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平文广旅函〔2023〕2号
  • 索引号
  • 114104000054525676/2023-00001
  • 发布日期
  • 2023-05-19
  • 主题分类
  • 2023年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建设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3-05-19 浏览次数: 浏览
建议号
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10号
建议人
周庆贺
标题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建设的建议
建议内容

在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不断满足农村居民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是,我市农村地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虽然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不足之处,文化娱乐设施和场所严重匮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居民对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缺少改善和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所需的硬件设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

为此,我建议:

第一,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建设各种基础设施,在镇村两级增建健身休闲场所,在各行政村建宣传橱窗墙报、书屋、1片标准篮球场,2张以上室内或室外乒乓球台等体育活动设施;有条件的村可结合农家书屋建设配备电脑,以提升农村开展活动的知识含量、信息含量和科技含量。配备相应的图书和乒乓球、台球、棋类等室内设施,以满足和丰富农民劳作之余的精神生活。

第二,着力争取项目,拓宽投入渠道。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农村文化体育建设,各单位要积极参与“三送”、“三下乡”活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政府要积极牵头,联合文化、体育、财政、发改委等部门,合力争取项目投入。在基础设施方面,要有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篮球场、乒乓球室等项目;在设备方面,要有解决农民看戏难看电影难的流动舞台车、放映车项目,购置体育健身娱乐器材项目等。希望上级政府应确保财政预算经费足额,文化、财政部门应加强使用监督。还要鼓励和引导社会投入、人民投入,并努力探索与市场接轨的新路子。

第三,在政府扶持下加快建立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如加强农村互联网的建设和管理,使之成为活跃农村文化娱乐活动的健康场所。

相信如果在这些方面有所加强,农村文化娱乐场所匮乏的问题将会改善,更好的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承办单位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办理结果
B
答复内容

尊敬的周庆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平顶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持续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大力推动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积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一、改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和服务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方便群众、提升效能的原则。按照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七个一”(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建设标准,完善各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全面建成的基础上提档升级。根据需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应配置图书不少于1500册,品种不少于500种。二是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向群众免费开放。提供图书报刊阅览、文艺创作演出、展览展示、娱乐健身、党员教育、普法教育、科普教育、健康教育、技能培训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面向群众免费开放时间每周不少于36小时。建立不少于1支的业余文体团队。每年组织不少于12次群众性文体活动,不少于1次文艺演出活动。

二、积极开展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工作

一是全市共建成乡村文化合作社138个。其中全省示范性乡村文化合作社7个,清凉寺村乡村文化合作社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乡村文化合作社试点,建设经验入选《河南省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案例汇编》,并在《中国文化报》上多次刊登,先后在文旅部座谈会、省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二是创新性采取“展演+文化(年货)大集”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小康路上花烂漫”平顶山市乡村文化合作社优秀节目展演暨文化(年货)大集活动,与10余万网民参与互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我市群众文化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经济日报》及学习强国平台,先后对我市的农村文化合作社、寻找村宝活动进行了深度追踪报道。2022年我省4台“村晚”入选国家公共文化云网络直录播名单,其中我市“乡村振兴风正劲 书香鼓韵闹新春”宝丰县马街书会景区乡村村晚和郏县“广阔天地”闹新春、卯兔村晚喜盈门活动入选。

三、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

一是数字化平台建设高效推进。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积极对接市大数据局、文化豫约等平台,着力实现互联互通、供给主体多元、内容丰富、服务精准,目前已基本实现全面对接;建立数字化文化推广合作共建长效服务机制,利用直播平台、电子借阅机等载体,推动数字化文化服务触角向企业、机关、社区、学校、农村延伸。目前,宝丰县已实现数字化文化服务全覆盖,其他县(市、区)正在稳步推进之中。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工程,建成平顶山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完成了对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数字化动态管理,实现了全市县乡村三级基层文化服务阵地全覆盖。二是实现文化服务从阵地向云端转变。在开展阵地服务的同时,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采购最新数字技术设备,实现图书资源、文物资源、美术资源、艺术培训课程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等资源的数字化。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库,汇聚公共文化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触网”、“上线”。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环境的数字化改造,通过“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一网通办”、“一卡通用”等方式,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范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三是积极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根据线上阅读需求量的加大,平顶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不断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自2020年起每年更新数字图书馆资源,目前已上线8000余册免费电子书籍;市图书馆购入4.2T电子书版权,并安装了10台电子书阅读器,每年向基层书屋提供5000册的电子书资源。

下一步,平顶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安排部署,更好的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凝神铸魂作用,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工作,持续推进弘扬鹰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农村文明风尚,创新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惠农工程,助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3年5月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