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区域广,是疫情防控薄弱环节,也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做好农村疫情防控是我市卫生防疫工作的一项长期重要任务。钟南山院士在一次关于疫情防控形势的讲话中指出,“农村是防疫重点,从最近发病的情况来看,60%到70%都在农村”。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大,做好农村疫情防控是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双节临近,随着大规模人员流动,疫情会从城市向农村地区加速扩散,农村救治压力将骤然升高,村卫生室要做好就近居民健康服务。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要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引导群众基层就诊,有序就医。让绝大多数感染者首诊在基层。
一、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存在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居民对新冠疫情缺乏科学认识,对疫情危害认识不深。特别是农村中老年人、妇女,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对病毒危害与防控知识了解相对较少,健康意识不强,防控意识相对较弱,加之长期养成的平时很少有戴口罩的习惯,因而农村居民防控措施落实不细,对要求不聚集、勤洗手、多开窗通风等防控措施不能做到位,聚众打牌、随地吐痰、吃喝聚集、不戴口罩等行为依然存在。
2、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短缺,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疫情防控存在医疗短板。一是医务人员紧缺。在农村,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是最贴近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目前,农村地区不仅缺医生,更缺会看病的好医生,特别是医治传染病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二是基础设施短板突出。目前农村地区防控检测设备短缺,检测技术有限,不能很好的实现预检分诊,从而增加了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
3、我国的疫情防控政策迎来了大幅度的调整,感染了怎么用药,是否就医,家里的小药箱怎么准备,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如何进行健康管理,如何安全用药,康复后如何运动,是目前农村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二、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的建议
1、注重强化宣传教育引导。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等多种手段,宣传介绍新型冠状病毒危害与防控的基本知识,及时主动传递疫情资讯,提高农民群众特别是中老年人的知晓率,增强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要引导农民群众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通过央视等官方媒体获通过央视等官方媒体获取信息,不信谣、不传谣,更不造谣。
2、基础设施差、医疗资源缺乏和医务人员紧缺等现实短板,各级地方政府要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尽力增加对农村医疗资金的投入,改善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加大医疗必需品的生产运输和储备,以备不时之需;立即对农村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尽快掌握新型冠状病毒的病理、诊治等基本知识与操作,能够立即进行诊治。同时,要注重农村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切实解决农村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和职称评审等现实问题,让他们在疫情防控中能安心、放心、专心,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的“网底”。
3、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要强化医疗资源扩容,加大药品供应力度,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要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在保健康、防重症、强救治、优质服务上,聚焦重点地区加强医疗卫生资源调配,力量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保障和救治能力,不断筑牢农村防疫屏障,聚焦重点场所、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结合实际条件,实行分区管理。聚焦重点人群,对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加强健康指导,畅通紧急情况救治和转诊渠道,最大限度降低重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