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114104005596392350/2024-00001
  • 发布日期
  • 2024-07-17
  • 主题分类
  • 2024年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问题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4-07-17 浏览次数: 浏览
建议号
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6号建议
建议人
黄高峰
标题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问题的建议
建议内容

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称晋升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成为很多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经过近几年职称晋升制度改革以及严格掌握申报条件和评审、聘任全过程,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与此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一些具体问题,现简要总结如下:

1、上传材料过于繁琐,要求标准高,农村教师特别是大龄教师完成难度大。比如:班主任计划总结、教学计划总结、论文、教学心得等材料,要求上传多年的,拍照后转换格式,姓名圈圈等等。而农村学校,教师人数少,讲课负担重,同时电脑专业水平较低,每到晋级上传材料时,由于晋级指标来之不易,他们只能疲于奔波,委托其他教师看班,加班加点上课,央亲托友制作材料。

2、聘用相对滞后,待遇落实有待加强,“职称评审难”“待遇落实难”亟待解决。一般都是当年12月前取得任职资格,第二年5月聘任,工资的落实还要等到1年或2年以后。人事代理同志的待遇还和职称挂钩,这些都不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都会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大打折扣。

3、职称评定中指标的限制是教师心中永远的痛。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是为了更好地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激励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己,职称评定应该给每位优秀教师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而不应该限定名额。但是,现行的职称评定严格划定指标,限定名额,这就造成了以下问题:(1)职称评定限额加大教师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团结 。众多教师为了争夺有限的名额而“各显身手”,必然形成一种不健康的竞争趋势。(2)教年龄结构和职称指标的矛盾突出。近年来,随着农村学校规模的不断缩小、个别学校年龄结构不均衡等原因,导致在未来的几年内不可能再有高级职称岗位指标,很多几十年在教学一线勤勤恳恳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没有机会参加职称晋升,大大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3)高级职称晋升成为瓶颈,根据我省现行的职称评审文件,年轻教师在30岁前,多数都能取得一级教师资格,而高级指标的限制,会造成农村学校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人竞争1个高级指标的现象。如果这样的事实不断演变,就会使教师们在工作中产生消极的态度,无法专心工作,阻碍自身专业化发展道路。 

4、正高职称要求的条件太高,农村教师根本没有机会取得对应的业绩条件,拼搏几十年取得副高职称后,就没有了晋升的动力。

建议:

1、材料的上传应注重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实效,注重用人单位的监督和评价,适当删除职称评定中非重要的附加条件,让教师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职称晋升和聘用同步进行,工资待遇紧紧跟上,特别是人事代理的教师,待遇的落实就会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他们有更大的激情和动力,投身到教学工作中。

3、放宽职称晋升指标的限制。规定年限,明确业绩条件要求,教师只要达到年限,业绩条件符合要求,就有机会晋升高一级职称。

承办单位
市人社局
办理结果
A类
答复内容

我市人才评价开发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人才评价体制,创新人才评价方式,强化职称评审效能,充分发挥职称评价激励导向作用,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聚集,为我市乡村振兴事业提供有力支撑。

一、优化职称评审程序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人才评价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机制,进一步优化职称申报和评审流程,大力支持基层一线教师的职业发展。目前,依托河南省职称管理服务网络平台,我市已全面实现线上提交申报材料、网上审核、无纸化评审、评审结果公示等,实行诚信承诺制,减少证明材料,节省了申报人员的成本和时间,有效提高了评审效率,使评审过程更加高效和透明。定期对县(市、区)、行业主管部门等负责职称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培训和指导,帮助申报人员了解职称评审流程和材料准备方法,减少由于不熟悉流程而导致的困难和误区。

二、加大基层职称政策倾斜力度

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要求,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称倾斜政策,不断拓展优秀教师职称晋升绿色通道,鼓励和引导广大基层教师安心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对获得中央宣传部“时代楷模”等称号的教师,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越级评聘高级教师。获得中原名师、省特级教师、省级(含)以上优秀教师、河南省教育系统师德标兵、河南最美教师、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以上奖励的主要完成人,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通过职称“绿色通道”申报高级教师。在农村学校累计从教25年的在岗在编教师,符合申报条件的,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评聘中小学高级教师。在农村学校累计从教20年的在岗在编教师,符合申报条件的,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评聘中小学一级教师。在农村连续从教满30年且离法定退休年龄不满5年的农村教师,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通过职称“绿色通道”考核认定中小学一级教师。

三、拓展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通道

针对农村教育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符合基层实际的评价标准,拓宽基层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基层单位设置正高级岗位。对规模小、人员少、偏远地区的乡村中小学、医疗服务机构和其他事业单位,人社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现行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对正高级岗位进行集中调控,统筹设置。建立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双通道”晋升职称机制。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自己取得的业绩成果,自愿选择申报基层高级职称或全省范围有效高级职称(同一年度不得同时申报)。定向评价获得的职称在全省基层范围内有效。基层人才流动到省、市属单位后,在获得全省有效高级职称后,任职年限累计计算。鼓励业绩突出的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全省范围有效职称。

四、积极支持基层人员待遇落实

关于工资待遇落实问题,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在编人员,我们将督促提醒各县(市、区)人社部门,在岗位聘任或变动之后,及时进行工资审核,办理相关手续;对于人事代理人员,建议由各县(市、区)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做好与当地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财政资金保障,落实人事代理人员薪酬待遇发放工作。

感谢您对我市人才评价开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加大各项职称政策宣传力度,认真贯彻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倾斜政策,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202453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