、饲料配方、高端雪花牛肉认定的标准体系,为郏县红牛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策保障。

四是建议支持郏县创建红牛产业支撑下的乡村振兴示范区。依托郏县红牛自身资源优势及全国“高品质牛肉生产推介品种”、郏县红牛雪花牛肉全国最高奖“综合评价优胜奖”等28项省级以上奖项优势,由省、市相关部门主导承办相关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提升郏县红牛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影响力,以市场需求助推郏县红牛新品种培育、健康养殖,以红牛养殖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郏县红牛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把郏县打造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区。

承办单位
市农业农村局
办理结果
B
答复内容

鲁长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郏县红牛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经与平顶山市财政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助力推动下,把郏县红牛产业作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开展了诸多卓有成效的基础性工作。针对您提出的存在“育种水平低、全产业链不完善、专业人才队伍缺乏和品牌价值未充分显现”等问题,各级部门也在不断地进行提升和完善,在组织保障、政策支持、推进机制等方面全面发力、倾力打造,全力发展郏县红牛产业。

一、领导重视,高位推进郏县红牛产业发展

市领导高度重视郏县红牛产业发展,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到企业现场办公,聚焦产业发展问题,达成共识。4月18日,召开平顶山市郏县红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市长李明俊带队到平顶山瑞宝红牛肉业有限公司实地观摩,详细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制约,听取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与专家、龙头企业、金融机构负责人围绕如何壮大郏县红牛产业进行了座谈交流,对郏县红牛产业发展做出重要指示。4月25日,市委书记陈向平深入平顶山瑞宝红牛肉业有限公司进行调研,指出郏县红牛要坚持高端定位、提高产品附加值,走差异化特色发展之路,擦亮“郏县红牛”品牌。

二、补短板、强弱项,筑牢种业根基

(一)建设高标准郏县红牛保种场和核心育种场,提高保种育种水平。

现有郏县红牛保种场规模小、设施陈旧,不能满足保种、育种需要,依托现代种业提升项目,正在实施郏县红牛保种场搬迁建设工程,扩大保种群体,把保种场建成具有保种、育种、供种、研发为一体的现代化国家级保种场,为郏县红牛产业发展提供种源支撑。

(二)建立健全郏县红牛产业链。

郏县红牛作为全市的特色优势品种和重点扶持产业,创新了“农户+龙头企业+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保种场良种供应、农户养母牛繁育犊牛、企业收购犊牛育肥、屠宰场分割加工生鲜牛肉的产业链条,目前,已打造了“瑞宝红牛”“国润牛肉”“全民”“宋仨”“禹泉楼”“谢军政”等一批优质品牌。润浦牧业的生熟牛肉加工线正在推进,平顶山粥之源餐饮集团计划在省内投资建设5~10家郏县红牛肉专营体验店项目,首批3个店已完成选址。

(三)强化科技引领,成立技术攻关团队,建立科研平台。

一是市县农业农村局先后与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成立了技术攻关团队,依托保种场、瑞宝红牛、国润牧业等企业,持续开展了多次试验研究与技术推广,系统研究了郏县红牛的遗传性状、生长发育和肉质特性的各项指标,形成了郏县红牛基因选育、犊牛培育、高档肉牛育肥和雪花牛肉分割等生产高档牛肉的技术集成,开发出的特色化、差异化郏县红牛优质牛肉等产品,产值是普通牛的2倍以上(毛收入由2.5万元增至6万元以上),实现了郏县红牛优质优价。自选项目《郏县红牛高档肉牛培育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被省科技厅登记为科技成果,经专家鉴定评价该成果在利用地方品种资源生产高档牛肉研究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使郏县红牛产业发展找到了突破口和引爆点,破解了郏县红牛效益低、发展难的瓶颈。二是完善科研平台建设,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建设了平顶山市郏县红牛保种选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平顶山市郏县红牛选育雪花牛肉工程技术中心2个科研平台,为郏县红牛项目争取、科研开发等方面奠定基础。三是完善标准化体系。现已制定《郏县红牛》、《郏县红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和《郏县红牛育肥技术规程》,下一步将制定郏县红牛胴体分割和产品分级企业标准。四是建立了市、县、乡、村技术服务网络。组建了繁殖、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技术服务团队,对郏县红牛产业链中关键环节的技术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技术服务。郏县成立了13个红牛养殖技术服务站,配备了15名冷配员、60名防疫员。五是加强技术培训。每年为保护区养殖场户举办郏县红牛养殖技术培训班2期以上,相关专家入户现场指导20余场次。

