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着力打造投资兴业理想地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5-01-10 浏览次数: 浏览

(记者 高轶鹏 通讯员 石艳蕾)“我们在平顶山高新区创业发展,感受到的是政府对企业满满的支持与帮助。在办事过程中,工作人员真正将我们视作自家人,总是设身处地从企业的角度处理问题,服务很贴心。”1月8日,平顶山市友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韩军胜说。

近年来,高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关键着力点,聚焦群众和企业反映突出的问题,强化协同配合,积极主动创新,借助数字技术等先进手段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办事材料、提升办事效率,为企业和群众带来了更为优质的政务服务体验。

为深入推动政务服务“就近办”,该区围绕“为谁办、办什么、怎么办、谁来办”的核心问题,全面推进社保经办服务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2020年,该区在全市率先构建起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立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党员负责便民综合服务中心(站)的日常运营。2024年,高新区动态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目录达6次,发布区级政务服务事项847项、乡镇级事项150项、村级事项32项,“就近办”政务服务事项达50000余人次。

为达成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的目标,该区坚持审批服务窗口、事项、人员、环节、系统“应进必进”,“一件事”综合受理窗口“应设必设”。设置了部门综窗4类、无差别综窗2类,同时设立潮汐窗口、有诉即办窗口、万人助万企(帮办代办)窗口等配套服务窗口,实现统一申报入口,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本指南、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限时办结、统一出件。2024年,高新区政务服务事项办件量总计11万件,累计接受“好差评”系统评价52000余条,好评率高达99%。

为实现政务服务“跑一次是底线、一次不跑是常态、跑多次是例外”,该区积极主动,创新思维,2019年在全市率先推行“咨询辅导”“帮办代办”“免费刻制印章”服务机制,设立“咨询辅导”“帮办代办”专区和“免费刻制印章”窗口。2024年,该区面对面为办事群众提供精准便捷的综合咨询辅导服务约3万人次,为企业提供登记、变更、迁移、注销等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550余件,为809家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印章2427枚,累计制作办事指南视频30条,大大减少了群众和企业办事的跑腿次数,节省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

为积极推进“进门一件事”,该区深入推进“一网通办”改革,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将职能部门办理的“单个事项”整合集成为企业和群众视角的“一件事”。围绕申请条件、申报方式、受理模式、审核程序、发证方式、管理架构等方面进行整体性重构再造,重新构建部门内部操作流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办事流程。完成“开办餐饮店一件事”“残疾人服务一件事”“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水电气热网联合报装一件事”等21个“一件事”关联事项的联调联试并推广应用,实现了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推动政务服务更加便利高效。

为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该区按照电子证照“应制尽制”的原则,梳理形成高新区电子证照制作清单,建立电子证照制发机制,依托市电子证照系统,制作并推送入库区级电子证照1719张。通过电子证照、电子材料的在线调用、获取、流转、核验、存档,支撑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所需信息免填写、“最多报一次”;实现新房办证、水电气暖联合过户等市级244项事项在区内“就近申请”“免证可办”。凡可通过数据共享调取、查验的办事材料,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有效解决了共享信息的实际应用和历史材料的复用问题。结合帮办代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证照、材料、信息”协查服务76次。

同时,该区构建了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上下联动、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进一步降低办事门槛、精简审批环节,简化办事证明材料;推行“容缺受理”事项36项、告知承诺证明事项50项,取消不必要的证明,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推进“一企一档、一人一档”建设,其申请时提供的基本信息经申请人同意可以在以后办理业务时复用,实现信息“一次申报、多次复用”;结合“双向免费邮寄”服务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腿”。2024年,该区共减少材料6830份,节省办事时间达40%。

“下一步,我们要用新理念、新办法打造更为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让高新区成为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孙国权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