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是“家门口”的医院,是社区居民的“第一保护站”。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参与社区联防联控、维护居民身体健康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冠病毒致病性减弱,国家防控措施也不断优化调整,从“乙类甲管”到“乙类乙管”,从新冠肺炎到新冠感染……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急剧增加,病人急于求医、医疗资源紧张、药品供不应求等问题凸显,防范、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医疗机构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千家万户普通大众最关心的民生大事。因此,充分发挥居民社区卫生服务站“第一保护站”作用,提高卫生服务站新冠病毒感染救治水平救治能力,成为解决居民群众就医难、缓解医院压力、避免就医过程中交叉感染的当务之急。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扶持力度。经过十多年建设发展,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具备一定规模,有全科医师,能开展门诊等基本的卫生服务工作,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区”。目前,有大量人员感染的新情况下,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力不从心。建议:在疫情吃紧社区,从二级以上医院选派医生临时支持社区服务站,让一般症状的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站诊疗。这样,既方便了患者,省时、省力、省钱,避免交叉感染,又减轻了大医院的压力,保证重症病人能及时得到救治,医疗资源能合理应用。
2.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业务培训。特别是针对现在日益增多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诊疗进行必要的培训。开展线下、线上多种形式学习、教学,开通网络专项视频模块,方便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灵活安排时间,进行学习。线下定期组织业务交流,取长补短,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能力。
3.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足量的必需的药物。据了解,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普遍缺少必需的防疫药物。有患者反映,附近社区服务站前后20来天,一直缺少布洛芬、对乙酰氨基芬等退烧药,缺少连花清瘟胶囊等药;病人只能央亲托友从外地寄药。立足于长远,卫健部门要统筹考虑,为社区卫生服务站供应必需防疫用药,满足居民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让居民真正实现在家门口看病,治疗新冠感染,防止轻症向重症发展,切实保障居民身体健康。
4.畅通卫生服务站与二级以上医院转诊渠道。做好衔接,建立起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上下转诊渠道,为病人提供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在必要情况下,卫生服务站能迅速为重症患者转往二级以上医院就诊,避免因为延误时机,出现意外。同时,有些病人在大医院检查诊断后,可以在社区进行治疗,方便后续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