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579217291/2023-00017
  • 发布日期
  • 2023-05-19
  • 主题分类
  • 2023年
  • 体裁分类
  • 其他
  • 服务对象
  • 全社会
关于加快绿色食品城建设的提案
发布日期:2023-05-19 浏览次数: 浏览
提案号
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348号
提案者
鲁云鹏
标题
关于加快绿色食品城建设的提案
提案内容

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促进绿色食品产业战略升级是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食品产业是我省确定的6个高成长性产业之一,近年来,食品工业迅速崛起,双汇、白象、金星啤酒、三全、思念速冻食品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河南食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目前,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我省将充分发挥粮食生产大省、绿色食品业大省优势,实施“六大行动”把绿色食品业打造成为我省万亿级支柱产业。

一、 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基本状况

建设绿色食品城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城四区”战略之一,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市委、市政府把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经费列入年度重要支出,引导、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利用基地生产的原料开发绿色食品,实现农企对接,提升基地产业发展水平和效益。2021年,全国共有31个完成创建期建设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验收,其中我省19个,我市占3个。2021年,全市新获认证绿色食品57个,绿色食品总数达149个。

 二、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市场体系建设、集群发展还相对滞后,“大生产、小市场”的现象比较突出,绿色食品独特的内在价值在市场上体现得还不够,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缺少统一规划。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食品加工思维的影响,主要是以分散化的生产模式存在,全市没有统一制定食品产业集约化发展规划,县(市)区各自为政,产业发展全靠食品企业的自然增长,规模效益低,“小、弱、差”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缺乏产业集群发展氛围。

二是食品企业融资难。我市食品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利润率低,流动资金需求量大,特别是近年来食品产业发展迅速,有的扩张过快,造成资金严重短缺,抑制了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研发平台不足。目前我市食品研究机构较少,研究还比较分散,体制机制还不灵活,产业研发投入动力不足,产学研实质性合作还需加强。

四是品牌效应尚未凸显。目前我市食品产业的产品结构还以初加工产品为主,同质化问题突出,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知名品牌相对较少。

五是食品产业人才缺乏。食品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研发人员、岗位技能型人才等还非常缺乏。

三、 加快“绿色食品城”建设的建议

(一)成立“绿色食品城”建设发展办公室。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国、全省及地区的食品产业发展动态,为我市食品产业发展提供方向。发布有关食品产业发展的相关利好政策,整合我市食品产业优势资源,形成合力,打出我市食品品牌,以点带面,有效持续推进我市食品行业长期永续蓬勃发展。

(二)成立“绿色食品城”建设发展基金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市食品行业多为中小微企业,有很多好的创新项目、科研成果,不能及时的转为工业生产,白白失去了好的市场发展时机。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强政策资金扶持,对各县(市)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给予资金支持。根据全市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特点,结合区域主导产业,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着重扶持重点企业,使其向规模化、集团化、外向化方向推进。

(三)成立“绿色食品城”建设发展联盟。建立我市食品产业交流、学习和优势互补的平台,抱团取暖。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联盟氛围,通过联盟组织,进行优秀企业和企业优秀运营板块的经验分享学习。通过联盟组织交流活动,有效扩大我市食品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为我市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筑巢引凤的效果,带动我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建立校企沟通合作平台。制定“绿色食品城”建设发展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定向培养我市食品产业需求的专向人才,有效提高产学研的粘性和转换社会价值的效率。

(五)打造知名会展品牌与高端论坛。定期组织举办中国(中原--平顶山)绿色食品博览会,举办绿色食品高端论坛,对我国、我省绿色食品发展进行研讨交流,逐步把平顶山食品博览会及论坛打造成知名的品牌展会和知名论坛,提高平顶山市食品产业知名度。

(六) 加强培训,奠定平顶山食品产业发展的基础。

为保障食品品质及安全,提高产品质量,建议开展食品企业培训,主要包括企业负责人培训、质量安全培训、岗位技能培训等内容。


承办单位
市农业农村局
办理结果
B
答复内容

鲁云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绿色食品城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按照市委、政府安排部署,2021年11月,市农业农村局启动了《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绿色食品城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前期筹备起草工作,认真学习了市十次党代会的精神,深入县(市)调研农业绿色发展情况,结合当前我市农业绿色发展的实际,制定了建设绿色食品城的意见。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好绿色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始终坚持以农产品品牌创建为动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狠抓全国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出台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清单,明确机构职能、协调相关部门,层层压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方案落实落地落细;将绿色原料基地创建经费资金列入年度重要支出,市县两级安排专门资金200万元,用于对接企业产品检测、创建验收资料准备、现场宣传、培训等环节,为创建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和各种新媒体、新方式,持续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全国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品牌知名度,扩大销售,提质增效。经多方努力,我市率先在全省完成了县市绿色原料标准化基地创建全覆盖。目前,全市累计完成创建总面积330.4万亩,总产量达138.4万吨,对接加工企业18个,各作物加工总量32.9万吨,占基地总产量的23.3%。

