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防控新十条进一步强化优化核酸检测和隔离方式、精准划分风险区域、高风险区落实"快封快解"、保障基本购药需求等要求。在"做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新形势下,新冠病毒呈现流感传播趋势,目前对新冠的治疗尚没有特异性、疗效十分肯定的药物。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是中医药应对重大疫情的有力武器。近期,多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中医药全程介入、深度参与防控救治,在“防、治、康”各个阶段都发挥了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针对我市目前新冠疫情呈现流感传播趋势,我建议:
一.未病先防,运用中医药早期进行干预,能够尽快筑起“中医药防疫屏障”。
目前我市的新冠预防工作不够充分,特别是中医药在新冠疫情的预防作用和优势没有得到发挥。充分发挥中医药之未病的优势在新冠肺炎防控中的预防作用,为我市疫情防控发挥积极的作用。我建议:
a、根据我市冬、春季气候特点,针对冬春季上呼吸道、流感、过敏等流行病多发特点,集中我市名老中医的力量,进行“冬、春季防疫中药方”研发。
b、推广“冬、春季防疫中药方”,鼓励善堂、慈善会向市民发放药包,或者熬制汤药免费向市民提供。
c、鼓励中医诊所进行有偿药包的购买和推广。
d、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社区宣传栏开展中医药新冠预防知识的宣传,开展中医讲堂,对广大居民、特别是老年人进行中医防疫的宣传教育。特别是指导居家隔离居民饮食、运动的指导。
e、加大乡村卫生站的中医培训力度,依托村级卫生站进行“冬、春季防疫中药方”的推广、宣传和发放,补足乡村防疫的短板。
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运用中医药进行治疗与康复,走中西医结合的协同救治与康复机制
a.是统筹行业力量,发挥制度优势,在有效处置聚集性疫情中发挥作用。建立健全中西医协同处置疫情和救治工作机制,推动建立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定点医院,提高中西医结合的救治能力。推动各地在聚集性疫情处置中,中医药专家能第一时间参与救治,重症阳性感染者能第一时间服用上中药,形成了“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新冠肺炎救治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
b.是形成覆盖干预、治疗、康复的诊疗方案,有效降低了转重率、病亡率和发病率。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辨证施治的独特优势,根据病毒变异新变化、感染人群新特点,对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普通型患者以中医药门诊治疗为主,重型危重型患者以中西医结合住院治疗,推动医疗机构建立中西医结合新冠患者康复门诊。
c.是坚持临床科研一体化,坚持边救治边总结,强化循证医学研究,组织专家科研力量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对有效方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救治中。同时,各地也在临床救治中筛选出一批适合我市人群、气候特点的有效方药,以及适应老人及儿童等重点人群的有效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