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称晋升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成为很多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经过近几年职称晋升制度改革以及严格掌握申报条件和评审、聘任全过程,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与此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一些具体问题,现简要总结如下:
1、上传材料过于繁琐,要求标准高,农村教师特别是大龄教师完成难度大。比如:班主任计划总结、教学计划总结、论文、教学心得等材料,要求上传多年的,拍照后转换格式,姓名圈圈等等。而农村学校,教师人数少,讲课负担重,同时电脑专业水平较低,每到晋级上传材料时,由于晋级指标来之不易,他们只能疲于奔波,委托其他教师看班,加班加点上课,央亲托友制作材料。
2、聘用相对滞后,待遇落实有待加强,“职称评审难”“待遇落实难”亟待解决。一般都是当年12月前取得任职资格,第二年5月聘任,工资的落实还要等到1年或2年以后。人事代理同志的待遇还和职称挂钩,这些都不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都会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大打折扣。
3、职称评定中指标的限制是教师心中永远的痛。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是为了更好地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激励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己,职称评定应该给每位优秀教师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而不应该限定名额。但是,现行的职称评定严格划定指标,限定名额,这就造成了以下问题:(1)职称评定限额加大教师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团结 。众多教师为了争夺有限的名额而“各显身手”,必然形成一种不健康的竞争趋势。(2)教年龄结构和职称指标的矛盾突出。近年来,随着农村学校规模的不断缩小、个别学校年龄结构不均衡等原因,导致在未来的几年内不可能再有高级职称岗位指标,很多几十年在教学一线勤勤恳恳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没有机会参加职称晋升,大大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3)高级职称晋升成为瓶颈,根据我省现行的职称评审文件,年轻教师在30岁前,多数都能取得一级教师资格,而高级指标的限制,会造成农村学校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人竞争1个高级指标的现象。如果这样的事实不断演变,就会使教师们在工作中产生消极的态度,无法专心工作,阻碍自身专业化发展道路。
4、正高职称要求的条件太高,农村教师根本没有机会取得对应的业绩条件,拼搏几十年取得副高职称后,就没有了晋升的动力。
建议:
1、材料的上传应注重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实效,注重用人单位的监督和评价,适当删除职称评定中非重要的附加条件,让教师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职称晋升和聘用同步进行,工资待遇紧紧跟上,特别是人事代理的教师,待遇的落实就会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他们有更大的激情和动力,投身到教学工作中。
3、放宽职称晋升指标的限制。规定年限,明确业绩条件要求,教师只要达到年限,业绩条件符合要求,就有机会晋升高一级职称。