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114104005596392350/2024-00001
  • 发布日期
  • 2024-07-17
  • 主题分类
  • 2024年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关于解决民营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4-07-17 浏览次数: 浏览
建议号
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号
建议人
徐建刚
标题
关于解决民营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的建议
建议内容

20239月,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机构,加强相关领域政策统筹协调,推动各项重大举措早落地、早见效。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结合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民营经济工作现状,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也标志着民营经济发展迎来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光明的前景。

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当前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企业的大部分员工,年龄都在50岁左右,大部分年轻人学校毕业后都倾向于在大城市生活,民营企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凸显。

建议:解决民营企业招工难、用工难,以下为几点思路。

一是相关部门出台帮扶政策,鼓励年轻人回家乡就业。特别是加大对高学历的年轻人到企业工作的支持激励机制,鼓励他们在专业、技术等方面发挥技术才能,促进企业更好发展。

二是加大对传统的焊工、钳工、电气仪表等技术工种的培训力度。

三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大校企沟通力度,切实发挥职业教育类学校的优势,结合本地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向本地企业培养输送高素质产业工人,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工人来源。

承办单位
市人社局
办理结果
A类
答复内容

一、举办各类招聘会,优化人岗供需对接

2023年以来,我市开展了“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金秋招聘月等“10+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围绕高校毕业生毕业季,依托专场招聘、直播带岗、零工夜市等各类线上线下特色活动,优化人岗供需对接,同步打出“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多方式宣传推广”组合拳。全市共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706场,发放政策宣讲资料超33万份,参与企业1.23万家,提供就业岗位数47.6万个,共达成就业意向9.56万人。2023年2月2日,承办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河南专场启动仪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俞家栋莅临现场指导工作。“职引未来,就在平顶山”——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系列直播带岗活动获得人社部收录,有效地优化人岗供需对接服务。

二、进行技能培训,促进重点人群就业

针对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青年群体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建立帮扶台账,推荐免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技能,促进更好更快就业。2023年,全市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补贴2680.88万元,享受补贴人数3.28万人。

三、开展三包三联活动,解决企业用工需求

组织市人社局12个服务指导组对全市16家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列出重点企业用工保障“三个清单”(用工需求清单、问题解决清单、人社政策清单)。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目前存在的实际困难。针对企业反馈的缺工问题,在招聘信息发布平台专栏发布该企业的用工需求。第一季度共进行线下走访服务34次,解决企业反馈问题25个。截至目前,全市走访返乡农民工624人,走访就业困难人员120人,走访企业34家。对2023年1月17日至2023年2月5日(农历腊月二十六至正月十五,共20天)期间保持连续生产、日均用电量不低于2022年日均用电量7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奖补,每家企业奖补金额最高不超过10万元。2023年,共计为145家企业发放奖补资金609.6万元。

四、加强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

我市技工院校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深化合作基础,与本地多家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将特色专业知识与岗前技能培训搬到学校课堂,安排学生工学交替及顶岗实习,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前就有机会接触和掌握岗位知识和技能,体验工作的真实环境,完成理论教学、实习教学到生产应用的衔接,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助力我市经济发展。我市技工院校与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平顶山平煤机煤矿机械装备有限公司、河南隆鑫机车有限公司等90余家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关系,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三所(与河南润泽园餐饮有限公司共建平顶山技师学院润泽餐饮学院,与郑州宇通集团共建平顶山技师学院宇通汽车学院,在河南隆鑫机车有限公司建立时小广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隆鑫机车工作站)。

五、发挥技工院校培养技能人才基础性作用

围绕服务本地产业助推技工类院校高质量发展,一是缓解尼龙新材料产业相关技能人才紧缺。平顶山技师学院开设机械设备维修、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等机电类相关专业。二是服务本地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技能人才需求。平顶山煤炭技师学院与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接洽,争取开办煤矿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两个专业订单班,2024年计划招生100人。三是加大本地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扩大预备技师培养规模,增加平顶山技师学院预备技师招生计划。

六、统筹推进,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工作力度

充分调动企业、院校及社会各类培训机构积极性,加快培养一批社会紧缺、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逐步建立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共同投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自2022年“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市钳工类工种评价取证4578人,仪表仪器维修工评价取证433人,设备安装与维修类工种评价取证556人。

七、改革创新,完善产教融合统筹推进机制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落实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出台实施方案,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制定实施行动计划,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二是前瞻谋划试点工作。高位推动,以职业教育产教城融合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助力产业发展、产业促进城市建设、教育城市共融共生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已会同市发改委成功申报“省级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三是培育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加快推进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纵深改革,成功申报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市域产教联合体)。

八、完善体系,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纵向贯通

一是打造特色品牌专业群。依托全市现有的3所“双高工程”学校(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平顶山技师学院、平顶山市财经学校),积极打造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电子商务等特色品牌专业群。推进河南省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点建设项目(平顶山市财经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平顶山外国语学校幼儿保育专业获批省级示范性骨干专业点)。二是中等职业教育优化调整。制定平顶山市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推进中职标准化建设。市财经学校等7所中职学校已通过省教育厅标准化验收,达标率近80%。三是社会力量办学稳妥发展。近两年,向省教育厅备案设立6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积极推动平顶山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发展壮大,助力文化产业提质增效。

九、提质增效,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

一是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求,近两年中职学校裁汰模具制造技术、音乐表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等19个专业,增设新能源汽车应用与维修、无人机操控与维护、旅游服务与管理、应急救援技术等22个专业。二是提升专业教师水平。立项建设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荣获河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7个。与天通电力、宇通集团、平高集团等12家企业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三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获批河南省“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4所。实施“3+2”分段和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创新开设尼龙新材料人才培养实验班,培养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校企对接,畅通校企对接,持续做好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10+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系列活动;继续加大培训力度,服务相关产业;进一步推进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202461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