(二)抓好绿色农业产业园建设。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高建设标准,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园建设。目前,培育了5个省级,15个市级,46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得财政资金8920万元,构建了省市县三级产业园体系。汝州市抢抓发展契机,规划了以小屯镇牧原肉食产业园和汝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产业园为基础的绿色农业产业园,总用地面积约847亩,总投资约35.4亿元。拟建设全温区仓储配送区、展示交易服务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央厨加工配送区四大功能区。郏县在传统农业和畜牧业基础优势上,聚集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占地740亩,计划入驻20家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总投资约50亿元。

(三)抓好绿色食品业发展。以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主导方向,重点抓好创大面业等面制品加工企业,做优面制品,打造一批粮食加工行业龙头。抓好国润牧业、瑞宝红牛等牛肉制品加工业,发展肉牛精深加工,全链条开发郏县红牛高端产品,做强肉制品。引导瑞沣科技、中原红饮料等发展果蔬制品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培育了一批果蔬加工骨干企业,做特果蔬制品。目前全市面制品、肉制品和果蔬制品企业合计达到110家,资产总额达100亿元,营业收入达38.5亿元。

(四)抓好农业绿色生产。全市共建设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基地面积5万多亩,平均亩产542公斤,比实施前平均亩产增加80公斤以上,平均单产水平高于本地水平5%以上、节本增效5%以上,达到了高产优质目标。去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25.6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2.8万亩,总投资4.068亿元,涉及8个县(市、区)28个项目。目前,各项目县(市、区)工程大头已经落地,正在进行工程收尾和县级初验工作。

(五)抓好绿色防控工作。不断巩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成果,去年全市共开展统防统治505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7.5%。开展小麦绿色防控191.5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1.1%。农药利用率40.8%,较去年同期增加1%;农药使用总量297.3吨,较去年同期减少3.5%;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为41.1%,较去年同期增加0.8%;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1.6%;全市禁烧稳定有序,秸秆综合利用率平均达到94.64%,较去年同期增加1.6%;废旧农膜综合回收率为96.22%,超出省定回收率6.22%。

(六)抓好绿色品牌打造。我市所辖县(市、区)全部通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验收,全市有效期内的绿色食品160余个。登记地理标志农产品12个,总面积85.12万亩,产量147.75万吨;已上报待审批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宝丰县观音堂乡花椒)面积6万亩,产量5000吨。探索建立统一的“鹰城名优”农业品牌创建发布平台,对同类产品逐步实行商标注册、广告宣传、包装设计、质量标准“四统一”,建立优化区域品牌建设与保护机制。评定“大年沟血桃”“冯异米醋”“坡河萝卜”“金牛山石榴”等市级农产品品牌100余个,培育出“中原红”、“张老大”、“金牛足”、“国润”、“天成”、“创大”等60多个国家、省级农产品知名品牌。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发展用地有困难。绿色产业发展在扩规模、延链长链、完善配套设施等方面需要占用一定量的土地,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绿色养殖和设施农业受土地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发展。

(二)绿色品牌竞争力还不够强。缺乏产品研发创新能力,绿色农产品品牌打造还不够,营销模式单一,农产品市场开拓力度还不够,市场占有率偏低。

三、下步打算

(一)持续推进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发展。依托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根据绿色农业发展的相关要求、自然条件和发展趋势,按照“大规模、高标准、高科技”的要求,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依托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按产业、分品种、划区域进行规模化发展,并推进其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

(二)持续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立足优势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引育深加工企业,加强深加工和精细化分割技术研发,积极引导扶持粮食、肉类、食用菌等产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积极推进农产品电商“数字化改造”,积极引进电商品牌企业,完善电商服务网络,做大做强电商服务平台,助推县域涉农主导产业绿色化发展。

(三)持续推进龙头企业引进培育。紧紧围绕主导产业的规模扩张、延链补链,持续加大“外引内培”力度,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精深加工水平高、示范带动作用大、品牌引领优势明显的国内知名龙头企业,为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精心编制“四张图谱”,列出“四个拜访”清单,建立“三个信息库”,分类制定招商方案,务实创新招商方式。实施“育龙计划”和涉农企业“小升规”行动,建立龙头企业梯次培育壮大机制。

(四)持续打造农业绿色食品品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全国展会等平台,宣传推介我市优质农产品,扩大“鹰城名优”市场美誉度和影响力。围绕“两品一标”工作,着力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知名品牌,努力打造由国优、省优和“鹰城名优”品牌农业构成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发展体系,不断提升我市绿色食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绿色食品城建设是一项创新工作,各部委没有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国内并无相应的建设先例,市领导对此项工作也比较慎重,还没明确指示下步的工作。

                              2023年5月1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