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力量源泉。新时代新征程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于焕发乡村社会文明新气象,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蕴。
振兴乡村文化是一条融合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自信之路,也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深层动力和“铸魂工程”。自2020年9月开始,平顶山市结合乡村文旅产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民宿、村情社情及农民需求,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动乡村文化合作社试点建设。平顶山已建成乡村文化合作社103个之多,成立汝瓷文化、非遗文化、戏曲、书法摄影、红色文化、文旅发展、农贸产品、农耕养殖、校园文化等92个文化合作社分社,拥有各种文化团队117支、社员3976名,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累计近300场,受益群众100多万人次,实现了乡村文化大繁荣。
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问题
一、吸引力不足
目前,大多数乡村文化娱乐活动基本上都是以聚众聊天和广场舞为基础的,当乡村举行活动时,大多数村民选择宁可走街串巷拉家常,也没有多少人参加。即使在一些地区开展文化活动,也仅限于表演地方戏曲、歌舞,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甚至出现无人观看的唱大戏。由于资源、人员等因素的限制,文化活动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
用于群众文化建设基础设施不完善,文艺演出设备不足,图书馆和书店数量较少,农村居民无法顺利开展阅读活动,无法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阻碍了大众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制度与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基层文化的长期发展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的支持,更需要基层文化团队的支持和制度保障。乡村专业人才很少,尤其是文艺骨干、文艺教师等人才。基层文化建设往往缺乏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文化创新产业化不足
文化创新来源于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要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并不断发展创新。我市不少的乡村实现了文化创新,并逐步实现了产业化,如宝丰清凉寺汝瓷文化,还有乡村文化优势没有实现创新,更没有产业化。
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基层文化建设。建立专职文化指导员,专人专职,提高政治站位和职业操守;完善必要的基础设施;掌握一项演唱舞蹈等实用的艺术技能,并能组织指导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
如: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已建立群众文化指导员职业技能考核站点,可通过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的知识培训,进行考核认证,持证上岗,并定期进行集中学习培训,提高基层文化员的业务素质和艺术技能。
二、引入智力,文化创新
文化振兴不只是简单的传承,需要深入研究,需要把文化优势转变为文化自信,在转化为文化品牌,创新文化产业,这就需要多方入手,引入智力因素参与。我市2所本科、3所高职院校,可以联合当地高校共同进行创新。因地制宜发掘当地传统文化优势,并根据乡村独特的文化特点,进行创新加工,可以产生文艺作品加大文化宣传与认同,也可以产生相应的文创产品,打造产业文化,共建产业园等举措,产生良好学商互动,从而产生最佳商业价值。
文化强则国家强,乡村兴则国家兴。在乡村振兴中实现文化惠民、文化悦民、文化智民、文化富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