(四)郏县红牛品牌效应初步显现。

通过举办红牛节、产品展示、媒体宣传、专家学者的考察推介等活动,营造了发展郏县红牛的良好氛围,提高了郏县红牛的知名度。郏县红牛陆续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首批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首届肉牛品鉴大会“综合优胜奖”,平顶山瑞宝红牛肉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郏县红牛雪花牛肉获批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三、多举措、抓重点,全力发展郏县红牛产业

(一)积极申请市重大科技专项。

以实现郏县红牛优质优价为目标,在创新攻关上下功夫,依托平顶山瑞宝红牛肉牛有限公司,已成立郏县红牛新品系培育中心。郏县红牛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成立了郏县红牛研究院。2021年7月,市农业农村局向市科技局申请了《郏县红牛生产雪花牛肉研发与产业化》市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与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瑞宝红牛肉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对郏县红牛产业链中的技术瓶颈进行联合攻关,提高郏县红牛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品牌影响力,并参与了评审答辩,下一步将引导龙头企业积极申报市级相关科技项目。

(二)大力支持郏县红牛相关项目建设。

一是支持项目建设。市农业农村局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通过深入调研、政策指导、技术服务、集中培训等方式全力支持省级《郏县红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豫西南肉牛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提高产业园、项目区养牛场(户)的养殖水平,降低疫病风险,并在拟申报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给予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大力招商引资。2022年以来共引进社会投资7.75亿元,企业贷款3.56亿元用于肉牛和红牛产业发展。平煤集团牧光互补项目、河南贝吉尔牛肉精深加工等项目先后入驻我市,将快速带动郏县红牛产业升级,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三)出台支持政策,助力产业发展。

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肉牛奶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郏县红牛列入优质草畜发展重点,制定了《平顶山市加快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平政〔2022〕13号),出台了《关于印发支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平政〔2023〕7号,市财政每年将拿出1500万元用于支持我市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专门针对郏县红牛产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奖补政策,这将有力地推动郏县红牛产业的发展。郏县政府制定了《振兴郏县红牛产业三年行动方案》,出台了《郏县红牛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郏县畜牧业融资担保基金实施方案》和《新增郏县红牛奖补方案》等一系列支持郏县红牛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四)加大财政投入,解决资金难题。

一是解决融资难题。郏县政府注资设立了畜牧业融资贷款担保基金,已累计发放贷款3290万元,解决龙头企业资金问题。协调支持金融机构开发创新红牛产业服务产品,先后推出了“金燕红牛快贷、周转贷”“农贷通”“惠农e贷”等10余种优惠性贷款政策,有效解决了小型养殖场(户)的资金难题。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市财政把郏县红保种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拿出专项资金支持郏县红牛产业开发。郏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郏县红牛母牛繁育补贴、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母牛保险、红牛种子工程、科研工作及发展村集体经济。

市县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推介郏县红牛,扩大了知名度,但郏县红牛研发出的雪花牛肉,处于起步阶段,产品虽然供不应求,但产量小,无法持续满足市场需求,品牌优势没有转化成经济优势,品牌效应没有充分显现。下一步,将把郏县红牛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扩群增量、新品系培育和品牌开发上下功夫,满足市场的需求,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2023年5月1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