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579217291/2023-00012
  • 发布日期
  • 2023-05-19
  • 主题分类
  • 2023年
  • 体裁分类
  • 其他
  • 服务对象
  • 全社会
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提案
发布日期:2023-05-19 浏览次数: 浏览
提案号
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226号
提案者
岳绍辉
标题
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提案
提案内容

近些年来,我县持续加大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投入,相继实施了高效农田、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渠道建设等农田水利基础建设项目,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今年的抗旱工作中,各类水库、塘坝包括各种防汛抗旱应急工程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旱灾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功不可没。然而,抗旱一线仍存在“有库无水,有水无渠,有渠不通”的尴尬现象,渠道损毁,缺乏水源等问题严重,尤其是部分山区乡镇,由于缺乏水源,耕地不能得到有效灌溉,这暴露了地方水利建设的不足和短板。

为此,我们建议:

一、结合实际,制定基础建设规划。一是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农田水利建设要与乡村振兴、村庄规划、产业发展同步编制。与农村污水、雨水等处置相结合,将经无害化处理过的水用于灌溉,同时采取集中连片的方式规划建设,打破乡镇村归属界限,重新布置渠、沟、路、林、田,实现高标准规划,为今后长远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二是根据平原乡镇及山区乡镇的特点,因地制宜、因地施案,在平原乡镇以高效农田为主,建设以地埋管线、灌溉井、输电线路等为主的灌溉设施;在山区低洼地区,建设以小水库渠道漫灌为主的灌溉设施,在山坡建设蓄水池及滴灌为主的节水灌溉设施。

二、政府主导,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一是进一步健全资金投入制度。继续坚持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根据可用财力的增长,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维护的资金投入。调动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用好用活村级“一事一议”政策,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民积极投资投劳的多元化机制。二是进一步健全后期管理维护制度,明确村委会承担监管责任,指定一名村委会成员负责,采取“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强化后期管理维护,确保建得起、用得着、有人管、能运行。

三、选树产业,增加效益增强信心。一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推进包括农产品深加工、规模化种养、旅游等特色经济发展,鼓励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建设以“蓄水、节水、统一用水”为主的灌溉模式,增加用水效能,增加农业产出效益,增强农民增收信心。二是鼓励种植大户承包经营,激发土地承包大户在发展高效农业的同时增加维护农田水利设施的热情,也便于农田水利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承办单位
市农业农村局
办理结果
B
答复内容

岳绍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建议”收悉。经认真学习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正在逐年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其中就包括农田灌溉排水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我市新建项目农田灌溉和排涝系统进行实地考察,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采用“五小水利”工程: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等工程型式,充分利用可用的宝贵水资源,确保项目建成后做到“旱能浇涝能排”,避免抗旱一线出现“有库无水,有水无渠,有渠不通”的现象。灌溉模式上:在平原地区采用以低压管灌为主的节水灌溉模式(建设内容主要为:灌溉井、地埋管线、输电线路等);在山丘区,充分利用采用以小水库等地表水源,发展自流灌溉;利用地形地势在山坡建设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等小型水源工程发展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

二、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层面正在酝酿出台《平顶山市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建后管护暂行办法》,以地方法规形式把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建后管护制度化规范化,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解决农田工程管护最后“一公里”,健全后期管理维护制度,明确“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强化后期管理维护,确保工程建得起、用得着、有人管、能运行,助推农业丰产丰收,提高农民收入。

三、建议市政府出台制度,要求农田水利专家参与城市规划、道路规划、重点项目规划,确保项目竣工后不影响农田灌溉和排涝,保护好老百姓的“饭碗”。

四、建议政府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一步鼓励土地连片流转,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推进包括农产品深加工、规模化种养、旅游等特色经济发展;鼓励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建设以“蓄水、节水、统一用水”为主的灌溉模式,增加用水效能,增加农业产出效益,增强农民增收信心;优化整合发展集体经济,种植经济作物,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激发土地承包大户发展高效农业的热情,增加维护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及培养农田水利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


2023年5月1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